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9)主攻转向乌克兰(中)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8月23日上午,古德里安搭乘的“鹳”式轻型飞机降落在鲍里索夫机场,随即驱车赶往“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10时准时到达。

第4、第9和第2集团军的司令官们也都刚刚到达,他们是陆军元帅冯·克鲁格、大将施特劳斯、大将冯·魏克斯男爵。

来自毛尔森林的访客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上午11点,哈尔德抵达,他看上去似乎很沮丧,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哈尔德宣布:“元首已经决定,首先要夺取的目标既不是他先前设想的列宁格勒,也不是陆军总参谋部提出的莫斯科,而是乌克兰和克里木。”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古德里安像根木桩那样直挺挺地站立着,“这不可能是真的。”

哈尔德无奈地看着他,“这是真的。我们花了五个星期争论向莫斯科进军的事宜。8月18日,我们提交了一份进攻计划,这里是一份答复。”说着,他掏出一份文件读了起来。

陆军于8月18日呈交给我的关于继续东线战事的建议并不符合我的意图。因此,我命令如下:

(1)冬季来临前,要实现的最重要的目标并非攻占莫斯科,而是夺取克里木以及顿涅茨的工业和产煤区,并切断俄国人从高加索地区获得的石油供应;北面的目标是隔离列宁格勒,并与芬兰人会合。”

命令继续着,在第2项中列出了“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目标,在第3项中包含了给“中央”集团军群的指令,通过提供足够的兵力参与歼灭苏军第5集团军的行动。最后,这份指令解释了希特勒结束乌克兰战事后继续行动的计划。具体如下:

(4)夺取克里木半岛对确保我们从罗马尼亚获得石油供应至关重要。出于这个原因,应采取一切可用之手段,包括快速部队的投入,赶在敌人来得及调集其新锐部队前,迅速渡过第聂伯河,直扑克里木。

(5)只有紧紧地封锁列宁格勒、与芬兰人会合并歼灭俄国人的第5集团军,才能为进攻铁木辛哥集团军群的成功前景提供先决条件和可用兵力,并将其击败,这符合8月12日第34号指令的补充命令。

阿道夫·希特勒

这就是决定,这也是将军们一直担心并希望永远不会发生的,但现在,它被签发下来。

普遍的看法是,希特勒转身离开莫斯科是夏季战役的一个关键错误,这种观点不能说错。

客观地考虑希特勒的决定,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正确和合理的。

战役进行到现在,已经清楚地暴露出一个问题:

装甲和步兵部队不同的前进速度,已不可避免地将军队分成了两个相互连接的部分,他们不仅分别前进,打仗也是各打各的。

这就暴露出一个严重的弱点,苏军一旦弄明白德军的作战模式,很可能会对这一弱点加以充分的利用。

各种经过证实的斯大林的谈话表明,截止到1941年7月底前,他已了解德国人的这一手法。

另外,苏联广阔地域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严重的耗损,也导致不需要进一步的理由。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较为缓慢,这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一直处于暴露状态,对此,必须采取措施以掩护其侧翼。

此外,在诸多合围战中获得的经验也表明,在以后围歼苏军部队的战斗中,装甲和步兵部队不应该相距太远,而应采取更加密切的配合。

根据目前已知的苏军坦克部队实力和取之不尽的兵员储备来看,希特勒的谨慎应该是合理的。

但是这一谨慎的战略已为时太晚,德军在中央战线上,插入苏联腹地已经太深。

如果彻底放弃夺取苏联首都这一闪电战的构思,苏军就将获得重整旗鼓的时间,那么可以肯定,这场战役,乃至整个战争都将输掉。

由此看来,希特勒的决定是对叶利尼亚——斯摩棱斯克战役打破了德军闪电战气势的一种承认。

如果将领们接受这一观点,就意味着“巴巴罗萨”行动的基础已经失效,但这一观点,正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以及各战地指挥官,特别是古德里安,竭力反对的。

“我们能否做点什么来反对这一决定?”“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问道,哈尔德摇了摇头,“这一决定无法改变。”

古德里安坚持道:“如果先攻打基辅,那我们在到达莫斯科前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一场冬季战役中。道路和补给的困难性将是我根本不敢想象的。我怀疑我们的坦克能否应付这一状况。我的部队,尤其是第24摩托化军,自打战争开始后,还没有休息过一天。”

陆军元帅冯·博克对此表示赞同,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中)

最后作出决定,由古德里安陪同哈尔德返回元首大本营,要求与元首当面会晤,设法改变希特勒的决定,下午晚些时候,飞机朝着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飞去。

他们乘坐的Ju-88轰炸机隆隆地飞行在已被收割,广阔的玉米地上空,在飞机上,古德里安仍在研究地图,做着笔记。

黄昏时,他们在东普鲁士勒岑附近元首大本营的机场着陆,随后驱车赶往“狼穴”,“狼穴”里的混凝土小屋隐蔽在高高的橡树下,这里是希特勒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所在地。

哨兵敬礼后,升起了路障,他们沿着一条沥青铺就的道路向前驶去。新闻处就位于道路左侧的一排房屋中,低矮的灰色小屋散布在道路两侧,屋顶上都已种植了灌木丛。

他们驶过茶室和食堂,左侧是凯特尔的房屋,右侧,道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小凹陷,元首小屋就在这里,环绕着双重栅栏,站立着双岗。

它需要一种特殊的黄色通行证才能通过,进入希特勒大本营的密室中。

希特勒的小屋与其他房屋极其相似,阴暗而又简朴,几件简单的橡木家具,墙上挂着几幅画。

两个小时后,古德里安站在希特勒小屋的地图室里,汇报了自己指挥的装甲集群的状况。

以下的记述来自拜尔莱因将军所提供的信息,古德里安把他与希特勒的会谈详情告诉给拜尔莱因,以便记录到装甲集群的作战日志中,古德里安自己也做了记录。

希特勒并不知道古德里安此行的目的,另外,陆军元帅冯·勃劳希契明令禁止古德里安提及莫斯科的话题。

于是,他谈起了自己的装甲部队—关于引擎的损坏,关于补给的短缺,关于苏军的抵抗,关于部队的损失等,他所描绘的这幅画面并不悲观,但却很现实。正如他希望的那样,希特勒自己给了他提示。“您认为您的部队还有能力担负一次重要的任务吗?”希特勒问道。

在场的每个人都盯着古德里安。他回答道:“如果部队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其重要性能激励他们每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是有这个能力的。”

希特勒:“当然,您指的是莫斯科。”

古德里安:“是的,您能批准我谈谈理由吗?”

希特勒:“古德里安,畅所欲言好了,您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关键时刻到来了。

古德里安:“莫斯科与巴黎或华沙不同,莫斯科不仅仅是苏联的头颅和心脏,它也是苏联的通讯中心,在政治上是苏联的大脑,也是重要的工业区。最为重要的是,它还是重要的交通系统枢纽,莫斯科陷落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成败。”

希特勒静静地听着,古德里安继续说道:“斯大林明白这一点。他知道莫斯科的陷落将意味着他最终的失败。正因为他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会把他全部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莫斯科门前。他已经拼凑了他剩下的一切兵力。这几周来,我们在叶利尼亚已看见了这一点。我们将在莫斯科城外遭遇到俄国军事实力的核心力量。如果我们想歼灭苏联的主要军事力量,那就是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如果我们能集结我们的力量,就能将其一举歼灭。”

希特勒依然静静地听着,此刻的古德里安已是慷慨激昂:“一旦我们在莫斯科门前击败苏军并进入莫斯科,一旦我们消灭苏联主要的交通枢纽,波罗的海地区和乌克兰工业区将落入我们之手,这比放着莫斯科不打,转而进攻另外两个要容易得多。否则,敌人会调集预备力量(主要是从西伯利亚)运至北面或南面。”

古德里安谈罢了自己的观点,地图室内一片寂静,凯特尔靠在地图桌旁,约德尔做着笔记,豪辛格仔细地聆听着。

夜晚的凉风从敞开的窗户吹入,纱窗将希特勒所厌恶的蚊子和苍蝇阻挡在外,大群的蚊蝇盘旋在院落外的小湖泊和池塘上。工兵部队曾对它们多次清剿过,他们往元首小屋附近的一个积水潭喷洒汽油。一连数天,这里充斥着汽油味,但蚊蝇们却未被杀死。

希特勒(中)、古德里安(右一)

古德里安大步走到地图前,指着叶利尼亚突出部说道:“直到今天,我一直控制着这个通向莫斯科的桥头堡。部署计划和行动命令都已准备就绪,向莫斯科推进的路线安排和运输计划也已制定。在许多地方,士兵们甚至已经画好了路牌—距离莫斯科多少多少公里。如果您下达命令,装甲部队今晚就可以出发,突破铁木辛哥布设在叶利尼亚的大批部队。我只要用电话给我的司令部发个暗语即可。让我们向莫斯科进军吧!我们将夺取它!”

在普鲁士和德国陆军悠久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一位将领和他的最高统帅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幕,这一幕可能也是希特勒最后一次如此长久、如此耐心地倾听一位不同意他观点的将领的意见。

他看了看古德里安,随即站起身来,几步走到地图前。他站在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旁边,把手放在乌克兰上,开始了一场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护的演讲。

希特勒以尖锐的声调说道:“我的将军们都读过克劳塞维茨,可他们对战时经济一无所知。另外,我也读过克劳塞维茨,我还记得他的格言,'首先必须在战场上粉碎敌人的军队,然后必须占领其首都。’但这不是重点。我们需要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工业区必须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为斯大林。俄国人从高加索地区获得的石油供应必须予以切断,这样,他们的军事力量就将消亡。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获得克里木的控制权,以消除敌人以此为航空母舰对罗马尼亚油田采取行动的危险。”

古德里安觉得血往上涌,战时经济不是战略,战争意味着粉碎敌人的军事力量,而不是黑麦、鸡蛋、黄油、煤炭和石油。这是殖民主义者的做法,而不是克劳塞维茨。

但他保持着沉默,作为一名战地指挥官,面对一个掌握着政治和军事最高权力的人所作出的决定,军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午夜时刻,这一历史性的会晤结束了,古德里安向未被希特勒邀请出席会谈的哈尔汇报时,这位陆军总参谋长失去了控制,语无伦次地喊叫道:“您怎么没把您接到的命令丢到他脸上去?”

古德里安惊讶地问道:“您为何不这样做?”

“因为我们这样做没有意义。”哈尔德回答道,“他会很高兴地把我们开掉,但我们得坚持住。”

半个小时后,第2装甲集群位于普鲁德基的司令部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正在值班的作训处长拿起了听筒,古德里安疲惫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了过来:“拜尔莱因,我们所准备的事情不会来了。另一件事情正在进行,您明白吗?”

“明白!”

拜尔莱因非常清楚古德里安的意思,“中央”集团军群白天下达的第一道指令已揭示出新的计划:第2装甲集群的部分兵力将挥师向南,进入乌克兰。

第2装甲集群的参谋长,上校冯·利本施泰因男爵接到古德里安的电话后,立即将参谋人员召集起来。

他非常了解古德里安,等他从腊斯登堡回来,肯定希望看见一份准备好的行动大纲。

对希特勒转向乌克兰而不是进攻莫斯科的决定,第2装甲集群司令部里每个人都深感沮丧,没人理解这一决定,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个错误。

参谋人员训练有素的头脑对此极为抗拒,因为它违反了克劳塞维茨的基本战略原则:不被诱离某个重要的目标,始终坚持某个行动计划的基本框架,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最强点。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

就在莫斯科已近在咫尺,几乎不到200英里,而且所有人都预测,这座城市必将落入古德里安和霍特此刻已重新得到恢复的装甲部队之手的非常时刻,德军转身离开了莫斯科,这一做法,很快便被视作严重的判断错误。

新的行动指令非常明确,对古德里安麾下的两个军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向南直插苏军第5集团军的后方,该集团军是布琼尼元帅西南方面军的核心力量,在基辅两侧的第聂伯河对岸守卫着乌克兰。”

8月24日,古德里安赶到了舒米亚奇,这是莫斯科公路上的一个小村落,利本施泰因已将装甲集群的司令部设立于此,此时的古德里安再度充满了热情。

他问候了利本施泰因、拜尔莱因和情报参谋冯·霍伊杜克少校,几个人都显得很失望。

随即,古德里安跟着他们走向自己的指挥车。

古德里安的第一个目标是基辅—莫斯科铁路线上的科诺托普,那里是一个大型铁路枢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