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休太和岩牌楼

 我心飞翔gvqwh5 2023-02-16 发布于安徽

介休太和岩琉璃牌楼匾额

介休太和岩琉璃牌坊局部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山西晚报采访团在路上……

介休站

采访团走进介休大郎神村

到介休,是向往已久的一件事。因为在“万里茶路”采访中,无数次提到这个地方。在襄阳、在社旗、在洛阳等地,但凡有山西(山陕)会馆的地方,总离不了介休的琉璃。也因为介休的琉璃,让一座座山西(山陕)会馆历经数百年依旧色彩绚丽。

当在介休看到“太和岩”牌楼时,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每一座山西(山陕)会馆都离不开介休琉璃。作为琉璃艺术之乡,介休琉璃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烧造技艺精湛,而正是遍布各地的晋商,将这一艺术瑰宝带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一座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牌楼,

主楼檐下正中斗拱之间有龙牌额书“太和岩”。

一座牌楼

彰显琉璃艺术之乡盛名

采访团所到第一站是义安镇的北辛武村,这里是晋商巨贾冀家的“大本营”。冀家世居于此,所在村庄有近千年的历史,冀姓人最多。冀家经商始于明正德年间,历四百年,传十一代,是晋商中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家。

在义安镇的北辛武村,

一座精美的琉璃牌楼彰显制造工艺辉煌。

刚进村,一座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牌楼便进入大家的视线。这座牌楼除四柱的基座外,通体包砌琉璃,以黄绿蓝三彩为主彩,鲜艳靓丽,十分夺目,主楼檐下正中斗拱之间有龙牌额书“太和岩”三字。

介休冀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冀广大告诉采访团记者,这座“太和岩”牌楼始建于清道光四年,是原真武庙前的一处献坊,由晋商冀家十七世冀国定组织村人修建。清光绪十七年,经历地震之后,由十八世冀以龢对其进行了修复。牌楼修建时,在现场建琉璃窑,根据设计需要现场烧制和建造,每一个构件都是定制的。

太和岩牌楼正面

“不仅是牌楼,对面的戏楼挑檐等外装饰都曾经是琉璃的。上世纪70年代,我们在牌楼前曾经挖出过琉璃窑。”冀广大介绍说,遗憾的是牌楼上那些孔雀蓝色的烧制技艺已经失传了。

琉璃匾额正面“紫极腾辉”

介休作为琉璃艺术之乡,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其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在这座“太和岩”牌楼上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牌坊主楼阑额的南侧浮雕图案为八仙拜寿,中间是扶杖依鹿而坐的寿星老,两侧分别为八仙,人物身份特征非常明显。左右次楼的南面分别为“无上道”和“众妙门”,北面则分别为“除俗障”和“契真源”。次间柱的两侧面上也有精美的图案,西侧为松下猛虎,东侧为鲤鱼化龙,色泽鲜丽,造型传神。

牌楼东侧鲤鱼化龙图

整座牌楼无论龙纹瑞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或楹联匾额,还是文字措辞,既有道教的隐喻,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福寿平安的美好祈愿。

据资料记载,这座牌楼不仅是我国琉璃艺术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的典型佳作代表,而且从侧面印证了当年晋商的兴盛。2006年5月,“太和岩”牌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一处老宅

见证冀氏家族昔日辉煌

绕过“太和岩”牌楼,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冀广大一边走一边指着路边民宅说,“这里,这里,还有那边,曾经都是冀家花园,共占地两万多平方米。”随着冀广大的指引,采访团到达一处大宅院内,这里是冀家“五信堂”之一的“敦信堂”旧址。

冀家“五信堂”之一的“敦信堂”旧址

这是一座三进多组合的院落,主院南厅、正楼和两厢侧楼尚在,正楼由于其东面的明柱石鼓被盗,造成近一半楼体下陷。虽然已是危房,院子里荒草丛生,门窗破烂不堪,但从深庭楼院的石、木、砖、瓦雕饰工艺上,依然能看到当年的阔绰豪华,着实令人震撼。

看着院子里破败的景象,原介休农工部部长曹锦先生有些激动。他说,这里曾经是北辛武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1972年到1983年,他担任公社副主任期间就在这办公,当时房屋主体还相对完整。陪采访团来的这天,是曹锦离开37年后第一次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曹锦老先生几度哽咽。

据《晋商冀家》记载:晋商介休北辛武冀家,是“万里茶路”的开拓者之一。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冀家十四世冀州升就在武夷山下梅村与茶商李氏学习焙茶技艺、交流销茶贸易。

清雍正三年,冀州升在湖北羊楼洞制作茶砖后,在汉口汉正街和樊城进行试销,效果良好。次年,冀州升在汉口的汉正街开设茶坊,并招聘十几名伙计分别到湖南安化和福建武夷山采茶,然后运往汉口的茶坊加工砖茶。清雍正六年,冀州升在古北口镇开设茶行,并在热河厅(承德)、张家口、库仑、归化和盛京设分茶庄。

清嘉庆到清道光年间,冀氏的商业帝国在第十七世冀国定主持时发展到强盛。当时,冀家仅在湖北襄阳、樊城一带的商号就有70多个,包括绸缎庄、京货铺、茶庄、钱庄等,据记载冀家当时净存白银300万两。

冀国定生有五子,他去世时五子尚未成年,其妻马瑛仙挑起冀氏重担,人称“马太夫人”。她是当时晋商各大家族中唯一对内主持家政、对外综理商务的女性。清咸丰初年,五子长大成人,马太夫人主持分家,把冀氏三百余年“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传示后人,取名“五信堂”,即“悦信堂”“笃信堂”“立信堂”“敦信堂”“有容堂”,冀国定第四子冀以龢出任冀氏主东。

清光绪初年,冀氏在全国的商号、票号达120余处,其中年创利10万两以上白银的有20余家,将冀氏商业推向顶峰。

冀氏四百年经商史中,始终将文化教育放在首位,开设儒学馆,创办书院、女塾和书社;冀家乐善好施,每遇灾年,北辛武村就会成为难民聚集地,使得这里逐步成了户逾千家、人逾万口的大村庄。

从清乾隆年到清光绪年,冀氏先后在北辛武村修建豪华大院5处,修缮和新建寺庙11处,大型花园1处,构成巨大的建筑群。

随行的介休冀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冀锦富介绍,采访团所在的“敦信堂”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五信堂”中占地最小的一处,以小窥大,可见当时冀氏建筑群的规模。

随后,采访团一行人又来到不远处的“有容堂”,这里曾是马太夫人与其第五子冀以正居住的地方,现在仅存的院落已经成了民居。虽然院子不大,但随处可见精美砖雕石雕,门厅影壁、砖雕影壁、砖雕六角影、砖雕影壁“祝三多”匾额,还有隐藏在玉米叶堆中的“相敬如宾”石雕石础,都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主人曾经的辉煌。

有容堂

一只茶杯

牵出当地人的特殊习惯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冀广大、冀锦富、曹锦,或者是村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人手一只泡着茶的水杯。

出于好奇,山西晚报记者上前询问。曹锦老先生笑着说,介休当地有句俗语,“介休一大怪,茶杯随身带”,说得正是这里独特的饮茶习惯。

曹锦说,介休人爱喝茶,尤其有喝早茶的习惯。当年赶车、下窑者早晨空肚出门之前要喝足浓茶。上世纪50年代,没有暖水瓶的时候,当地人家里都用“氽壶”(一种铜制或铁制柱形壶,灌水插在炉火中,很快可以烧开),不管是贵客临门还是近客串门,进门先泡茶。现如今,在介休,出门带茶杯已经成了大家的“标配”。

《介休市志》中有记载:“介休茶叶销量历来居全省各县之冠。清光绪年间,城内已有'三盛昌’'广源永’等店专营茶叶。民国时期,介休城内有6户专营茶叶。”

据1960年晋中商业局商品流转计划资料:当时,全区17个县共计划分配茶叶3900担,其中分配介休县1190担。并且附说明:根据以往销售情况和历史喝茶习惯分配。

上世纪60至70年代,介休张兰、北贾、上梁、板峪、化家窑5个偏远公社的供销社全部由平遥县分配调拨商品。据当时张兰供销社派驻平遥采购供应站采购员侯迺润记录,介休5公社当时不足3万人,平遥30万人,但10多年从平遥实际调拨回介休5公社的茶叶比例一直要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另据介休农调队抽样调査资料:1985年—1991年,介休农村人均年消费茶叶为0.7公斤—0.99公斤。

介休人有如此特殊的饮茶乡俗,究其原因,大概是历史上经商人多,养成习惯;水质多碱,冲茶添香;爱吃面食,调料味重,用茶清火,利于消化。

“我们介休人的喝茶习惯,除了上述原因,和当年冀家及晋商诸家贩茶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清乾隆二十七年,俄国发生宫廷政变,冀家运往恰克图的砖茶滞销,冀家只好将滞销茶转回介休,赊销和打折促销,当地人慢慢地也喜欢上了喝茶。”曹锦说,清道光初年,晋商冀家曾在介休的茶庄试销茉莉花茶,效果很好,所以介休的百姓对茉莉花茶也是情有独钟。

马太夫人的《经商赋》中曾写道: “万里贩茶路,数载记春秋。今日介邑捧杯饮茶,当思祖父插柳德荫。”

春喝花茶、夏饮绿茶、秋泡铁观音、冬品红茶。走在介休城区的大街小巷、乡镇农村,几乎随处可以看到各类茶庄茶店。

介休地域特色的饮茶文化,也带动了相关的陶瓷烧造业、手工铜制业等行业的发展。茶叶罐因实用性兼装饰性成为介休当地人所喜爱的物件,尤其是清中后期和民国时期,茶叶罐风靡城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带双喜字的茶叶罐是新婚洞房必备的物件或女子陪嫁的重要嫁奁;而带寿字的茶叶罐则成为大家拜寿的礼品。

在张兰镇古玩市场里,采访团见到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老物件:有普通百姓家里的氽壶、茶叶罐;有俄罗斯的彩绘瓷制茶壶;有上书“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等诗文的茶壶,以及极具北方饮茶特色的普通盖碗茶具。

张兰,是历史古名镇。明末清初,介休梁家、范家、冀家、侯家等商家到边关用茶饼、布绸等与蒙俄人互市,换取诸多马匹牲畜,到每年秋冬之交,便在张兰镇出售,渐渐形成了张兰古镇的骡马市场。

介休商人长期跋涉口外,行走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地带,耐存保质的食物是他们的必需品。他们把老弱淘汰的骡马,让当地人宰杀后,煮熟加工成驴肉、马肉干,用作途中补给。近三百年的岁月,这也成就了张兰镇郝家堡的著名驴牛肉特产品牌。

在介休市绵山镇西靳屯村小畅村,

村口有座正方形的茶亭,

听村里人说茶亭后面曾经有座“五道庙”。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琴

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

介休市博物馆

视频拍摄、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审核|方天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