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人篇(胳)

 汉字历史 2023-02-17 发布于黑龙江

    分开的器官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胳”,形声字,从肉(月)各声,'胳’字目前最早见于东汉《说文》小篆。肉(月),肉块,此处引用'人的器官’的引申义;各,脚趾,此处引用'分开’的引申义。造字本义:(从身体)分开的器官,特指上肢,引申为'分开处(腋下)’,如胳肢窝。

备注:'胳、肢、臂’中的'各、支、辟’都有'分开’的含义。'尃’的本义是'牛在田里进行农事活动’(犁地、耙地、播种等),可引申为'辅助’。于人类而言,'胳膊’、'胳臂’自汉朝至今习惯上均指上肢,但于动物而言则通指四肢。人的上肢、下肢、手指和脚趾于人体而言都是相对分开的,这可能源于'胳’字造字者对人类上肢的独特见解。



古文释义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音各。

【說文】腋下也。

【廣韻】胳腋。

【博雅】胳謂之腋。

又【集韻】轄格切,音垎。義同。

又【集韻】各頟切,音格。牲後頸骨。

【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

【釋文】胳,音格。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