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故宫|慈宁宫花园(4)

 新用户8926AVU2 2023-02-17 发布于北京

我们今日介绍慈宁宫花园主体建筑-咸若馆和慈荫楼。

文章图片1

咸若馆

咸若馆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中央,是园中主体建筑,始建于嘉靖年代,初建时称咸若亭,万历十一年(1583年)更名为咸若馆,后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

文章图片2

咸若馆匾额

【咸若】一词出自《尚书·皋陶谟》【咸若时,惟帝其难之】,顺治十年改设满蒙汉三体文匾额,乾隆年间改为满汉二体文横匾。

文章图片3

正殿前添置抱厦

馆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在乾隆年间添置抱厦三间,进深一间,四周出围廊。

文章图片4

咸若馆外景

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抱厦为一殿一卷式的黄琉璃瓦卷棚式顶。

文章图片5

四扇双交四椀棂花隔扇门和御路踏跺

二尺高基座,抱厦明间开四扇双交四椀棂花隔扇门,次间为槛窗,门前有御路踏跺。

文章图片6

戗脊下风铎铜铃

梅花檐柱,翘起六个戗脊下各挂一个风铎铜铃。

文章图片7

双龙和玺彩画

外檐及廊内绘双龙和玺彩画。

文章图片8

牡丹彩绘平棋天花和龙凤和玺彩画

抱厦顶部为牡丹彩绘平棋天花,内绘龙凤和玺彩画。

文章图片9

正殿门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御书【寿国香台】匾、两楹柱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御笔【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楹联。

文章图片10

织金银丝缎佛幡

正殿内明间和东、西次间的房梁上垂挂织金银丝缎佛幡三套。

文章图片11

咸若馆明间最前面一排是铸铜五供鼎烛瓶

明间正中放置红漆描金供案一张,最前面一排是铸铜五供鼎烛瓶。

文章图片12

后排木刻贴金花瓶内插木刻贴金珊瑚树

后面一排木刻贴金花瓶,前后花瓶里插着木刻贴金珊瑚树。正殿的东、北、西三面墙壁前设有“冂”形通连式金漆毗卢帽供经龛,龛内的四层踏跺上原供奉有金欢门镶嵌珠石磁青纸泥金字《甘珠尔经》一百零八函。

文章图片13

供桌上摆供器和法器

案上陈设木金漆八宝、银法轮、银藏草瓶、楠木嘎当塔、木金漆嘎当塔、铜磬等供器和法器。

文章图片14

楠木七层八边形佛塔

东、西次间正中各有一座楠木七层八边形佛塔,

文章图片15

“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无量寿佛

每座塔内分别供奉“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无量寿佛五百尊。

文章图片16

西稍间北壁挂龛上的六字真言

梁檩上有梵文六字真言。

文章图片17

白救度佛母唐卡和挂龛擦擦佛

明间和东、西次间的北壁前挂供白救度佛母唐卡九幅,东、西梢间的内壁上在乾隆三十七年添置二十四个挂龛,内供四千多尊擦擦佛。

文章图片18

慈荫楼

慈荫楼位于咸若馆北,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故亦称为咸若馆后楼。

楼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为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

文章图片19

满汉二体文【慈荫楼】横匾

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御笔满汉二体文【慈荫楼】横匾悬挂于慈荫楼上层正中屋檐下。

【慈荫】即【慈云环荫】的简称,其中包含了佛家称佛以慈悲为怀,如云之广被世界和表示母亲对子女的爱护。

文章图片20

《甘珠尔经》

乾隆三十六年,按照咸若馆的样式,在慈荫楼上层增设了通壁的踏跺式供经龛一座,供奉金欢门镶嵌珠石磁青纸泥金字《甘珠尔经》一部,共计一百零八函。

文章图片21

《甘珠尔经》首页

《甘珠尔经》首叶经头板裱磁青纸,上面覆盖红黄蓝绿白五色经帘,中间凹下部分书梵藏对照金字,两边彩绘佛像二尊。

文章图片22

金欢门上镶嵌数十颗宝石

佛像外围装饰纯金欢门,镶嵌珍珠、珊瑚珠、松石数十颗。

慈宁宫花园北半部为上阕,以咸若馆为中心,突出【寿国】,即【寿国福苍生】,至此慈宁宫花园介绍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