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历史补充知识点〈二〉

 新用户07314163 2023-02-17 发布于江西

繁荣的唐朝

1、“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称号唐高祖。

唐朝的第二代君主是李世民,称号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起止时间:627——649年。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爱到唐太宗派 器重。

“贞观之治”的结果: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

“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世经济的繁荣

唐玄宗时,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农业方面: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造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五、蒙古的兴起及元朝的建立(了解)

1、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蒙古国建立。

影响:蒙古草原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统一。

2、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3、元朝政治:

行省制度:目的是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概况:在中内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琉球的管辖。

意义;开始建立省级行政区。

民族融合概况: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过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更为严重。

经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又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今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七、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康熙帝两次亲自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689年,中俄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对西藏的管辖,

措施: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辖西藏。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皇帝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3、土尔扈特的回归。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土尔扈特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九、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特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内容: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仅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评价)

①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当时的西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