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曾经被改称陶深明,这是为何?

 省愚杂谈 2023-02-17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3分钟)

说到陶渊明,或许各位看客此时脑中瞬间浮现出他的诗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今天我们不讲诗词,聊聊避名讳里的几个小故事。
没错,到了唐朝,陶渊明被莫名其妙地改名了。为了给唐高祖李渊避讳,他被唐代的文学和史学爱好者们改称为陶深明,您别说,“渊”字与“深”字倒还有一点点类似。

陶渊明画像,不知有几分类似

避讳,起源于周朝,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里均有体现。今天我们罗列历代“避讳名录”里8个案例,算是为这平凡的生活找寻一丝细枝末节。

时间不分先后,快乐常伴左右。

1.宋朝时期的邻国金朝,为孔子之名孔丘避讳,要求金国治下所有“丘”姓改为“邱”姓。您如果姓邱,不妨问问家里老人,是否有这样一段故事。

2.东汉光武帝名刘秀,整个东汉时期,“秀才”都改称“茂才”。

3.汉高祖名刘邦,所以汉朝开始,战国时期较多出现的官职“相邦”改称“相国”。

4.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最开始其实叫“启蛰”今河南开封最开始叫“启封”;为何皆改名?因为要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这一改绵延两千多年改不回去了。

5.“苟”姓是中国较为罕见的一个姓氏,苟姓来源较多,其中一个来源是五代时期,敬姓的民众为避讳后晋石敬瑭不得不改姓为“苟”。

6.同样是姓氏避讳,目前国内的“帅”姓相对罕见,几乎所有的帅姓先祖都是因三国两晋时期的的“师”姓改姓而来,为避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名字,不得不改姓。

帅姓朋友们的姓氏来源

7.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在清朝中前期被当时的史学与文学爱好者改称为赵匡续,为何呢?因为康熙帝的儿子们全是“胤”字辈,后来雍正即位,更要避讳“胤”字。

8.西汉中期之前,表示否定的字而不是“不”字,而是“弗”字,翻看先秦古籍,“弗”字多有出现,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用“不”字取代“弗”字并且沿用至今呢?因为要避讳汉昭帝刘弗陵的名字。汉武帝刘彻假如没有传位给刘弗陵,指不定咱们现在还使用“弗”字表示否定。说个题外话,史载刘弗陵身高一米九。

中间的刘弗陵一米九?两边岂不是也一米八?

常言道,历史上一次不经意间的震颤能够影响后世成百上千年,当省愚对此话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看看这些避讳,似乎明白了几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