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天津静园

 齐民生眼观景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原创影记】津门游记03:天津静园

    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曾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撵出北京后,来到天津张园,5年后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来到同街乾园居住。溥仪随后把乾园改名为静园,取“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之意。溥仪在静园“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继续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蛰伏待机,图谋复辟满清帝国。9.18事变后,溥仪认为的机会来了,他在静园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密谈之后,于1931年11月10晚从静园后门悄悄溜出,秘密离开天津,到达东北,并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当上了伪满的康德皇帝。静园在末代帝王离开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静之园。

    溥仪搬出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后,静园被人民政府接收,先后成为市总工会和天津日报社办公和职工生活用房。曾任天津市各界协商会主席的黄火青、曾任天津市总工会主席、中国驻苏丹大使的谷小波、以及当时在天津市日报社工作的当代著名文学家孙犁,都在这里居住过。

    静园后来在作为百姓住宅使用期间,据说这里曾经居住有十几户人家,院内、楼内搭建违章建筑达600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2005年10月,天津市对静园开展了保护性腾迁整修工作,历时600余天,完成了静园的修缮复原,静园成为第一幢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进行整理的历史风貌建筑。静园修复展览馆,展览分别从静园与原日租界、历史沿革、建筑整修、今昔对比几方面,诠释了静园的沧桑与风华。2007年7月20日,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一楼恢复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等;二楼恢复祠堂,溥仪和婉容的书房、寝室等。楼内装修非常讲究,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装饰风格均为依照溥仪研究专家的考证精心挑选,使游客身临其境,真实的体会到上世纪的那段岁月。复原陈列展品依据当初摆设,以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饰品为主,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辅助陈列主要收录与溥仪及静园有关的器物,以及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等,以展示溥仪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全过程。

特别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