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沧海横流中的十大元帅之二:彭德怀--牢靠的“军中柱石”

 茂林之家 2023-02-18 发布于湖南

“柱石”者,取主席词“赖以柱其间”之意,亦指“砥柱中流”。每念及彭老总,总是忍不住心潮澎湃、感概系之,也时常眼中噙泪、唏嘘不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窃以为,在英雄辈出的中国共产党开国元勋中,彭老总堪称刚硬、勇猛、“铁血”之冠,在很大程度上可谓“百战之王”。

彭德怀,原名得华,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至文革期间,彭老总屡遭批判,被批为“野心家”,“得华”之名即是一个所谓的例证,“想谋得中华,野心还不大?”——一哂。后曾自号“石穿”,1922年考取湖南讲武堂时改名德怀,取“君子怀德”之意。巧合的是,从彭老总的一生看,得华、石穿、德怀这三个名号又何尝不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了他的德行功业呢?——得华,奋其毕生为人民谋得中华独立、国家富强;石穿,坚定执着,苦苦奋斗,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打硬仗、打苦仗、打死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德怀,毕生以“”君子怀德”自喻、自励、自醒,艰苦朴素、心系苍生,足以感天动地!

彭老总系科班军人出身,在旧军队中从士兵干起,至班长、排长,再至连长、营长,基层军职一步不落,直至1927年10月不到30岁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1团团长。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不溜须拍马,不请客送礼,凭什么做到这一位置?只能是靠过硬的军事素养和实打实的战功。这份独特的基层军事履历,在十大元帅中是唯一的,也造就了彭老总独特的军事人生。

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老总率红5军几经辗转到达井岗山与朱毛汇合,自此成为人民军队最重要的统帅层级军事领导人,除协助朱毛参与全盘戎机外,还始终战斗在一线,直接指挥战役军团作战。举凡井岗山斗争、创建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定鼎延安、浴血太行、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在这些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阶段和场合,都有彭老总有召必战、战则必胜,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伟岸身影。——是的,有了这些几乎是每战必与、无人能及的赫赫战功,有了建国后以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身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显要地位,有了抗美援朝胜利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世界军事家”荣誉光环,有了几十年戎马生涯、特别是建国后逐渐积累起来的对人情事故的感悟......彭老总似乎可以“功德圆满”了。是啊,你看林总在长期修养,康老在海边纳福......很多昔日的袍泽故旧也都逐渐韬光养晦、三思慎言了——可是,如果他也是这样,那么,他还是那个人们熟悉的彭老总吗?两鬓秋霜胜雪,寸心至死如丹。于是,在1959年的庐山,上演了一幕壮士含悲、英雄垂泪,令后人无限扼腕、肝肠寸断的一幕!这一幕,造成了彭老总的惨淡收场,却也成就了彭老总的千载辉煌!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背梁。”诚哉斯言!壮哉彭总!伟哉中华!——虽然,后人有议说彭总庐山一篇万言书,改写了历史走向,原本的会议主题由纠左改为批右。但扪心自问,彼时彼地,谁又能苛责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冲冠一怒呢?!

彭老总出身贫苦,他在《彭德怀自述》中提到,8岁时“母死、父病,家贫如洗。”10岁时去给地主放牛,稍长,下煤窑当苦力。这是真正的苦出身,也养成了他一生对于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看不得别人苦”,“看见穷人受苦时自己常常流泪”。而他本人也吃得下苦,有时甚至以苦为乐。井岗山、长征时期自不必说,即便是此后条件稍好的一些时候,他的吃苦也是全党全军出了名的。1940年百团大战后,华北局势异常紧张,彭老总在八路军总部和战士们一样吃糠咽菜,当周围同志要改善一下他的伙食时,他断然否决,说道:“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1947年转战陕北时,为寻求战机北上三边,连日在沙漠行军苦不堪言。一日,司务长寻机买了几根黄瓜想“犒劳”一下他,被彭老总豪不客气地训斥一番,黄瓜也被送给伤病员。据师哲回忆,解放战争期间的某日,王震因公一路风尘赶到师哲处,张口就说“赶紧弄点肉吃,很多天没吃肉了。”师哲奇怪,说:“你堂堂一个大司令,又天天在农村,何至于此?”王震叹口气说:“彭老总不吃,我们谁敢吃啊?”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人民军队才能够养成钢铁一般的意志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彭老总受命出征,在沈阳召开的志愿军干部动员会上,老总讲话说:“我彭德怀命苦啊,井岗山、中央苏区、长征时期一直打的都是最苦的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是在最贫瘠的地区作战,刚解放,以为有好日子过了,又来抗美援朝。”举座愕然,不明所以。彭老总话锋一转,道:“不苦,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举座肃然,掌声雷动。是的,正是在这些无以言说的艰难困苦中,以彭老总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共产党人才能够“玉汝于成”,向死而生,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千秋伟业!这是彭老总的本色,不掺杂任何做作和矫情;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历逾百年而其艳如初,毫不退色!

近些年来,网上有议论说,彭老总不讲军事指挥艺术,打仗主要凭的是生猛;有人说,如果抗美援朝战争由林、粟挂帅,不至于这般惨烈。谬哉其言!固然,彭老总的作战风格以刚猛著称,但他绝不是民间意义上的“猛张飞”,而是文武兼资、刚柔并济——否则,他创立的红5军、红三军团恐怕早已湮灭于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本人也不可能在将星如云的我军军事指挥员中长盛不衰。窃以为,仅就对人民战争规律的把握、对军事指挥艺术的娴熟掌握程度而言,深谙教员思想精髓、堪称教员得意门生的首推彭、林二人,粟尚在其后。至于挂帅赴朝一事,我非常倾向于这种说法,即受限于朝鲜半岛狭促的空间地形,在没有战略纵深、较难实施有效的迂回包抄围点打援等我军惯常战术动作,且对手的强大程度迥异于国军、甚至日军的情况下,前敌统帅必须具备百折不饶、顽强斗争、敢于碰硬、不畏强敌的指挥风格,同时必须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实践能力。如此掐指算来,二、三人尔,而彭老总实为最佳人选。

彭老总除了作为武人、将军、统帅为人所熟知外,还有一些经历、怀情、素养等或被忽略。其一,政治性。党的七大上,彭老总被选为13名政治局委员之一,其时代表军队进入政治局的只有朱、彭二人。作为政治局委员,所谋者大,非是军事一隅。从延安时代开始,彭老总除专注军事外,亦对国内外形势、战略问题、统战问题乃至于“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理念时有书面著述。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万言书”更是一个政治家对时局的整体判断和宣言。其二,文化素养。彭老总幼年入私塾两年,其后主要是在革命实践中学习文化,所著军事文电、著作等颇丰,这也是革命熔炉培养人造就人的一个生动体现。文革期间,他手写《彭德怀自述》15万字,虽发表时经过编审者文字整理,但文章本身所具备的文学性、可读性、思想性仍可显见彭老总的整体文化素养。恐怕当下很多持有硕士博士证书的高端人士,也不具备亲自上手撰写15万字的能力吧。其三,国际化视野。作为统帅级人物,特别是亲身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后,彭老总对现代军事科学、武器装备、军队编制、西方国家战略战术等有了深刻感受。50年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对标国际标准、立足中国实际,短短几年间极大提升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对此,张爱萍将军有专门提及。其四,人间温情。对士兵、对战友、对亲人,彭老总有极致的爱。看见士兵经受不必要的苦与累,必痛斥其长官,是谓“军中一怕”;对牺牲在革命征途上的左权、邓萍等战友及弟弟彭金华等亲人,他抱恨终生并移爱至其子女,极尽抚育之事,左太北、彭梅魁等感触至深;对妻子刘坤模、浦安修因时易势殊离他而去,虽心情沉痛但都但都能照拂有加、不出怨声。

当然,彭总一生,也有他自我认识或为人评诟的所谓“败绩”,如苏区时期打赣州、攻长沙,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抗战时期的关家垴战斗和百团大战后遗问题,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等。但凭心而论,古今中外哪里真正有常胜不败的将军呢?更何况,这些所谓的“败绩”又哪里是真正意义的失败呢?

论定彭总一生,笔者突然想起了似乎不太搭界的四个字:剑胆琴心。这四字乍一看来,颇有些风华雪月的意味;细一思忖,却又觉得用来形容彭老总,亦是极贴切的。我以为,剑胆就是英雄肝胆,琴心就是悲悯之心。从古至今,只有生就悲悯之心并无所畏惧去救民救国的人,才是大英雄。就以这四个字作为对彭老总的另一种缅怀吧。 正是:

横刀立马建殊功,剑胆琴心济世穷。

铁骨峥嵘彭老总,怆然泪目大英雄。

又曰:

举义在平江,寻宗入井冈。几番征闽赣,万里护迷航。

饮马延河水,抗倭晋冀厢。挥师收西北,抗美保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