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活着的伟大意义:评马斯克、吴晓波和季羡林的谬论(下)

 楚地遥 2023-02-18 发布于重庆

按语: 《普通人活着的伟大意义:评马斯克、吴晓波和季羡林的谬论》(上)与(中)两篇文章提交以后,得到众多朋友的关注,参加讨论的有数百位朋友!赞成者居多,更有很多朋友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观点及建议。在此一并谢过!

在参与讨论的众多朋友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派观点是:什么是个人活着的意义?个体或者有意义吗?这或者是我的失误,我以为个人存在的“伟大意义”是个不言自明的“公理”。

我的“个人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形成,可能与我是个既普通、更“平凡”的人相关吧。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北方农村所有的活计,除了用“耧”播种外,其他活都干了。套用作家周立波的《老杨同志》里的一句话:也是把好木掀!

文章图片1

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与读书感悟,融入对剩余人生的思索之中。该经历和不该经历的也经历了,能看的书也看了,所有这一切坚定了自己一个信念,就是伟大的教员那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伟大的教员向他的战友推荐《坛经》,慧能和尚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的禅语,可能触动了教员。

面对当今物欲横流、资本如“利维坦”的时代,“小民们”的社会地位和生计不但被逼到狭窄的空间,更可怕的是“小民们”生存的道德和伦理空间竟也一直被污蔑、被挤压。天地之广,竟无普通民众的立锥之地。为此,有了写作此文的动念。

文章图片2

当然, 我的“个人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形成,在学术和思想方面也有两个主要的来源:

1、从宇宙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的。

在我国上古天命神学的信仰中,天的力量转移给了“民”,而不是世俗之间的政治权威,“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因为“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所以,“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因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历代立言、立功的圣人的职责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子皇帝是因为民众福祉而设立。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从中国传统的宇宙论的角度而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天地的所有恩德之中,最大的就是“人”被创造出来。 易之道,生也。 唯生生不息,然后能得宇宙之平,得见宇宙之常。 不有生,则天道尽矣。

所以说,天地间之至德莫若生。故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至理。个人既然是天地所宇化,上乘天地之玄妙、下展宇宙(此宇宙,取“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之意)之未来,当然有着绝对最高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2、从人类政治学、宗教学和伦理学中来中来。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理论,凡世界之“存在者”皆有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及目的因。而“目的因”,就是指主要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善”。世界万物,只有“人”可以通过“知识”和“美德”,而达到“至善”。而“知识”和“美德”皆是从个体组成的群体关系中来,失去“个人”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群体”何以为继?个体的存在当然具有最高的意义与最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展方向作出的科学设想中,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共产党宣言》) 如同“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没有了“树木”,何来的“森林”,某个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群体”中所有人完善的前提和保障。

(西方的基督教义就不展开论述了)

为什么在《普通人活着的伟大意义:兼评马斯克、吴晓波和季羡林的谬论》(上)(中)中,用生物学、进化论、基因学、量子力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内容,来论述在“人类”这个种族千万年的进化发展历史中 ,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呢?

古话云:“禽兽有兽语”。就像鲁迅先生说得:“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如果想让权贵者、豪富者及缺乏廉耻的文人接受批判的观点和理论,必须得用他们信奉的知识体系。至少目前、自然科学的理论的权威和信任度还是社会上所有人的公约数,所有自己不惮知识的微薄,用生物进化论、基因学、乃至概率学(高尔顿板)的科学语言,告知群体的重要性及个人的价值。

当然,还有通俗乃至粗俗的一套语言系统来反驳他们的“精英”理论和“普通人”无用的观点:

我们可以指着马斯克、指着吴晓波、指着赫拉利的鼻子问:

你们的爸妈是“精英”吗?你们的爷爷奶奶是“精英”吗?你们的祖宗十八代都不是“普通人”吗?如果有一代是“普通人”,按照你们的观点,他们没有生存的必要,假如被清除了,还有你们吗?

痛快是痛快,而且钢刀利水、直指人心,“乱拳打死老师傅”,对方毫无招架之功。不过用这套语言来反驳季羡林先生就有些“不恭”了。


先见其识,再观其人: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文章图片3

遍观民国知识分子,季老是活得最真“性情”的人。中国知识分子,无不以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为人生圭臬,至少从表面上装也得装出来。生前著作等身,且身披三大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与同时代知识分子显著不同是什么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宋明之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还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讲究的是道德千古文章。如《大学》所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配享孔庙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的宗圣”—曾子解释“诚”:“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在曾子看来,“意诚”,就是对自己诚实的状态。

而季羡林先生是学林中的“花和尚”,孑然一身,独树一帜。这可能既来自他的天性,又与他的求学经历息息相关。从1935年10月开始,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直到十年之后才回国。留德十年的着实不易,欧洲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季羡林先生在饥饿与战火不断的日子里,饱受苦难与孤独。加之他研究的语言领域,尤其是精通的吐火罗文,是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断代知识,这形成了他学术成就与个人品德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风”和“人格”。

这两年有句调侃话:正经人谁写日记。季老却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勇气。季羡林老先生不但写了,而且在2009年12月,还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日记《清华园日记》。《日记》有些内容简直是“破三观”:

文章图片4

二十一日
过午德文,破形疏散。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实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十七日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
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二十九日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惊世骇俗吧! 在《清华园日记》中,还有关于大学生活的,他会被考试烦恼,讨厌老师的教条,在学校混着论文,做着单身狗的花心梦。

在《清华园日记》出版之前,编辑也曾想“稍作修改”。但是季羡林先生拒绝删减,他说: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在学术和人格上,承认自己做不得“圣人”,晚年撰文三辞其他文人梦寐以求的三个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可能也只有他,才能说出:“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既否认“圣人”,“又否认普通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我不知道季羡林老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感触: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然而,我以为,作为像季羡林大师那样大知识分子,在拥有如此深厚的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无论是在哪种境遇下,都不应持有这样的观点。

季羡林先生已经千古,作为晚辈学人,愿意在学术层面、尤其是季羡林先生熟悉的领域——佛教理论方面,以请教之愿心来探讨一番。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教员给文化部写了一封信,谈对待佛教的态度中提到,将佛学的四个方面分来研究:历史的佛教、哲学的佛教、文学的佛教与宗教的佛教。本文只涉及历史的佛教与哲学的佛教,不涉及宗教部分。

特别说明和温馨提示:本文提到的“佛”,是从历史的佛教与哲学的佛教方面谈起。“佛”不是西方宗教里的“上帝”和神话故事里的“神”,而是彻底觉悟之人。如同《坛经》所云:自性若悟,众生是佛。尤其是净土宗,特别强调:佛是凡人,


一、佛学在西方世界——佛教徒乔布斯与禅定中的赫拉利

可能“本地和尚不念经”,“墙内开花墙外香“吧。近来,中国禅教在西方颇为流行,成了很多西方思想土壤里成长的人的”解毒剂“和心灵安慰剂。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据说,有人问他:“iPad“iPhone”的“i”为什么要用小写的“i”?乔布斯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认真的回答:“iPad“iPhone”的“i”特地使用小写字母,就是为了表示对大写字母“I”的否定。“I”的意思是“我”。对“I”的否定就代表了对自我的否定。不用“I”用“i”,也就是佛教“无我”思想的表现。

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人。以色列的旧约教义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的的源头。赫拉利又在美国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然而在《未来简史》的致谢词里,赫拉利写到:

感谢我的老师萨帝亚·纳拉扬·葛印卡(Satya Narayan Goenka, 1924-2013),他教导我内观禅修的技巧,让我能够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及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来禅修带给我的专注、平静及见解,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文章图片5

赫拉利的第一次课程体验让他体验到生命的真实,在《今日简史》中,他对第一次内观课程体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前我对禅修所知极少,以为这肯定牵扯了各种复杂神秘的理论,没想到禅修教学竟如此注重实际。

“我从观察自己呼吸所学到的第一件事是:虽然我读了那么多书,在大学上了那么多课,但对自己的心智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根本没什么办法控制心智。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会想到别的事情,专心观察气息如何进出鼻孔的时间怎样也撑不过10秒。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个人品牌的首席执行官,但禅修不过短短几小时,就足以证明我对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控制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执行官,就连当个看门的也不太够格。虽然我只是站在自己身体的大门(鼻孔)旁,观察一下有什么进来、有什么出去,但没一会儿我就擅离职守了。那真的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

“经过观察各种感觉的10天,我对自己和整个人类的了解可能要超过我先前所学。而且做到这点,无须接受任何故事、理论或神话,只要观察真正的现实就行了。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么是我想得却不可得,心智的反应就是产生痛苦。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形,而是自己心智产生的心理反应。了解这一点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让人不再产生痛苦。”

对他而言,冥想与科学研究并不冲突。佛教和理性存在互补关系,特别是要了解人类心智的时候,冥想就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


二、当亚圣孟子遇到佛的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280年,中原大地第一位汉族受足戒的朱士行(法号八戒法师),西行求法。此后,佛教经典更是源源不断传到东土。三十二年后,另一位佛学大师释道安凌空出世。他对佛教影响甚巨的是主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像现在少林寺方丈教名释永信,就是沿袭此规。从那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化就被称为“儒、道、释”三支分释和合流。

二千多年前,在东亚的大地上,亚圣孟子振臂一呼,响砌千年: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佛教是建立在反对印度种姓制度之上的“众生平等”之上的。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中,有出身当时种姓最高的婆罗门的、有第二等级刹帝利的。然而,当释迦摩尼涅槃时,众弟子问今后当以谁为师时,释迦摩尼回答:以戒为师。而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的优婆离,出身是四个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

传到中国的佛教的教义暗合了儒家思想,隋唐时期,佛学大发展,出现了佛教“八宗”,佛教迅速“本土化”,出现了中国的佛教。其中,以禅宗和净土宗为最盛。唐末五代时期,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寿禅师主张的禅净双修的,此后,成为华夏佛教的主义和修行。至此,中国佛教自成一体,传播至今。

佛教是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仅是乾隆大藏经藏,就共收录、杂著等1669部,7168卷。在这个知识宝库中,最珍贵的部分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而我言,对人性的挖掘,对平等的尊重,对众生的关爱,是佛教最大的价值之一。

1、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即可成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 在佛学的教义中,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心,这就是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就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抵御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达到精神的圆觉自足。

2、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皆有成“佛”之途径。

佛教成佛之路是开放式的,在佛陀降临世间、悟道讲法的时代,成佛之路自有声闻、缘觉和菩萨乘。就是说,上佛陀的辅导班能成佛、在家自修也能成佛。当然,上网课也行。修持戒律,如同弘一大师能觉悟;进行禅定,如同赫拉利,也能感悟人生真谛。通过精读经书,更能成就“佛”业。

禅宗经典《传灯录》记载: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即使是干农活,也能得悟。五代梁时契此和尚插秧时突然顿悟: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凡人万万千,生活经历各不同、慧根也相异。然而只要有慧根,即使是尘俗之中的风花雪夜、山河云月终能顿悟成佛。

宋代高僧圆悟克侍奉师父五祖演门下,有一天一个告老还乡的提刑官来问道,提刑问五祖演,佛法到底是什么样子?五祖演就问提刑:你年轻时有没有读过艳体诗?有两句和佛法很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不知道提刑官是否得悟,而圆悟克勤法师立刻顿悟,终成一代高僧。

1958年8月21日,教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向参会者推荐说:唐朝佛教的《六祖坛经》,非常赞同六祖的《法宝坛经》就是老百姓的宗教。《坛经》有云: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最为难得的是:即使是教义偏向宗教的净土宗,更是根据原始教义提出:即使是未来佛弥勒的成佛之路,也是先托生“凡人”,然后觉悟成“佛”。

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大?不是武力、不是金钱,而是信仰!尤瓦尔-赫拉利称是人会讲故事的能力。他举例比如公司、纸币、政府、民族等等,都是概念的集合体。然而因为相信而变得“真实”且“强大”。宗教更是如此!


回归本文话题:佛理中所谓“大乘”者,乃能渡得更多人。更多人意指何方:芸芸众生也!我们不否认社会上有所谓的“成功者”、“精英”。然而,如同大乘教义:“成必须度众生不度众生能成”,没有芸芸众生,何来“精英”?!

季羡林老先生谙习佛理,当知佛教产生之根源、教理之所钟、仪轨之所为,借以凡人得悟解脱为教旨。然,发此谬论,实属不当!

再回到本文总话题(上、中、下):

普通人活着有无意义和价值 ?存在两个截然对立的观点:一个是以马斯克、吴晓波及季羡林所云既无意义又无价值。另一个是如我等普通之辈,我们坚持认为:普通、平凡的人存在,是人类种族产生的基础,是人类价值形成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是所有人活着的幸福来源地和归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