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服装工厂”河南需要新的万亿级产业。 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河南排在第五位。近年来,标兵浙江渐远,追兵四川渐近,河南迫切需要更大的产业动能来支撑经济总量上的“突围”。 不久前,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五大优势产业提出“万亿级”目标——力争2025年,全省材料制造和装备制造分别突破2万亿和1.5万亿,食品、汽车、轻纺制造规模均在1万亿以上。 这使得河南打造“万亿级服装产业”的讨论再次成为眼下热点。在过去十余年中,河南凭借自身优渥的棉纺织基础和承接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现纺织服装产业的“由小到大”,郑州“女裤之都”盛极一时,亦涌现出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知名品牌。 “我们是劳务输出大一大省,每年净流出大概就有1700多万人。这种庞大的人力资源基础是河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最大底气。” 河南省服装产业协会会长李刚告诉我,河南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区位交通和棉纺织等原料优势,使其成为服装产业最具竞争力的省份之一,承接以长三角为主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如火如荼”。 不过,缺乏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较少,产业效益跟沿海省份差距明显等问题日益突出,也成为制约其产业进一步做大的关键掣肘。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潮中,河南如何重新找回自身位置,乃至带动产业重新“突围”十分关键。 1 曾经的高光时刻 提及河南服装产业,郑州女裤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火车站为核心的服装批发市场孕育出最早的一批服装企业的“先行者”。从模仿南方版型的“作坊模式”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就在十余年间成为服装行业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2005年是郑州女裤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这一年的8月,“中国女裤看郑州”北京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州12家品牌女裤企业集中亮相,使得“郑州女裤”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片。 彼时,郑州已经形成实力女裤服装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年产化纤女裤2亿多条。在这种背景下,原本盘踞北方市场的郑州女裤和广州女裤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龙虎斗”,前者最终取代后者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女裤生产基地,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尤其是2005年至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河南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4%,仅次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福建。 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越来越受到劳动力成本增高、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战略大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在郑州女裤增速趋缓的同时,这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产业大转移成为河南服装业新的动力。河南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南阳、安阳等城市都建设有服装工业园区,在服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比如,郑州与温州共建纺织服装产业园、广东9家服装加工企业“抱团”入驻滑县等。2009年至2011年,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39%提升至3.29%,可见动力之强劲。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全国现有服装相关企业2374万家,其中河南为137.8万家,仅次于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江苏。这也逐渐奠定起河南在纺织服装行业前六强的“江湖地位”。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勋透露,截至2022年,河南省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600家,占全省纺织服装企业约10%,年产各类服装35亿件,年产值4000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六省第一。 2 产业大而不强 论企业规模乃至产业规模,河南相比广东、浙江、江苏等服装大省似乎并不逊色。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河南省内已经培育起南阳、商丘、周口、郑州、安阳、新乡、信阳、平顶山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郑州(女裤),安阳、睢阳(婴幼儿针织童装),新乡、项城、长垣(职业装),光山、台前(羽绒服)等传统特色服装产业集群; 以及周口、商丘、信阳、淇县、西平等转移集聚式品牌服装加工产业集群。 在张勋看来,河南已经形成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地。 不过,即便是河南服装企业“遍地开花”,总量高居前六,但是其产值和效益却与前五省份相去甚远——“前五个省份服装业生产总值都超过1万亿,河南的服装生产总值还在400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河南服装产业产值波动较大,仍然处于修复阶段。本文统计分析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服装相关规上企业主要指标发现,2015年之前,规上企业数量、营收规模和利润总均延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其后下滑幅度较大,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恢复。 河南省服装相关规上企业情况 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河南服装相关规上企业1782家,较2015年减少313家。营收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760亿元、217亿元,均缩水50%左右。虽然这与全国纺织服装服饰业的发展轨迹大体一致,但亦使得河南服装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加速暴露。 “由于产能效益不高、产品创新不足,河南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秦炜等在当年《河南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着企业产能效益下降、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产品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比如,河南纺织服装企业产值总体有序增长,但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步下滑;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更没有开发团队,生产工艺停留在初级阶段。 这也使得河南服装企业产品品牌化不足、附加值较低。一般而言,纺织服装服饰业是纺织业的下游,工艺水平和附加值更高,但是过去十年河南的纺织服装业营收规模始终在纺织业的30%-80%徘徊,未能支撑产业跃升。 3 打造“世界工厂” 河南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在2021年初河南省发布的《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便提出,到2025年要叫响一批河南品牌,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建成全国重要品质服装制造基地。同时提到,各地要加大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式精准招商、集群式招商。 在李刚看来,“河南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抓住新一轮服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打造服装制造强省。”他指出,服装产业在沿海地区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面临着技术人才年龄老化、员工资源减少、要素成本升高、竞争力减弱等难题,产业向劳动力来源地以及欠发达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 比如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与河南在服装产业方面对接密切,从江浙引进的纺织服装企业长期排在河南承接转移的前两位。“现在全省大概有100万左右的服装产业工人,可以再花几年时间整合增加至200万甚至300万人。这也将成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迈向万亿的底层支撑。” 基于此,李刚认为,河南应该着眼自身优势先把人力资源整合好、培训好,集中精力做强生产制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2022年初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指出,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等传统农区要依托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食品、制鞋、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引进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配套产业。 从承接地来看,县域正在成为河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主场。河南全省有近50个县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淮滨县在建成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浙商纺织工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嘉兴纺织工业园等16个主打时尚产业的“区中园”基础之上,目前已引进纺织生产企业138家,服装加工企业45家,年产坯布20亿米以上,年产服装3000万件以上。 这些先进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产能的密集落地,也将进一步助推河南产业能级的提升。比如,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在企业管理软件使用率、装备数控化率、电子商务普及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至于品牌化的问题,李刚则表示,这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河南当下更紧要的是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打造“世界服装工厂”。 “全国的、全球的大品牌都可以在河南来生产制造,就像海澜之家落户洛阳,阳光集团落户信阳淮滨,但是要河南去打造一个海澜之家或者阳光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李刚说。 |
|
来自: 松影融雪 > 《地方经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