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性质都是相通的,对于我们人体来说也一样!当我们人体水湿泛滥的时候,要及时把多余的水湿清除,否则会影响脾主运化,以致气血亏虚哦!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气血虚哦,用黄芪呀~ 知闲君要说:黄芪是有补虚的作用。然而,当体内有水湿,甚至水湿泛滥等情况时,是不宜食用黄芪的,要先祛湿才行哦~ 为什么呢? 来听知闲君细说一说,影响黄芪饮用的第二块“挡路石”——水湿! 脾土不运,水湿泛滥! “土爰稼穑”,在中医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物质归属于“土”,脾属“土”!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与水液,将其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来供应人体生存,为后天之本,喜燥而恶湿。 脾能够运化水液,从而将水精上属于肺,通过肺脏宣发肃降,输送、润泽全身。 当脾不运化,体内水液运转停滞,出现“脾生湿”,水湿聚而成痰,甚则出现水肿。这就是《黄帝内经》记载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喜燥恶湿,当水湿形成,水湿会反过来困住脾气,出现“湿困脾”的现象。 所以,当人体有多余水湿的时候,会影响脾主运化,进而影响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生成不足,从而出现亏虚~ 参考上面脾土的特性——“脾生湿”与“湿困脾”,我们在调节湿气的时候,就要去除湿气,兼顾健运脾气了。 饮用黄芪之前,为什么要先祛湿气? 我们知道脾虚不运,水湿停滞。 水湿内生,进而出现痰饮等病理产物。痰饮多易阻滞经络气机,形成实证。 本草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是要对症调节身体! 当身体有水湿痰饮等症,它就像挡路石一样,我们应该能先扫清人体道路,再去饮用黄芪。 为什么? 黄芪,药性甘而微温,张景岳论述:“因其味轻,故专 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 黄芪健脾同时又有补气升阳的作用。水湿之人要清除湿气,健运脾气。若此时饮用黄芪会加重水湿,从而出现舌苔加厚,甚至身体出现部分水肿。 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先清理“道路”,再饮用黄芪,补益身体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哦~ 当身体有湿,可以先用薏苡仁、赤小豆煮水祛湿气,再用黄芪补气! 当然还有茯苓、陈皮等本草,也可以祛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参考食用哦~ 茯苓 #2021# //// 药性甘、淡、平,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对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会有调节作用。 薏苡仁 #2021# //// 相对于茯苓,薏苡仁药性甘、淡、凉,同样可以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还可以清热排脓,用于调节水肿、脾虚泄泻等症。 不过要注意,脾虚泄泻以及中寒的朋友,薏苡仁药性凉,要炒一下,减弱凉性,再去饮用才好哦~ 陈皮 #2021# //// 陈皮为理气药,药性辛、苦、温。相比上述两位本草主要用于渗湿,陈皮主要用于理气、燥湿!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用于调节脾胃气滞,湿痰、寒痰咳嗽等症。 不过其药性辛、苦、温,气阴不足要慎用哦~ 而身体水湿严重者,甚至出现痰饮、水肿的朋友,知闲君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自己判断,咨询中医师方为稳妥。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临 床表现、病情的深浅、兼症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不同的搭配哦~ ❄ 知闲堂小贴士: 走进知闲堂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