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方子,又是一个小方大用的典范。这个方源出《金匮要略》的血痹篇,名字叫“黄芪桂枝五物汤”。门诊的高出镜率还是蛮高的。 五物,顾名思义就是五种药材组成。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 生活中有那么一部分人平时怕冷,稍微吹风就毛骨悚然,动不动就手发麻,脚发麻,或者干脆手脚同时发麻。因为这种现象很像中风前兆,所以遇着一些心神不宁的人,就会焦虑不安。但这种麻木感,很多时候是一过性的,身体活动开了以后,症状就消失了。结果变成虚惊一场。但你说身体没问题吗,也不是。 《内经》里提到“荣气虚则不仁”;《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这里都提到了血脉,血脉不充盈,肌肤得不到营养,感觉就不对了。流动的血液是产生温度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所以血脉不充盈的状态下,整体的抗邪能力就会下降,城门大开,首先来犯的就是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最喜欢带头作祟。 所以张仲景说“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人体一旦气血不足,国力空虚,虚邪贼风就会自然来犯。会出现如前文所说的肌肤麻木,称为“血痹”,如果没妥善处理,任其发展进入到筋骨,还会出现酸痛感。 再回过头来看看黄芪桂枝五物汤,有点中医底子的朋友就发现,其实这个方就是桂枝汤去了炙甘草,加上黄芪,再加大生姜的用量。仲景之所以叫“医圣”,想必他的每一步操作都是深思熟虑的。 桂枝汤本来是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是用来解肌的。但是风邪的侵犯大多停留在表层,所以症状是怕风,是肌表层面的,还没影响到血脉。而当风邪进一步升级能突破肌表屏障时,这个时候就不是单纯的解肌能完事,还要加强屏障的保护能力。一边祛邪外出,一边做好防护。 黄芪就是这把好手,黄芪补气是出了名的,补元气助血液流动,固卫气,加强身体保卫的屏障。让风邪不能肆无忌惮的侵袭人体。 利用桂枝温阳祛风邪,芍药敛阴养营血,调和营卫。攘外必先安内。与敌人干架之前,首先要团结好内部力量。 方子里去掉了炙甘草的缓,而加大了生姜的散,目的也很明确,打硬仗要强将,不要和事老。敌人已经渗透到血脉层面,再予妥协就会得寸进尺,深入筋骨,用生姜的辛散尽量把血脉中的风邪务必清除干净。 取而代之的是用大枣调和诸药,益胃生津。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筋伤范畴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痹”表现,本方可以作为平时调养服用。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