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仓记忆|阜阳市唯一幸存的“土圆仓”(砖圆仓)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古代颍州的官府粮仓多以房式仓为主,也有部分“囷仓”即“团仓”、“圆仓”。颍州最大的官仓--“广积仓”拥有仓房近80余楹,此仓创建于明成化年间,在历史上存在了300多年,原阜阳军分区地域是其遗址。在当时的颍州南城内还有一处“圆仓”建筑群。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旧预备小仓,在南城内十字大街东,团仓胡同水池上,南北十一丈,东西七丈五尺”。意思很明了,预备小仓的形制是圆形的“团仓”。进入的胡同则称“团仓胡同”。说明“团仓”在颍州的历史也是颇为悠久。

  1968年,安徽省根据商业部的部署,举办了一期土圆仓建造技术学习班。此后,我区在阜阳县王店进行了试点,在阜阳、利辛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区推广。这种仓墙身用草和泥巴筑成,有着又圆又胖又高的身体,顶着个圆锥形的攒尖屋顶,就像桶上加了个斗笠。后来逐渐改用砖石砌成半截墙。每个土圆仓容量为460万斤不等。仅1974年,全区就建土圆仓为2200万斤。由于我区雨水较多,这种泥草结构土圆仓储粮容易受潮,且维修困难,到70年代末,已大部分报废拆除。1998年版《阜阳地区粮食志》彩页中保存有界首市保留的土圆仓照片。

  再后来,一些地方对土圆仓进行了技术改造,以砖石和钢骨水泥为建材,建设了一批新型的砖圆仓。据《阜阳县粮油志》的记载,实地考察了原阜阳县程集区胡庙粮站(现属颍州区三合镇)。该站于60年代末在土圆仓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兴建了三座单体式圆筒仓库,俗称“土圆仓”,实际是“砖圆仓”。其直径约13米,高约6米,砖混结构,木质梁拱支撑仓顶、攒尖圆项,站在仓内仰望,木梁架的散射状就像一把特大雨伞的龙骨。

  外墙有10多个水泥钢筋材质的墙垛用于加固,仓容量最高可达500余吨。砖圆仓具有造价低廉、技术含量不高,但又很实用和便于建造等特点。此种仓形目前在阜阳已非常罕见,而胡庙粮库院内的这一座砖圆仓仍在正常使用,储存有2015年收储的小麦500余吨。

  阜阳土圆仓包括砖圆仓目前均较为罕见,1998年版《阜阳地区粮食志》中的界首市土圆仓可能已经不存;颍泉区行流镇王关粮站内的三座土圆仓也已拆除。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胡庙粮站作为一处文物性质的粮仓建筑予以保护,以留下我市粮仓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