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全唐诗 曹寅等

 星河岁月 2023-02-20 发布于江苏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系列


图片

近日以读《中国学术名著提要》一书为日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书目的提要稍加理董后摘录于此。自渡顺便渡人,觉得有帮助的朋友,麻烦点个在看和转发,在此先行谢过。

《全唐诗》,九百卷。曹寅等奉敕编刊。有清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1705-1707)扬州诗局原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有该书影印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十年(1830)江西彭年刻本等。目前的通行本,是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据扬州诗局本校点的排印本。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棟亭。祖籍辽阳,本为汉族,后世改入满洲正白旗,为“包衣”人(“包衣”是满语音译,意谓家奴)。他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历官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两淮盐御史等职,深得康熙帝器重,康熙六次南巡,五次驻跸江宁织造府,他曾四次接驾。家富藏书,能诗词,尤以精刻图书擅名。著作传世有《棟亭诗钞》、《文钞》、《词钞》及《居常饮馔录》等。
唐诗的汇辑,自明代以来即有吴琯、钱谦益、季振宜、胡震亨等数家,其中季振宜所辑七百十七卷《唐诗》和胡震亨所辑一千零三十三卷《唐音统签》完成于清初,在当时尤称巨制。康熙帝玄烨执政后,为了炫示其文治之盛,也有纂辑钦定版《全唐诗》之意。由于当时季振宜《唐诗》已有钞本进呈内府,胡震亨《唐音统签》已陆续刊行数集,所以到康熙四十四年清世祖第五次南巡时,便下圣旨,命当时接驾的曹寅主持重新编刊《全唐诗》的工作,并颁发季振宜原编《唐诗》一部,为其工作底本。
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起,在曹寅的统领下,十位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栗、俞梅被招至设在扬州的诗局,从事《全唐诗》的编校。由于编校工作主要以季振宜《唐诗》和胡震亨《唐音统签》这两部质量颇高的现成唐诗总集为基础,许多部分是照录原书,所以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初一日,新的奉敕编纂的《全唐诗》便完成了。
这部钦定版的《全唐诗》共收录了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共九百卷,装印成十二函一百二十册(今通行本不再以函分而统以卷计)。卷首有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帝所撰“御制全唐诗序”,其后有“全唐诗凡例”二十三则。正文卷一至卷九为帝王后妃之作,卷一〇至卷二九为郊庙乐章和乐府;卷三〇至卷七六六为全书主干,依诗人前后世次收录姓氏里贯可考的唐五代诗人之作;卷七六七至卷七八四为有姓名而生平不详者之作,卷七八五至卷七八七为无名氏之作;卷七八八至卷七九四为联句,卷七九五至卷七九六为仅存残句者之作;卷七九七至卷八〇五为名媛之作,卷八〇六至卷八五一为僧侣之作,卷八五二至卷八五五为道士之作;卷八五六至卷八六七为仙神鬼怪之作,卷八六八为诸家“梦”诗,卷八六九至卷八七二为谐谑诗,卷八七三为判诗;卷八七四至卷八八一依次为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卷八八二至卷八八八为补遗,卷八八九至卷九百为词。全书以人系诗,人各有简略小传。诗中间有校语,多 以“一作某某”标示。
《全唐诗》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以“全”为称号的断代诗歌总集,又是唐诗总集编刊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汇纂型总集。而究其流传广、影响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它汲取了季振宜、胡震亨两家唐诗总集之长,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两书的部分失误。
从体例上说,前此的许多唐诗总集在诗人的编次上多依照初、盛、中、晚“四唐”的分段来安排,如吴琯《唐诗纪》、胡震亨《唐音统签》,即其例。《全唐诗》则不依其例,而在全书主干部分完全取时代前后排次诗人,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季振宜《唐诗》的体例。《唐音统签》所收各家诗集,几乎全部依诗体进行了重编,遂使原本面貌,不复可寻。《全唐诗》则大多依旧本编入,这也是利用了季本之长。
而从具体编校内容方面看,《全唐诗》又对《唐音统签》的辑逸、补遗与考证成果多有采纳。如季氏、胡氏书均以唐高祖《赐秦王》一诗(原载《册府元龟》)作为开卷第一首诗,但胡氏因诗中有“五宿连珠见”一句,而唐初无五星联聚之事,疑其出于伪托。今本《全唐诗》即依其说,删去了该诗。
本书也对季振宜《唐诗》、胡震亨《唐音统签》的失误作了订正。如季书将六朝人陈昭、沈氏、卫敬瑜妻、吴兴神女等诗误作唐人诗收入,本书即作了刊正。胡书将本非诗歌的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也收进书里,本书概行删除。也有唐人别集本已有误的,如曹邺诗集中有实为六朝人吴均所作的《妾安所居》、刘孝胜的《武陵深行》之类,本书也经过考辨而加以剔除。
以上这些长处,加上康熙敕撰的“身份”,使本书后来居上,成为唐诗总集的通行之本,唐代文学研究者的必备之书。但由于本书编纂时间甚短,编者为赶进度而多照录成书,且时删略季、胡二书的考证、校勘之辞,这部声名远播的《全唐诗》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今人归结其为误收漏收、作品作家重出、小传小注舛误、编次不当、其他五大点(参见通行本《全唐诗》前的“校点说明”)。
而名为“全唐诗”实不“全”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自清代以来即不断有学者(包括日本学者)从事本书的补遗辨证工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即有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已收入排印本《全唐诗》),王重民《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和《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以上五种除王氏《拾遗》刊于《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四辑外,余四种后集为《全唐诗外编》,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文学遗产》1983年第二期)等多家。1992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三册,该书除收入经过陈氏修订的《全唐诗外编》外,别有陈氏所辑《全唐诗续拾》六十卷。
研究本书的论著,除上已述及者外,1949年以前发表的还有刘师培《读全唐诗书后》(载《刘申叔先生遗书》第四十册《左盦集》卷十一)、《读全唐诗发微》(载上书第五十三册《左盒外集》卷十三),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载1947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第九本),李嘉言《全唐诗校读法绪余》(《国文月刊》1941年第九号,1943年第十九号),朱希祖《全唐诗之来源及其遗佚考》(1944年《文史杂志》三卷九、十期)等。60年代出现的有关论著,以小川昭一《全唐诗杂记》(日本京都1969年版)和丰田穰《全唐诗纠谬》、《全唐诗纠谬续》(分别刊于日本《斯文》第二十五编七至九号,与第二十六编八至十二合并号)较为著名。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内陆与台湾又均有多篇论文发表,其代表作为刘兆祐《御定全唐诗与钱谦益、季振宜递辑唐诗稿本探微》(台湾《幼狮学志》1978年第十五号)、《清钱谦益季振宜递辑唐诗稿本跋——兼论御定全唐诗之底本》(台湾《东吴文史学报》1978年第三期),季潢《两种〈全唐诗〉》(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二期),周勋初《叙全唐诗成书经过》(《文史》第八辑,1980年),以及张忱石《全唐诗“无世次”作者事迹考索》(《文史》第二十二辑,1985年)等。进入90年代,又出现了杨建国《全唐诗一作校正札记》(《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一期)、佟培基《全唐诗无考卷考》(《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二期)、胡可先《全唐诗刊刻年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四期)、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收入所著《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尹楚彬《全唐诗补编补正》(《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金程宇《全唐诗补编订补》(《学术研究》2004年第5期)等论文。
有关本书的工具书,主要有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史成编《全唐诗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包括“作者索引”与“篇名索引”,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陶敏《全唐诗人名汇考》(辽海出版社,2006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