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体》电视剧的走红,《三体》IP授权越来越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近期,华星创业(300025)公告称,公司与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体宇宙”)签署著作权许可合同,获得“一款AR应用程序及AR联名设备授权”等三项授权。通过这一合作,主营业务为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华星创业将跨界进入虚拟现实产业。对此,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跨界进入虚拟现实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虚拟现实产业的进入门槛并不算低,仍处于硬件决定内容阶段,因此公司是否存在相应业务资质、技术储备尤为重要。 获三项《三体》IP授权 华星创业与热门大IP《三体》背后的版权方开展合作,获得“元宇宙社区授权”等三项授权。 具体来看,华星创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三体宇宙于2月15日签署《著作权许可合同》,三体宇宙经合法有效授权持有系列小说《三体》权利,现将作品在授权范围内的“一款AR应用程序及AR联名设备授权”“元宇宙社区授权”“作品中一个主要人物的虚拟形象开发、设计、运营授权”授予华星创业。 据了解,三体宇宙是《三体》三部曲内容开发及商业衍生的全球独家版权方。三体宇宙官网显示,公司已开发的内容产品覆盖影视听、泛文化、互动娱乐和实景娱乐等领域,未来平均每年推出1-2部内容作品。截至2022年,三体IP含消费和体验的商业运营项目,市场价值累计20亿元。 在拿到热门IP授权背后,华星创业正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公司归属净利润已连亏三年。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华星创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47亿元、7.94亿元、7.17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14亿元、-1.5亿元、-2468.03万元。 2022年,华星创业预计归属净利润约为1200万-18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不过公司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仍亏损,亏损额约为2000万-3300万元。 此外,天眼查显示,在本次合作之前,华星创业第四大股东李剑与三体宇宙CEO、董事赵骥龙于1月4日共同投资了一家名为成都歌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二人各持有其50%股权。 图片来源:网络 跨界虚拟现实产业 据了解,华星创业本次与三体宇宙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领域,已构成跨界。 华星创业表示,本次公司与三体宇宙关于《三体》系列作品的著作权许可合作,公司将进入虚拟现实这个数字经济产业,将拥有国际顶级IP赋能5G+应用场景的开发和落地,助力公司输出高质量的数字产品。 资料显示,华星创业的主营业务为提供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以及相关工具软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并未有虚拟现实产品。 针对这一情况,深交所在2月19日向公司下发关注函,要求华星创业结合虚拟现实相关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已获同类授权的其他竞争对手情况、公司目前是否具有相应业务资质、技术储备、人才储备、资金储备等,说明跨界进入虚拟现实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次决策是否审慎、合理,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据了解,虚拟现实指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身临其境与虚实融合沉浸体验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从技术及成像特性层面,虚拟现实主要分为三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但随着元宇宙概念的降温,虚拟现实产业也开始变冷。整体来看,当前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核心技术还不成熟,设备价格高、用户体验差、普及难度大,成熟的落地场景还较少等突出问题。 技术门槛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虚拟现实产业具备不低的技术门槛。 据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体系分为感知、建模、呈现和交互四个方面,而且每一个方面的技术门槛都非常高,其中交互技术包括触觉反馈、力觉反馈、语音识别、体感交互等技术,目前虚拟现实交互技术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没有出现虚拟现实主流的交互形态以及对应的技术路线。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当前VR、AR行业仍处在硬件决定内容的阶段,后期将与内容互为驱动。细看华星创业获得的三项授权,既包括AR应用程序、AR设备,也包括虚拟形象、虚拟社区的设计和制作。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消费级AR产品想要大规模落地,涉及到创新性技术、创新型材料、创新型商业应用以及创新型运维等。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打造虚拟人、虚拟社区具备不低的技术门槛;而在商业化探索上,虚拟人不过处于刚刚开跑的阶段,还面临着一些需要突破的难题。 其他跨界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上市公司中,目前已成为“虚拟现实概念股”的岭南股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早在2016年,岭南股份就开始布局VR产业,其先是收购了德马吉控股权,再通过子公司恒润集团与成都虚拟世界设立合资公司,推进虚拟现实板块快速发展。 近期,岭南股份在互动易平台表示,近年来,恒润集团与腾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发挥各自业务资源及技术创新优势,围绕AI、数字虚拟人、VR/AR、沉浸式体验、全息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积极布局和开拓新产业。 不过,岭南股份主业仍集中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业务与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两方面。恒润集团为岭南股份贡献的营收十分有限。据了解,2021年,恒润集团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78亿元,而岭南股份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47.99亿元。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华星创业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以上来源 | 北京商报 作者 | 丁宁 网编 | 财经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服务中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帅表示,元宇宙带火了虚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提供了具备更强视觉效果、更佳沉浸体验以及更有情感温度的交互方式,是实现元宇宙的必要元素之一,其可能将会是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 “元宇宙”是虚实结合的数字世界。在未来的元宇宙世界中,可能会存在虚拟原生人和数字人两大类参与者。现代消费者对内容消费和虚拟世界的需求远超以往,网络社会的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这进一步促使人们渴求更有温度的服务,虚拟数字人核心的职能就是互动与交流,依托于网络庞大的信息库和不断学习进化。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虚拟数字人,在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切入各类,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更为客观的事实是,虚拟数字人当前仍处在比较早期阶段,需要不断的试错与探索,很多技术仍不成熟,能实现的展现方式也有待优化。 在目前阶段,打造数字虚拟人具备不低的技术门槛,这或许也是许多创业公司并没有选择从一开始就走这条道路的原因。任何一个行业若想真正拥有长久地发展,则必然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商业化探索上,虚拟数字人不过处于刚刚开跑的阶段。究其原因,作为一个高科技物种,相较于打造一个虚拟数字人所需要的成本,目前的虚拟数字人变现情况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在对于未来的探索上,虚拟数字人产业尚还面临着一些需要突破的难题。由于企业主要应对的场景高度定制化,大规模化复制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虚拟数字人的应用无法快速推广到各行业。虚拟数字人在行业标准上的匮乏,也成为了限制虚拟数字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元宇宙的风口浪潮,虚拟数字人能够成为备受追捧的火热赛道并不奇怪。有机构预测至2030年,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数字虚拟人在市场化的一个普遍的应用便是在直播。时下虚拟人被资本爆炒,一夜爆红的背后,是中国现存的28.8万家“虚拟人”企业、两年4500起的融资、2500亿人民币的投入。虚拟主播带货是目前虚拟人在商业化端变现成绩最好的形态,原因在于它的实际价值离变现最近。直播型虚拟人部署相对简单、成本不高,这或许是过去一年间大量虚拟人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电商平台与直播间的原因。 在我个人看来,虚拟主播被直播带货圈热捧的三个很核心的因素就在于:近几年直播电商行业的火爆,以及全球疫情的影响下,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各行业线上推广营销的必备选择项;5G新基建落地大环境,商业价值、资本力量成为推动虚拟人快速发展的又一原因,大厂不遗余力推动、伴随着AI技术、3D建模、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技术门槛逐渐降低提供了数字技术环境;电商直播行业总体来说人才缺乏,对主播投入产出不确定真人主播太不可控,做大了容易单飞,通常情况下,构建一套定制类虚拟主播需要两到四周,使用库存虚拟人即通用的虚拟人的话,大概就只需要一周——下载软件、调试设备,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成本和收益的博弈,自然成为虚拟主播进军直播的关键因素。 从一点看局面,虚拟人在直播行业的火热下,是一场数字虚拟经济和现实经济的碰撞和验证,未来,虚拟人的B端市场将不断拓宽,服务型虚拟人将成为虚拟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文旅、影视、银行、综艺、金融等服务占比较高的行业可以抓住机会入局,借助虚拟人带来旅游场地讲解、数字替身、AI虚拟主持人、数字员工等服务场景,在有限成本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更沉浸、更有新鲜感的体验。虚拟人产业的技术不断成熟,行业标准也将逐步推出,未来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广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