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1期】王兰生||春满良山

 三线建设文化 2023-02-21 发布于陕西


上图:沈勇强遗藏。赵朴初为江西小三线厂江西钢厂题词书法:“春满良山”。良山是江西钢厂所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江西钢厂蓬勃发展的春天。

春满良山

文图/王兰生

2023 扬帆起航

上图:沈勇强遗藏。赵朴初题词书法“春满良山”落款和印章。

  赵朴初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上图:赵朴初工作照。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灵塔坐落于杭州北高峰北麓法华寺内。

   赵朴初既是书法家,也是佛学家,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出现了高僧和名居士的书法大家,但在佛教界居于领袖地位唯独赵朴初,他是宗教界爱国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尊敬和爱戴。

   赵朴初是诗词大家,学养深厚的学者,无可争议的泰斗级书法家,一字万金,他怎么会为江西钢厂题字的呢?且听作者细细道来:

   我与沈勇强早在197110月就认识了,我们俩作为武装民兵参加江西钢厂为期一个月的第一批武装民兵集训,吃住在厂大礼堂里。训练内容有队列、刺杀、投弹、射击等。

   江西钢厂很大,厂区占地总面积409·32万平方米,我来自825车间,沈勇强来自830车间,那时候我们都是十八岁小伙子。沈勇强很腼腆,是个忠厚老实人,说话会脸红,听说他曾经舍身抢救煤气站中毒的同事,是个先进青年。

   白天,我们一同拉练、队列、刺杀、投弹、射击、打靶。夜晚,轮流巡逻厂区,有时还持枪到附近农村里抓捕“流窜犯”。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再次重逢的时候已经是1994年,沈勇强调任825铸造厂党委书记,我是炼钢车间主任。那年铸造厂创造了两座非标准五吨电炉年产合格钢5万吨的新纪录。

  我平时喜欢写作,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文章,沈勇强也喜欢写作,也是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共同的文学爱好,使我们结成了文学友谊,我们是同事,亦是文友,有共同的话语。工作之余,沈书记邀我到他的办公室相谈。

  我一眼看到了沈勇强的办公桌玻璃板下面压着一幅笔力雄健的书法横幅,没有装裱过,字体很熟悉,仔细看落款是赵朴初书写的,而且书写的内容有“良山”两字。

  赵朴初的字我很熟悉,电视上报道,赵朴初的书法在香港拍卖几十万元一字呢!日本人特别推崇赵朴初的书法,新余抱石公园四个字也是赵朴初题写的。

  我把我所了解的赵朴初的情况告诉了沈勇强,并提醒他说:“赵朴初的书法题词非常珍贵,你怎么放心放在办公室里呢?而且还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

  沈勇强却说:“赵朴初已经不记得他题写过'抱石公园’四个字了。”

  我点起了香烟,好奇地问沈勇强:“你怎么知道的?还有,玻璃板下面的赵朴初题词书法你是从哪里搞来的?”

  沈勇强不会抽烟,他说话的声音很温和,不轻不重,不紧不慢的,他平静地告诉我:“我住过赵朴初的北京家……”沈勇强向我详细道出这幅赵朴初书法横幅的来历。

  说来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沈勇强非常喜欢北京古城,一次,他利用到上海探亲时机专程去北京旅游,顺便看望他的阿姨。沈勇强的阿姨在赵朴初家里做佣人,阿姨得知后为了替自己的外甥节省住旅馆的费用,她邀请外甥沈勇强在北京旅游期间借住在赵朴初的家。

  赵朴初热情地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青年人,晚上,赵朴初与沈勇强唠起了家常,沈勇强说起了赵朴初家里的彩电和冰箱,那时候彩电和冰箱是稀罕物品,赵朴初家里的彩电和冰箱是日本产的。

赵朴初说,彩电和冰箱都是日本朋友送的,赵朴初提出要送一件礼物给沈勇强留念。他问沈勇强喜欢什么礼物?

  沈勇强的父亲平时喜欢字画文玩,沈勇强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耳闻目染,知道些国内著名的书画家的名字,赵朴初的书法非常出名,尤其在东瀛日本被奉为书法泰斗。于是,沈勇强提出,他希望得到赵老先生的亲笔书法作为纪念品。

  赵朴初满口答应,赵朴初问沈勇强想要什么内容的书法?沈勇强没想到赵老先生会送礼物给他,更没有思想准备赵老先生会答应赠送书法给他,见赵老先生问他要写什么内容的书法,竟然慌得一时语塞,不知想写什么样的内容。

  赵朴初见状,和蔼地问起沈勇强是在哪里上班的,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工作和生活情况。沈勇强将自己作为上海矽钢片厂代培学徒支援江西小三线江西钢厂的经历告诉了赵朴初,详细介绍了江西钢厂的地理位置和军工产品的生产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江西钢厂蓬勃发展期,是江西省的上交利税大户,也是全国冶金军工小三线的排头兵。

  赵朴初仔细听了沈勇强的阐述,还仔细地问道:江西钢厂建在大山沟里,那座最高的山叫什么山?沈勇强回答说叫良山。

  赵朴初问沈勇强:“那就写'春满良山’可以吗?”沈勇强简直感到幸福从天降,忙不迭地说谢谢!

  第二天晚上,赵朴初在书房里亲笔书写了“春满良山”的书法横幅,书写了落款,盖上了两枚一大一小的红印章,亲手赠送给了沈勇强。

  这是作者见到的继江泽民主席为三线建设题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为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题写馆名后,第三位国家领导人为三线厂题词的珍贵的书法泰斗级的墨迹,意义非凡。

    202217日,沈勇强因病在上海去世。去世前,沈勇强将自己的抗癌经验和过程写成文章公布于世,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社会上很多人为之动容,给予极高的评价。

作者简介

实名:王兰生

笔名:茅坑石

现年:七十有余

经历:我是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飘到哪里,哪里是故乡。大风卷起我又抛下,我在风中嬉笑怒骂。

风为我加油,我在风中呼喊,喊出心中的悲悯。我在风中粉身碎骨,我在风中凤凰涅槃!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准您的朋友就需要!

▽三线文化遗产 |  Information 

2023

三线文化遗产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


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