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马汽车黄冈、温州生产基地“停摆” CEO这样回应……凤凰网湖北

 君临天下100 2023-02-21 发布于湖北

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眼下威马汽车危机四伏。

威马在国内有温州和湖北黄冈两个生产基地,两座工厂总产能大约25万辆。但近期探访两处生产基地的媒体发现,两个工厂都空空荡荡处于停摆状态。

2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湖北黄冈工厂曾一度有超过600名员工,如今却连外包的保安工资都发不出来。除了门口偶尔有一两个值班人员出入,整个厂区看不到任何活动迹象。

而就在一天前的2月17日晚,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微博称,“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感谢大家的关心,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等我们的好消息。”

这条微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威马当前的艰难处境。

这条微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威马当前的艰难处境。

近期,关于威马的消息几乎都和停薪、关店、服务停摆有关。

媒体报道称,为减少开支,威马即将在内部启动新一轮的降薪计划,此外,威马即将全员停薪留职。知情人士称,威马最快在3月开始对员工实行25%工资发放。而这25%工资,是以去年11月降薪之后的工资为基数的25%。公开信息显示,去年11月起,威马副总经理以上高管发放50%月薪,M4以下员工发放70%月薪;此外,暂停发放所有购车补贴以及年终奖、13薪、14薪。

而关于此次“停薪留职”传闻,澎湃新闻向威马汽车相关人士求证,对方表示“不便回应,不想说谎”。

而关于此次“停薪留职”传闻,澎湃新闻向威马汽车相关人士求证,对方表示“不便回应,不想说谎”。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就被曝光工厂停产、门店关闭、售后停滞、线上程序打不开等情况。此种消息虽从未得到过官方证实,但结合威马逐渐下滑的销量,公司运营情况受到外界诟病也在情理之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销量为2.95万辆,比2021年要少1万台左右,这与新能源车整体增长趋势不符。去年底,威马汽车CEO沈晖在与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提到,“当前电动车基本是卖一辆亏一辆,公司正在进行降本增效,应该说是收着卖”。

理论上,这种思路有其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销量作为企业地位和市场声量的衡量指标,很多情况下即便明知亏损,企业只要有能力,也会硬着头皮上——因为大家都知道,亏损也比失声强。

所以,“收着卖”的威马背后一定有万不得已。

此外,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新增多条开庭公告,其中开庭日期在2023年2月20日至4月12日的开庭信息达29条,原告包括多家制冷设备、汽车零部件、机械、广告公司等,案由多为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服务合同纠纷。另外,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所持2286万股权已被冻结,该公司还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价值约1.3亿元的财产被查封、冻结。

即便如此,沈晖依然让外界等待威马的好消息。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12日,Apollo出行完成对威马的并购,以20.23亿美元收购了后者80.93%的股份。此举将帮助威马最终完成“并购上市”。而在此之前不久,其还宣告获得了三笔融资: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的2.5亿元港币、世界500强正威国际的5亿元人民币、雅居乐集团的15亿元港币。

一旦战略合并后,威马画出品牌向上的蓝图。未来产品将覆盖200万级超跑(Apollo品牌)、60-80万元级高端电动车(双方联合打造的A@X品牌)、15-35万元级(威马)主流市场。

不过,这些长期规划目前就只是规划而已。有消息称Apollo出行原本应该在2月份到账的资金目前也尚未到账,而沈晖在并购消息发布当日写了这样一条微博——“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眼下的威马汽车就像一个“冷冻人”,以期用最低的消耗保存仅剩的实力。在“停摆期”内,有的威马员工选择了离开;有的则对沈晖的“好消息”报以最后一次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