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即理,讲的是因果

 渐华 2023-02-21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溯源

今天聊聊“心即理”。

南宋陆九渊最早提出,认为“理在心中”,与朱熹的“理在物上”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而后人常说的心即理,多指的是阳明心学。

有人讲“心”便是宇宙,“理”是宇宙的规律,我没理解。

也有人说“心”是道心,“理”便是宇宙规律的“道”,说的有点悬乎,我也没理解。

通俗理解

聊聊我对“心即理”最通俗的理解,理解的不周全,欢迎指正。

“心”是做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就像大树的根。我通俗理解为“因”。

如待人“真心”:对待亲人、爱人是不是发自真心;

如待人“诚心”:请人帮忙,拜佛是不是诚心。

如做事“决心”:做事是否有决心,决心多大。

如做事“用心”:做事的用心程度,是一点点,还是煞费苦心。

“理”是做一件事的相,就像大树的枝叶。多为形容词,如孝顺、如善良、如美丽、如事业有成等,我通俗理解为果。

心即理,讲的是因果的转换过程。

传习录中阳明先生引用了《礼记》对“孝的过程”做了描述。

文章图片2

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译:如果孝子对父母的孝发自真心,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因果定律不是佛教的专利,是客观定律,儒家、道教乃至其他宗教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只不过表述的方式和名词不一样而已。而在阳明这里,更深刻的表述为心即理

知行合一(应用1—练字)

王阳明的书法不亚于明代任何一人,在清代大收藏家朱彝尊看来,其书法水平可媲美王羲之:“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明代大书画家徐渭说过: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阳明先生年谱》)这是王阳明没有龙场悟道之前的学习方法,就是大量临帖,而是临的惟妙惟肖,但是他并不满意。

“后举笔不轻落纸,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

后来王阳明练字,并不轻易下笔,而是讲究“心到”自然“手到”,凝思静虑,拟形于心,最后终成大家。

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开始练字,先是描字,没啥问题。然后就是自己按着笔顺写。儿子写的挺认真,写一笔看一笔,但是结果就是不尽人意。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要不就是挤在一起,要不就是四分五裂。我也手把手教了几次,当时管事,换个字,还是不解决问题。

昨天突然联想到上面阳明先生的练字过程

后举笔不轻落纸,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

想到这,我对阳明先生的方法做了临摹,让儿子写之前先看字,相当于记忆,然后闭眼,让其在心中写一遍,如果没记住,就再看,再重复闭眼在心中写,直到胸有成竹,在下笔书写。儿子照做,虽然耗时,但是下笔时目光笃定,书写结果出奇的好,写出的字超越了他5岁的年龄限制。

心到,手才能到,就是这个因果,我做了个“行”的实践,结果证明心即理这个“”十分有效。

知行合一(应用2—举报)

昨天,因教授狗屁杂交论,初中生怒夺话筒,喊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佩服这个孩子!

中国少年好样的!

上一个喊出这句话的少年是我们年轻时代的周总理。

网上各种大v也是各种转发评论,有佩服的,有追责的,热闹非凡。

突然发现了几条不一样的言论,特难理解。

言论1:孩子没有教养,不懂尊师重道

言论2:现在这么喊,到社会不是还为了钱

当时确实挺生气,当我看到下面评论特别多,都是怼发表这种言论的,心里稍有平缓。

心即理,静下心来我开始分析他们为啥发表这么不过脑子的言论的原因

无非如下:

一、发言论者没脑子,对生活就是喜欢钱的消极

可能性有,不是主因

二、境外势力带节奏,乱我中国崛起之心

话题类别不值当这些狼狗注意,可能性也不大

三、曾热度,为了流量,为了钱,吃人血馒头,做人没有底线

这个理(现象)的最可能的原因(心)就是蹭热度,这有这个坏心为起点,整个逻辑才能讲的通,这跟前几天自缢的初中生一样,多数自媒体为了热度,言论毫无底线,吃人血馒头没有任何区别。太坏了,就是吸引你过去跟他辩论,为了流量,为了钱,做人没有一点底线,会误导多少年轻人。

想明白这里,我忍住了怼人冲动,用了最有效的方式——右上角举报

文章图片3

跟这种杂碎,多说一个字都恶心

话说回来了,这些发评论支持孩子的自媒体,是真心的支持吗?

真不是为了流量?

我是螃蟹,我坦白,我是为了流量,欢迎点赞关注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