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灵魂披上大衣 在万物中瞥见你(罗若瑜)

 词语寄居者 2023-02-21 发布于浙江

为灵魂披上大衣 在万物中瞥见你
——致每一个希望自己清澈与满足的灵魂
罗若瑜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那么,什么是灵魂?什么是皮囊?灵魂和皮囊有什么作用?灵魂与皮囊之间有什么差距,又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

踏雪无痕是灵魂,泥足深陷是皮囊。

《皮囊》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这本书讲述一个名叫东石的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了作者与故乡、家人、好友之间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作者的阿太(母亲的外祖母)、母亲、父亲关于生活哲学、房子、疾病与信仰的故事,后半部分讲述生活在小镇的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以及大学室友厚朴的人生际遇。

创作背景:

高三那年,父亲罹患重病,迟迟拿不出钱动身的蔡崇达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搭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复试的末班车,他凭借小说《我不是素食主义者》获得一等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三十岁生日的当天,蔡崇达来到大英博物馆,他在“living and dying”展览看到长长的展台上铺满各种药丸和医疗器械,每一列都隶属于最下面标注出的一个个主人公——这里陈列着已逝去的人们自认为生命最美好、最痛苦时刻的照片,以及,他最后时刻的面容。这些面孔让他想起了卧床八年后离世的父亲。“他恰是在三十岁那年有了我这个儿子。”蔡崇达陷入了深深地忧思。他回到北京,博客从此罢工,开始了《皮囊》的创作。

《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

蔡崇达始终冷眼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抑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他笔端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皮囊》中的这些句子也告诉我们,如何提升灵魂的高度,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一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个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和美妙,找到和他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蝇。遇烂人及时止损,遇烂事及时抽身。

◎强者互帮,弱者互撕,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相互为难。

◎人生匆匆,自渡是一种能力,而渡人就是一种格局。

读完此书,我对皮囊与灵魂有了更深的思索。

我们每个人的肉体都是一具轻盈的皮囊,而沉重的是各种裹杂于身的欲望。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为了嘴馋吃夜宵。因为惰性不去体育锻炼,因为疲惫放弃努力学习,太过追求身体上的满足。却忽略了你能控制自己的躯体,而不是反过来被具体的欲望所奴役,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们要做的是抛开皮囊,直面灵魂。《皮囊》中的序言说:如果皮囊损坏,我们还剩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还有灵魂。灵魂听起来虚幻又真实,既遥远又亲切,那么灵魂到底叫什么?灵魂,中国人把它叫心,永远贪恋着皮囊。

从我们呱呱坠地时,上天就赐予我们一副皮囊,一颗心。让我们在人世间走一遭,等历经沧桑回归原本收回我们皮囊时,才发现那颗心早已被人间的温情冷暖,酸甜苦辣填满,再也收不回。我们终其一生仿佛只是为了追求一个皮囊,可最终皮囊是要被收回的,我们该如何塑造自己的灵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袁爷爷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直到离世仍然挂念。上天收回了他的皮囊,却收不回他的灵魂和他的心,大小田地里仍有“袁爷爷”的身影,研究田里仍有许多“袁爷爷”,禾下乘凉梦仍在继续。建党以来已经100多年,当初的红色火焰仍在熊熊燃烧,建党的先驱们虽已褪去皮囊,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为国为民的热血天地共证。

最后,我想说的是:

只有灵魂活着,皮囊才会被照亮。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