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的作文,有没有比较巧妙的写法? 当然有! 通过简简单单的对话,不但可以写出事件的变化,而且把人物的特点也写出来了: 《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中这段话,就非常有意思。 你看,作者说“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这句话,“不料”一词说明顾客改变主意出人意料,“又跑到裁缝店”,说明他不是第一次跑来改主意。 这都能看出顾客的确是个急性子,要不然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注意。 他改变主意就是为了早一天穿上新衣服。 真是急不可耐! 接着,作者用一组对话,写出这一次有趣的事件变化: ”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这里,急性子顾客一口气说了很长一段话,所以作者把”顾客提出“这四个字摆在中间,就把他说的话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称为提示语在中间,也就是表示“谁谁谁说”的成分两句说话内容的中间位置。 它的好处是,显得说话时很自然,语言描写的句子也不会太长。 接着,作者采用同样的句式写裁缝的回答: “不要棉花啦,行啊。”裁缝答应了,“为您服务,没说的!” 作者写慢性子裁缝的回答,句子都很短,显得漫不经心,一点儿也不着急。 这就是短句加上“提示语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在后头呢!顾客满意地走了,可是第三天他又来了。 这一次,作者依然用对话描写叙述事件。 你看,急性子顾客说”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减去一截,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宁可把夹袄的袖子剪掉,也要早点儿穿上新衣服,急性子的特点再一次显露出来。 没有表情描写,没有动作描写,更没有心理描写,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语言描写。 为什么效果一样好?急性子的特点已经通过他的话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人记事的作文,不一定要用上所有描写,用好对话,能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比如,我们写同学和老师: ”你作业交了吗?“老师走到他座位旁,”就差你了!“ ”老师,我忘带了!“他笑嘻嘻地,”要不,我先用画画作业给您过过瘾?“ ”好啊,下次语文考试我就给你5分“老师抬了抬眼镜,”也让你先用画画成绩拿回家给你爸妈过过瘾。“ 这段对话,用简洁地对话表现了一位同学的油腔滑调,同时也写出老师的机智幽默,可谓一举两得。 怎么样,巧用对话描写,是不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
来自: 昵称4109271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