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家名方 |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面神经麻痹经验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4 发布于内蒙古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喎斜”范畴,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留而不去,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斜为主要表现。

本病乃本虚而标实之证,属于阳明经筋络病,系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络脉。风邪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且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风邪上扰头面脉络,致其收缩拘急,气血运行不畅,稽留成瘀,阻滞络脉,且风邪入中经络,每与痰湿、瘀血等邪兼夹为患,或者邪气郁久成瘀或炼津为痰,痰凝血滞,络道不利,致肌肉络脉之营血亏虚,则发生面肌麻痹、瘫痪、口眼喎斜。

此外,外风与内风之间常可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外合邪为患,致病程迁延难愈。故治疗当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法。而对发病日久,气血耗伤,筋脉失养,而口眼喎斜不愈者,更当以益气养血活血为主,佐以祛风通络。




   案    例  





马某某,男,50岁。干部。2009年10月28日初诊。于今年6月突然出现口眼喎斜,左眼角下垂,流泪,左侧面部麻木,流口水,语言不利,曾在河南两家省级医院及沈阳部队医院经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前后历三月有余,效果不明显,后经人介绍前来求诊。现在症:口眼喎斜,左眼角下垂,左眼不能完全闭合,流泪,左侧面部麻木,流口水,语言不流利,舌体端正,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口眼喎斜(中风,外中风)。

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解痉。

方药:加味牵正散。

处方:黄芪2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羌活10g,荆芥10g,丹参15g,白附子10g,香附12g,全虫10g,僵虫10g,地龙15g,天麻10g,蝉蜕10g,细辛5g,鸡血藤25g,菊花12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守方共服35剂,病告痊愈。




   按    语  





《医学心悟·中风门》曰:“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謇涩,乃血弱不能养于筋,宜用养血疏风之剂,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李老在牵正散祛风解痉的基础上加补气养血活血之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使气血旺盛,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

《本草逢源》云:“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故为治疗气虚血瘀引起中风偏瘫口眼喎斜的要药。”

《本草正义》云:“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活血行血,内达脏腑……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 荆芥、羌活、地龙、天麻、蝉蜕、细辛祛风解痉,《药性论》谓羌活:“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顽痹”。《滇南本草·假苏》:“荆芥……,味辛,性温。无毒。主治口眼,通利血脉,化瘀血死血,驱风利窍,治头风如神。”菊花散头风,香附理气解郁,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解痉之效,本方补气血而不瘀滞,祛风通络而不伤正,使正复邪祛,病告痊愈。




   名  医  简  介  





图片

李振华,首届国医大师、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