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热下寒是一类疑难杂症。从经方而言,上热下寒就有多种类型,比如甘草泻心汤治中焦痞塞的上热下寒,比如便溏有身热微烦的栀子干姜汤,比如治痤疮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比如肾阴虚导致两颊热烫的引火汤,比如邪热内陷引起室性早搏的黄连汤,比如食入即吐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比如寒热难调又上热下寒引起肺咳血的麻黄升麻汤,又比如可治慢性肝炎、癔症、慢性结肠炎等的乌梅汤。】 【提示:对作者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入有缘中医2群,2月13日过期后需要群主邀请才能通过,有些pdf也只在群里分享。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按照计划2月15日以后将停止中医文章内容的日更,变成周更,最多2-3篇,中医内容也不再在朋友圈更新。无论过去的文章是付费还是共享,作者一向都是公心待之。累计付费会持续有效,累计88元可私信我加入有缘飞燕1群。】半夏9、干姜9、黄芩9、黄连4.5(降逆化痰 去寒热互结)
| (2)栀子干姜汤—脾寒便溏用干姜,胸膈有热、身热微烦用栀子。(3)桂枝柴胡干姜汤—胸胁满结,便溏,指尖不温,往来寒热。柴胡24 黄芩9 桂枝9 炙甘草6 干姜6 括楼根12 牡蛎6
| (4)引火汤—肾有虚火,咽干燥热。心肾不交,上热下寒。麦冬30 北五味子6(补水上之源,金生水,虚补其母) | 油桂为上等肉桂,可用桂心代替。油桂平肝入肾阳,如肾阳虚衰反而格阳外出,因而温氏奔豚汤加炮附子和肉桂之外加沉香牛膝来沉阳入肝肾。补阴需从阳中求,故加巴戟天以行肾气,加茯苓以去熟地之滋腻。阴虚生内热,阴不制阳,汗为亡阳,因而容易出现潮热盗汗。干姜黄连辛开苦降,治寒热互结,治上腹痞满。黄芩清气分之热,可收离经胆胃之血,有安血之功。人参补虚益气。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人参合用说明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这是头有湿蒙困顿之象。再有姜黄连合用对应中焦痞满,胃气不降。胃逆加浊逆,脾胃气机不利,这是食入即吐的原因。此处寒格指的是上热下寒,寒热格拒。(7)麻黄升麻汤—症见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脉,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针对表邪内郁,气机不伸,上热下寒,阴阳不和。石膏18 知母12 黄芩9 升麻9(清肺、胃、胆郁火)当归9,芍药9、天门冬9、葳蕤18(养肝血肝阴,滋肺阴化痰止咳)桂枝9、茯苓18、炙甘草9、白术9(苓桂术甘汤,针对胃有水饮) | 方中升麻是关键用药。重用升麻表示胃阳不升或者不足,升麻麻黄共用,背靠干姜散脾寒,这是从阳明经退热达表的过程。脓血为表闭而热壅于肺,这是用麻黄,石膏和葳蕤的原因,一个解表,一个透热,一个滋阴化痰。正常手足厥冷有四逆散之阳郁,四逆汤之阳闭,乌梅汤之厥阴病。这里手足厥冷的原因可以用麻黄干姜和苓桂术甘汤来解释。四肢不温用干姜,表闭无汗用麻黄,水气凌心用苓桂术甘汤(手心应有凉汗),再者胃阳不升供应十二经脉的气血不足,应有全身怕冷兼皮肤干燥之特征。麻黄、石膏、甘草为越婢汤主要成分,因肺阴有伤,故不用杏仁构成麻杏石甘汤,而用葳蕤化痰止咳,滋阴清热。苓桂术甘汤针对心下水饮引起的心下悸。升麻加石膏、知母和黄芩来透热,因为表闭,这是麻黄重用的缘故。为啥不用柴胡,未有胆寒之故。脾寒加胆寒属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如胆寒化热,柴胡根据需要可用。肝阳虚,寒热错杂(肝寒,肝气郁,肝郁化火),乌梅汤可逐厥阴病为少阴病,肝阳虚本从少阴寒加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传来。肝之不用,有如下表现:①阳弱不升,郁火上冲,可头脑晕、头痛、目痛、耳鸣、口渴、心中热疼;③木不疏土而脘痞不食、呕吐、嗳气、下利,生肠胃病;④肝为罢极之本,肝虚则懈怠、困倦、委靡不振、阴缩、抽痛,拘挛转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