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EO的位置,要不要给“外人”?

 富途安逸 2023-02-24 发布于广东

「富途安逸」是富途旗下的企业服务品牌,提供美股、港股IPO分销及ESOP期权管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为100+新经济企业提供服务。


                    

本文综合编译自硅谷知名创投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Martin Casado的博客,Martin曾是Nicir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2012年Nicira被VMware(戴尔科技旗下软件公司)以12.6亿美元收购。

要不要让出CEO的位置?对创始人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创始人创立公司时,不仅要经历无数次关于创业的思考,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创始人往往比公司里的任何人都懂技术、产品、市场。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创始人应该在企业最好的位置上,围绕着愿景、规划让企业走得更长远。

但另一方面,当企业的重心从产品转移到销售、市场推广上,扩大其经营规模时,CEO所需的技能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你从外部引进人才,CEO的头衔不仅能吸引更优秀的人加入公司,还能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权力去发挥他的才能。

当然,每一家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不同行业也会有所差异,自然对“是否该外聘CEO”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考虑。但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技术创始人的经历和思考,希望能够对创始人们有所帮助。

创始人的困境

我是Nicira Networks的主要创始人,在一开始有了成熟的想法后,我与Scott Shenker和Nick McKeown一起创立了这家公司,他们是我的教授兼指导老师

之所以称呼自己为主要创始人,是因为我是唯一一个长期、全职为公司工作的创始人,导师们则并非全职投入。

最初企业CEO由Scott担任,但只打算在公司呆1-2年,而Nick只拥有1个董事会席位,没有对日常公司运作指导的职责,我自己拥有公司最大的股权,以及1个董事会席位。

除了创始人,我也是公司的CTO,但回过头来看,我不记得有多少关于我们头衔的讨论,当时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只有几位研究学者的小公司,头衔并不重要。

而且我当时真的不关心这些企业title,我的工作就是弄清楚要做什么,执行好它,然后卖掉它(当时我几乎不知道,在充斥着各种混杂信息的情况下,企业打入市场的过程是多么困难)。

我是否要成为公司的CEO,这个问题第一次被正式地提出,是在Scott重返学术界的时候。

但当时我对担任CEO的理解,很天真、很单纯。看看其他人,CEO似乎主要处理管理费、合同、财务、工资、设备、法律和银行业务。因此,我更加相信自己没有时间担任CEO,公司需要我专注于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2008年,经济衰退刚刚结束,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而我们还没有找到贴合市场的产品,企业存活极为艰难。当时处于行业产品变化的转折点,传统的公司不会轻易给我们的软件服务让步,公司的生死存亡将取决于一场技术与战略的变革,我们最重要的是赢得市场客户的认可,而作为CTO兼创始人,带领公司活下来是我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先是外聘了一位临时CEO兼职辅助企业运作,然后在1年内聘请Steve Mullaney加入公司,我们一起募集机构资金,建设适合市场的公司,扩大公司规模,并在三年后,以创纪录的价格将公司出售。

而在这一段艰难的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如何处理CEO这个角色。

到底要不要外聘CEO?

公司成立7年后,我决定在收购我们的VMware公司担任总经理,并真正地管理公司所有业务,而不只是技术。在三年的时间里,我将公司的收入从大约1.6亿美元扩大到6亿美元,员工从400人左右增长到1000多名。

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思考是否需要聘请外部CEO的问题,以及如果我选择外部CEO,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作为唯一一个长期投入在公司的创始人,我应该在公司创立之初就争取担任CEO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想我不当也没关系。因为Scott是学术界和网络行业的传奇人物,他的掌舵极大地帮助了我们招募人才,更不用说从政府获得研究资助。

而且公司还处于产品上市前阶段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变过程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我继续担任CTO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决定,甚至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这些决定似乎是正确的,至少是有用的。

但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引入临时CEO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时的理由是因为我们正处于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时期,Scott必须转回学术界,而我忙于在几条战线上为企业的生存而战。

现在反思这件事,我意识到是我在逃避责任。对于一个临时的CEO来说,在我们所处的艰难环境下领导一家公司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是没有得到长期承诺的兼职工作

临时CEO是“只在这里呆一段时间”的人,对决策不负真正的责任。因此,他们很难赢得团队的信任,即使他给出的指导确实很有用,但这些指导也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兼职顾问口中给出,对团队士气和业务的影响要小得多。

当时我应该自己担任临时CEO,然后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我手下处理业务,这样我就可以继续专注于寻找适合市场的人才。

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决定中,聘请外部CEO可能是我们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最好的决定,虽然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技术创业者经常会忽略的一个最基本的事情是,明确市场对产品的关键需求。如果没有思考清楚这个事情,公司就没有真正的客户,继而就没有生意。坦白地说,我们在内部并不具备做这件事的能力。

因此,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与数十位候选人进行了交流,并最终聘用了Steve。

Steve是一个20年的行业老手,他能够从自己的人际网中迅速聘请高管,他给我们带来了当前公司所缺乏的、深入的企业进入市场的专业知识和领导力,这在制定我们相关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我们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并在早期从客户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但到最后,无论一个想法在技术上有多强大,甚至是多么具有革命性,都不重要,必须有人使用它、购买它,它才有意义。

Steve对于公司来说,不仅是正确的时间下正确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信任创始团队和技术团队,他在那个位置是为了帮助建立一个公司,而不是为了发挥权力,他是一名团队合作者,从融资、招聘、销售到董事会管理和公司战略,Steve什么事都和我一起做。如果没有他,我们公司的走向、结果将会非常、非常不同。

如何判断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考虑是否要外聘CEO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要点:

  • 什么头衔能吸引业内最佳人才?
  • 什么头衔最能使这个人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 在技术和市场上有远见的核心人员,能否保留足够的控制权,并贯穿整个战略来确保公司成功?

对我来说,思考出的结果是这样的:作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以及现有团队的创始人,我并不担心失去作为主要创始人的控制权,我担心的是如果没有Steve作为CEO,我们就无法找到最优秀的人才。

但每位创始人所面临的环境各不相同,之所以选择外聘CEO,我自己有两点考虑:

  • 我在技术领域方面,与客户、团队的关系非常牢固,几乎不可能将我边缘化。
  • Steve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和合作者,把他招进董事会并没有显著改变公司的决策过程。

所以,每个创始人都必须权衡自己的处境,不同的处境所导向的结果不同,对我来说,聘请外部全职CEO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当然,现实中也有外聘CEO失败的案例,CEO是公司里最显眼、最具影响力的角色,不合适的人选可能会给公司留下巨大的创伤。

同时,考虑的维度不仅限于人才的个性或者才能,也要联系到公司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在一个公司的产品、服务研发阶段引进一个专业的CEO是特别困难的,因为找到适合市场的产品需要对技术、客户、宏观趋势和合作伙伴有深入的了解,而这些内容最好都由业务、技术开发团队完成。

比如在一个新的领域中研究产品,很多时候会面临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选择,如果没有方向标杆,公司就会像一艘在黑暗大海中航行的船。而这时,创始人最适合掌舵,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持稳定。

此外,外聘的CEO们可能希望迅速展示自己的价值,经常会冒风险将公司推向不合理的产品方向,或者在确认适合市场的产品之前,就扩大销售规模。

过早地扩大销售规模并不理性,不仅对公司文化有害,对产品和企业长期生存能力也有害。它会扭曲公司对市场的看法,销售人员可能会将产品卖给不需要它的客户群体,最终导致客户大量流失。

如果现有公司的基因与CEO的优势和经验相契合,许多外部CEO会像对待自己创立的公司那样,来运营公司。反之,则很困难。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摒弃自己的优势和经验实在太难了,让他们这么做也并不合适。

写在最后

在企业创立时期,作为最懂公司文化和产品的创始人,的确可以胜任CEO一职,但随着公司重心从产品转型为销售时,公司还需要引进那些了解企业如何进入市场,以及如何扩大企业规模的人才。

虽然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公司,比如COO、CMO,但考虑从外部聘请CEO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并让他们尽可能充分有效地领导,这是值得的。当然创始人也需要考虑外聘CEO对公司整体士气的影响,并且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权力继续推动愿景和战略。

最后,无论你怎么决定,要记住CEO只是一个Title,而不该对它抱有幻想。你是CEO,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你不是CEO,也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领导公司。


▬  富途安逸企业家社群  ▬

经验讲座 | 行业趋势 | CXO人脉圈

与其他管理者一同交流行业经验

▼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