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奖”被爆名不符实,网友建议改名

 家有学子 2023-02-24 发布于甘肃
树欲静而风不止。最近,因“吹死一头牛”的兰亭奖得主XXX引发的对“兰亭奖”的质疑声不断。该奖虽名为中国书坛的最高荣誉,但实质上在评选机制上存在缺陷,被质疑不是一个专业的奖项,甚至影响到中书协的声誉。

不仅吴欢等圈外人士质疑,就连最早推动“兰亭奖”的刘正成也曾对此颇多微词。

图片

“兰亭奖”之名取自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人。《兰亭序》不仅是美书,更是一篇美文,收录在《古文观止》里边。去掉书法方面的因素,就文学成就而言,《兰亭序》也是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

《兰亭序》当中具有王羲之对当时真情实感的流露,包括对天地、宇宙、生死和人生的感怀,而且是一篇现场的即兴之作。其文学成就之高,可以想见。既然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书法成就上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称之为“国宝”当之无愧。

图片

从《兰亭序》开始,文人的书法传统都讲究“书文同辉,心手相畅”。那么,中书协设立“兰亭奖”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单纯奖励“写字”方面的技巧,还是奖励作为综合文艺的“书法”呢?

吴欢虽然不是专业的书法人士,但是有句话他说得没有错——书法作为文艺的一种,必须先有文而后有艺,如果抽掉了文,那书法就沦为了“写字匠”,那只是一门手艺活!

图片

中书协既然把书法最高奖定名为“兰亭奖”,那就必须尊重“兰亭”这个名字。获得“兰亭奖”的书法家,不仅仅是一名文抄公,而且要能用手中之笔,来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并传递出自身的综合文化修养。否则,所谓“兰亭奖”这个名字是极其不恰当的,还不如换一个名字,不要借王羲之的盛名来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事!

对此,有不少网友建议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可以广泛征求意见,考虑将现有的书法“兰亭奖”改名。

有人建议改为“文抄公奖”,有人建议改为“毛笔誊写奖”,有人建议改为“高级字匠”,也有人建议改为“毛笔书写优秀传承奖”。甚至有一位网友建议改为“书法大湿奖”,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图片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代是一个“书法大湿”遍地横行的时代,光获得“兰亭奖”的书法家就有好几百人,用“书法大湿奖”这个称谓代替“兰亭奖”,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又何尝不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