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大意!开春“鱼瘟”高发,这些防治要点要牢记!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23-02-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图片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这一时期

是加强渔业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小编为大家归纳了

春季鱼塘管理与鱼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广大渔民朋友们

赶快收藏起来吧~

图片

图片
春季鱼塘管理基础性工作

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初春鱼塘水位应控制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2.调节水质。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新水,并每667平方米用20—3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

3.及时开食。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每天或隔天投饵一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的1/6左右,或以3—5小时吃完为宜。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5天时间撒入少量细料于食台的池边进行引诱,以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定点投喂于食台上,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4.提早防病。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力的有效途径。

图片
春季鱼苗入池的注意事项

1.鱼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止毒害鱼苗;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

2.在鱼苗入池前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首先取半桶水,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pH值应在7-8.5范围内。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增投人工饵料。

3.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比运鱼水温低超过3℃。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鱼苗适应后再入池。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鱼苗入池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或1%的小苏打水浸洗20—30分钟。

5.鱼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紧贴水面慢慢放苗。鱼苗入池一定要注意缓慢轻放,鱼苗放养后不要立即离开,要等鱼苗散开游入池中后再离去,如发现鱼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遇到起风天气,要在上风头深水处入池,以免鱼苗被风吹到池坡或压到池底而造成伤亡。

6.同一池塘应放养规格一致的同种鱼苗,并尽量争取一次放足,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及出池规格不齐的情况。规格不一致的鱼苗放养在一起,大鱼苗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小鱼苗,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图片
春季鱼病预防措施

1.做好消毒工作,杀灭致病菌。先将过多的淤泥清除,然后用生石灰消毒;鱼种放养前要用药物消毒,杀灭鱼体表面和鳃上的细菌和寄生虫。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减少发病率。水温适宜时及时投喂饲料,开始投喂时选择营养价值高的精饲料,以使鱼早开食,早恢复优质,增强抗病力。

3.调节好水质,创造良好环境。由于经过较长的越冬期,水质大多老化,应先大换水一次,将水换去1/3—1/2,以彻底改善水质。以后每10天补水一次,每次加水10—30厘米,也可以在中午开动增氧机2个小时,通过光照、曝气、分解淡化毒物,使溶氧分布均匀。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中国渔业报、广东农业农村转载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tengshishuichan88(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