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决战,平津战役(1.风雨来)

 金华303 2023-02-25 发布于山东

全国一盘棋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中央全局考虑,所有决策部署是一环扣一环的。辽沈战役收官时,中野和华野已经在酝酿在徐州附近展开淮海战役了。当在徐州附近解决了黄百韬,中野占据宿县彻底孤立了徐州国军时。中央已经考虑把华北的几十万国军一勺炖了。

文章图片1

攻占东北剿总司令部

此刻的华北还有50万国军部队,在局部战场上对解放军还有一定优势。实话实说华北解放军的战斗力要弱于东北和华东部队。1947年底,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司令,将华北50万国军全部交给傅作义统一指挥。这几年的战斗也和解放军打得有来有回。特别是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还被被傅作义打下来了,华北的部队一直憋着气要报一箭之仇。

虽然华北50万国军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存在。但是他和国军国府的构成一样内部各种势力硬凑上去,杂七杂八的。傅是30年代崛起的新军阀,原本从属阎锡山,在抗战后期崛起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马上另立山头,傅作义的大本营在今天内蒙的绥远。傅作义手下的42个师里面有17个师是自己的嫡系,其他一大部分是国民党中央军,听宣不听调。傅作义只能协调不一定指挥得动。而且华北的国军兵力分布还沿着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组成一字长蛇阵,各部之间极容易被攻击。

文章图片2

傅作义的部下在国军中算军容齐整的

傅作义这个新军阀的“新”不仅体现在他崛起时间比较晚。他的部队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在抗日战争后期还小范围内搞了土地改革。傅作义部队的作风也明显强于国军其他部队。甚至被人们称为“七路半”。解放战争进行到48年底的时候,傅作义作为军阀的思想开始影响了他的决策了。当蒋介要求他带部队南下时,他是万分不愿意的,还拿出了古诗明志“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来劝诫蒋。其实根本原因是他离开了华北南下江南他的部队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后面的命运会和败退入关的东北军一样。没有了枪对于一个军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傅作义当然是没有打赢解放军的信心。但是他手握几十万军队,想以此为筹码为自己日后的政治地位谋一个好价钱,加上北平天津2座坚城。搞一个华北自治政府甚至保留自己的部队是最好的结果。傅作义想虽然说是投共,但带着几十万部队的筹码,共产党肯定要给一个高价才行。

48年底东北已经解放,华东中原正在鏖战,形势对于国府来说一天天崩坏。但是此时傅作义倒有了一种置身事外,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种虚妄的错觉在于东北刚打完大战,国军上上下下觉得东野还要休整至少3个月。到了49年战事开启时,国际局势可能会有新的变化。而且傅作义也在待价而沽,他积极联系美国人,希望美国人能把部分军事援助给自己。

文章图片3

蒋介石政府让杜鲁门失望透顶

因为辽沈战役的失败,美国人对于蒋介石也是失望透顶,希望再换一个代理人。周旋于多方让傅作义觉得自己成香饽饽了。不知道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中央当然知道傅作义的华北联合自治政府是什么意思,此时东北和中原的敌人已经完蛋,华北的菜只是怎么吃下去不被噎住而已,哪能由着傅作义自卖自夸。更何况就在不久前,傅作义还调了94军,新骑4师及骑12旅好几万人要对西柏坡中央驻地搞斩首行动。幸亏地下党及时传递了信息,沿路的民兵群众和各支部队的阻截才让斩首行动不了了之。这个大祸患不能不除掉。

傅作义的小算盘

在平津战役开始前,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几十万大军沿着张家口到唐山一字排开。随时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呢。西面的张家口靠近自己大本营绥远、蒋系中央军摆在东面的出海口唐山、天津。这个阵型就是准备从东西两面跑路的。

傅作义的脑子清楚得很:他非常清楚,自己留在华北地区并不是要“死守”,而是在“等待转机”。打肯定打不过的,只要东北野战军入了关,自己摆什么阵势都是白瞎。既然知道打不过,只要拖时间,到时候国际局势有变化,说不定和解放军还有的谈。但是辽沈战役这种百万人会战打完按照国军的经验解放军肯定要修整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可以慢慢和解放军谈。就算谈崩了自己带人跑到绥远,中央军可沿着海陆南下。跑就行了,国军啥都不行但是跑路还是可以的。

文章图片4

傅作义等认为东野大战后要修整,这段时间可以等待国际局势变化

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看,这么布置也没有大的毛病。国府已经要完蛋了,各派系军阀都准备找下家,美国人也好解放军也好,都可以谈吗。

这里就看出军阀的本质了。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核心利益,这种小团体就不会考虑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会一旦有机会就会和帝国主义和各类反动势力勾连。所以说民国时期,全国为什么一盘散沙,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弱的日本也能在中国作威作福。就是日本作为一个整体势力远远碾压了中国形形色色团体的联合。也只有抗战初期日本做出了要灭亡中国,要中国人亡国灭种的态势下。各路势力才能联合起来,到了中期对日形式缓和了,国府又开始又和日本人勾勾搭搭。

文章图片5

军阀中也有爱国将领,但整体上各种军阀蚕食了中央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

所以解放战争的一个意义就是把旧中国这种小团体全部打碎。傅作义当然想不到这一层,此时针对华北国军的平津战役正在展开。

早在辽沈战役后期,中央已经决定先解决山西的阎锡山再集中火力敲掉华北的国军。10月5日,徐向前率领华北第一兵团开始围攻太原;11月5日,杨成武率领华北第三兵团开始向归绥进军,预计于11月15日开始围城。此时淮海战役也已经开打,华野在徐东包围了黄百韬兵团,整个北方打成了一锅粥。平静的北平反而透露着静静的诡谲。

此时的傅作义有点举棋不定,进入11月以后。随着东北野战军拿下沈阳,东北解放。华北成了直面解放军刀锋的第一线。加上山西和中原国军失利的报告接连传来。傅作义必须做决断了。

解放军这边,由于淮海战役进展太快,弱势兵力的我方居然对徐州国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所以中央重新审视了11月的北线作战方针。此时老蒋肯定正在急着拉傅作义南下。这个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恐怕都会影响到傅作义南下的决心。所以华北3兵团暂时不要去打归绥了,而且山西也可以缓一缓。东野的先遣兵团也要赶紧入关了。在11月中旬,中央终于决定让东野提前入关。

一场大仗即将展开。

中央也考虑到了华北国军确实是有一定战斗力的。而且北平是千年古都不能不考虑重火力攻城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如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这座城市是最好不过的。

文章图片6

雄踞燕山的千年古都——北京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就发电给林彪针对东野的下一步部署做了建议。

中央提了2个意见,一个是尽快结束修整南下入关和华北部队一起解决平津一带的敌人。另外一条建议就是还是留在东北修整来年入关。但那时入关将面临着没有大仗可打的局面。

这份建议就很有意思虽然说了2条建议,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到,中央是倾向于马上南下作战的。

文章图片7

48年的东北报纸

东野已经决定南下入关只在须臾之间。但是东野情报伪装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这段时期报纸大范围报道了东野领导人在东北各地接见群众,讲话。部队在修整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和联欢。到处营造出东野欢天喜地在东北准备过年的景象。

文章图片8

实际上东野的主力纵队已经做好了南下的准备,还有十几万随军民工。共计83万人的东野大军犹如一股洪流将席卷全国。

11月18日,毛泽东就正式下达了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的命令。

对于毛泽东的这一命令,林彪等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大局观和服从意识。11月19日,林彪等人复电军委,电报极其简单,正文连标点符号在内总计不过三十余字:“十八日十八时来电敬悉。我们决遵来电于二十二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

文章图片9

华北王傅作义

东北野战军入关80万人,先头部队没有走山海关路线,而是绕路从喜峰口、冷口线路行军,成功避开了国军的侦查。除了绕路这个办法,东北野战军的行军方式跟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战争相似,采用昼伏夜出的方式,白天隐蔽休整,大部队尽量在夜间行军。

猛虎下山了。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