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昌生于1908年,河北省乐亭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乐亭县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冀东军分区司令员,中共热河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交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常委。1978年任司法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8年10月24日逝世。 出生在革命先驱李大钊故乡的李运昌,少年时期便接触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1925年秋,经李大钊推荐,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大革命失败后,李运昌回到北方,从事地下工作,秘密恢复以他为书记的中共乐亭县委、中共滦东中心县委,发展了一批党员,领导了农民运动。1929年8月,在天津市被捕。在敌人的法庭上,他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运昌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回到冀东组织抗日游击战争,担任冀热边特委书记。在滦县召开京东十县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被推选为主任。组织建立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开展除汉奸、捉特务、打日寇、砸日本人设立的赌局和“白面”馆活动。1938年7月发动和领导震惊中外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担任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领导抗联队伍与八路军配合,进攻迁安等9座县城和开滦矿区,切断北宁线,摧毁冀东日伪反动组织,坚持在冀东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张翠屏 在李运昌传奇的一生中,他与“冰儿”的故事被人长久传颂。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发生在1943年1月。正在兴隆县五指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无人区”对敌斗争的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在五指山东麓达岭村处理完事务后,准备动身追赶大部队时,突然接到鸡毛信称:敌人已探知李运昌的行踪,7000多日伪军突然包抄,已堵住所有下山路口。一时间,近300人的军区首脑机关陷入危急之中。要保存实力,只能向五指山背后转移,再通过高山密林向五凤楼根据地穿插。突围只有一条险路,唯一能带军区机关突围的地下交通员朱殿昆连夜送信未归。情急之下,朱殿昆的妻子说她可以带路。望着眼前这位20多岁、肚子已明显大起来的农妇,李运昌有些犹豫。妇女说:“我跟男人砍柴从那石砬子上爬上去过,知道路。咱山里人体格壮,放心走吧!”这个妇女就是人称“麻利嫂”的张翠屏。天黑雪大,坡陡路滑,追兵紧逼。张翠屏拖着沉重的身子,机敏地带着队伍翻山越岭,艰难地穿越了原始灌木林,来到了只有张翠屏夫妇知道的山缝小路大石崖下,数十丈高的峭壁挡住了去路。此时,张翠屏把自己的绑腿和战士们的绑腿接成一条绳索,然后只身攀岩而上,把绳索的一头系在树上,一头扔下峭壁。300多名指战员拽着绑腿接成的绳索攀上崖顶,翻越了鬼门关,大批日伪军被远远地抛在了山那边。越过50里的分水岭,在横越黑河冰川时,张翠屏“哎哟”一声倒在冰上,对大家说:“兄弟们离我远些。”不一会儿,一阵婴儿啼哭声打破寂静的夜幕。战士们赶紧围起挡风墙……等部队转移到五凤楼游击根据地附近的一个村庄时,李运昌在看望这对母子时说:“是个小子,又在冰上降生,就叫冰儿吧!” 军情紧急的年代,李运昌甚至都没有记住这位年轻大嫂的名字。只是,在以后的长长岁月里,李运昌对于麻利嫂和冰儿的思念与日俱增。从刚刚解放的1949年开始,他就不断委托当地干部帮助寻找一位雾灵山女儿,牵挂着那对母子的命运遭际。其后,只要一有机会,他总不放弃寻找,因为“她救了我们整个冀东军分区”!直到1988年4月17日,几经周折,在查遍了兴隆县十几个“冰儿”“雪儿”“雾儿”之后,暮年的李运昌才见到了已经45岁的“冰儿”朱海清。而此时,冰儿的母亲——麻利嫂张翠屏已经去世6年之久了,这让李运昌十分伤心。他曾动情地说:“后来才知道,为了带路的事,冰儿妈妈被鬼子拔光了头发。从这事看出,热河百姓多么支持抗战,他们的英勇、可歌可泣的事,足可以写一本书。”在此后的岁月里,两个家庭经常互相来往,保持着深厚的情谊。李运昌晚年曾和他的儿女们说,如果他走了,一定要保持与“冰儿”家的联系,不能把联系断了。 晚年李运昌 李运昌将军晚年在谈到冀东战斗的那段历史时说:“我们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功,这些对我个人绝对不说明什么,倒是地方的党组织和雾灵山下、冀东平原大地的父老乡亲和全国人民成全了我,成全了冀东部队,成全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