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乡党篇第九①

 新用户38922816 2023-02-25 发布于海南

《论语·乡党》是《论语》的一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

[1]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
[2]便便:辩,善于辞令。

宋·朱熹:“恂,相伦反。恂恂,信实之貌。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
明·张居正:“盖宗庙乃礼法之所在,在朝廷乃政事之所出,又与处乡党之时不同,故言之不容不尽,而辩之不容不明如此。此圣人盛德之至,故随所处而皆合乎礼之中也。”

【译文】

孔子在本乡地方上,非常恭顺谨慎,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或朝廷里,便很善于讲话,只是很谨慎。

【解读】

爱说话不代表会说话,有的人走到哪儿都喜欢夸夸其谈,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丝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最爱表达。这样的人自然不受大家欢迎。我们要学会说话的技巧,说该说的,不要肆意表达惹人厌烦。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3]如也。

【注释】

[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宋·朱熹:“君在,视朝也。踧踖,恭敬不宁之貌。与与,威仪中适之貌。”
明·张居正:“盖不惟可以见盛德之仪容,亦可以知其事君之尽礼矣。”

【译文】

孔子上朝时,与下大夫说话,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与上大夫说话,是态度和悦的样子。国君在场时,是小心谨慎、庄重严肃的样子。

【解读】

对待下大夫,从容不迫;对待上大夫,态度和悦;而对待国君,庄重严肃。真正的礼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内心诚挚,以发自内心的情感与人交往。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倚仗自己地位高,对属下就蛮横嚣张;有的人身居下位,就对上卑躬屈膝,谄媚逢迎,甚至不顾尊严,丧失人格。这些行为都是圣人所不齿的,我们现代人要引以为戒,做一个雍容而中正的人。

【原文】

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1]摈:动词,接待宾客。
[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3]足躩:脚步快的样子。
[4]襜:整齐之貌。
[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宋·朱熹:“所与立,谓同为摈者也。摈用命数之半,如上公九命,则用五人,以次传命。揖左人,则左其手;揖右人,则右其手。”
明·张居正:“古者列国诸侯,朝聘往来,其相见之时,都选平日礼仪习熟的人为之摈相。主谓之摈,言其接待宾客也。客谓之相,言其辅相行礼也。”

【译文】

鲁国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外国宾客,孔子面色矜持庄重,行走迅速。向左右站立的人拱手作揖,身着礼服,前后协调而整齐。宾客来了以后,他趋步向前,像鸟展开翅膀。宾客告辞以后,他一定回报国君说:“宾客已经走远了。”

【解读】

孔子奉鲁国国君之命,接待外宾,他的仪态举止无一不符合礼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迎接外宾,都按照本国的礼节规格安排,以此表示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3],逞[4]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2]履阈(yù):阈,门槛。脚踩门槛。
[3]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4]逞:舒展开,松口气。

宋·朱熹:“君虽不在,过之必敬,不敢以虚位而慢之也。言似不足,不敢肆也。”
明·张居正:“夫臣子见君,未有不敬畏者,至于未见君之先而敬已至,既见君之后而敬不忘。此所以为事君尽礼,而非常人之所能及也。”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门,恭敬谨慎的样子,好像难以容身。不在朝廷中门站立,走路不踏门槛。经过君主的座位,面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说话也好像气力不足。走上堂时提起衣服下摆,恭敬谨慎,屏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朝廷门,走下一层台阶,脸色便放松些,神情舒展些。走完了最后一层台阶,便加快了脚步,像鸟展开翅膀。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内心不安的样子。

【解读】

孔子在上朝时,如此小心翼翼,在国君面前甚至大气都不敢出。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位我们推崇的圣人感到失望,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拘谨畏缩。其实,圣人这么做只是为了尽到职责,用一份谦卑恭敬的心忠诚侍奉国君。圣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他的智慧和仁爱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我们要从圣人的仪容举止中,学习谦恭做人的道理,努力做一个谨慎处事、恭敬待人的人。

【原文】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1],足蹜蹜[2],如有循[3]。享礼[4],有容色。私觌[5],愉愉如也。

【注释】

[1]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2]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
[3]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4]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
[5]觌(dí):会见。

宋·朱熹:“聘问邻国,则使大夫执以通信。如不胜,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敬谨之至也。上如揖,下如授,谓执圭平衡,手与心齐,高不过揖,卑不过授也。战色,战而色惧也。蹜蹜,举足促狭也。如有循,记所谓举前曳踵。言行不离地,如缘物也。
明·张居正:“夫子既聘而行享献之礼,此正展尽情意之时,故有至和之容色。既享而用私礼以见于君,所以将己之诚,又与公礼不同,故益愉愉然其和悦焉。”

【译文】

孔子出使邻国行礼时,手里拿着圭,恭敬谨慎的样子,好像不能担负一样。向上举像在作揖,往下举好像要交给别人。面色紧张战兢,脚步碎小而快,规规矩矩向前走去。献上礼物时,面色和善。以私人身份和外国使臣相见,则是轻松愉快的样子。

【解读】

出使外国时,孔子的表现与在本国上朝时一样,都很恭敬庄重,私底下与外国使臣交往时,就变得轻松愉快,无拘无束了。可见,孔子公私分明,对待公务小心翼翼,对待私交则心态轻松。这就是说,人在对待不同场合,代表不同利益的时候,应当按照不同的礼仪规定行事。

:有关《论语》的内容文本均采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