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老师乔惠民 文/刘晓琳(黑龙江密山) 我出生于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又被称其为“南横林子”,此名缘于我们农场的南面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白桦林。那是一个土地肥沃、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地方。六十年代末,一大批城市知青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呼啦啦”来到我们北大荒插队落户。我们八五二农场也陆续来了许多北京、上海、哈尔滨、浙江等操着各地口音的小知青。他们“忽如一夜春风来”,带着大都市的气息,青春飞扬,才华横溢,激情四射,充满活力,为原本沉寂的农场注入了勃勃生机。农场的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从此,这些知青与我们农场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学校的老师中也有不少知青。上初一那年,我的数学老师名字叫乔惠民,是一位哈尔滨知青,他中等个,白皮肤,高鼻梁,一双大而深邃的眼睛,一头微黄色的长发,酷似俄罗斯人。我们班大多数女生都被他帅气的外表所吸引,而我更欣赏的是他在课堂上的板书,那是我见过的世上最漂亮的板书,字迹优美整洁、每一个字码写得都是那样标准,工整,大小均匀。仅从这一点上,我便能感受到乔老师高尚的师德和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乔老师讲课是那样耐心而细致,以至让你都不忍心不去听他的课。我一向偏爱文科,最讨厌数学课,可是自从遇见乔老师,我不知不觉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年期中考试,我数学竟得了90多分,这可真是破天荒了,当然,这与乔老师给我们补课是分不开的。我们班有个女生叫李淑华,学习成绩较差,我俩是邻居,我又是班干部,很想帮帮她,于是,每到周日,我经常陪她去找乔老师补课。乔老师的宿舍在桶子楼里,当时大部分知青都住在那里,因楼道里光线暗,又堆满杂物,我们每次去都磕磕绊绊的,心里却依然充满羡慕,虽然那栋楼年代久远,已经很破旧了,但七十年代中期,那毕竟是我们农场唯一的一处家属楼。乔老师的宿舍干净整洁,充满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道,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在好看的格子床单上,偶尔有小鸟鸣叫着从窗前掠过。乔老师面带温和的笑容,拿出家里寄来的糖果招待我们,然后认真地给我们讲解数学题,那真是百问不厌,直到教会为止。 暑假结束后,我们发现探亲归来的乔老师更酷了,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灰色套装,而且款式是当时在知青中最流行的那种长衣服、瘦腿裤。同学们几分好奇、几分欣赏地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在一旁羡慕得眼蓝。放学回家后,我冒着挨揍的危险,从衣柜里翻出父亲的蓝制服改瘦,又将自己的裤子轧得像肠子一样细。第二天我美美地穿上那套“时髦”衣裳来到学校,同学们见了我那身怪怪的打扮,有的惊讶,有的眼气,有的笑我“东施效颦”,我全然不在乎。几天后,班里许多同学纷纷学着我的样子打扮起来,让乔老师哭笑不得,他笑容璀璨地对我说:“你这小丫头很有个性,挺淘气但挺可爱......” 不久后,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家从农场迁徙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我是那样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我生长的农场,告别了我的同学,告别了让我永生难忘的数学老师乔惠民。后来,同学写信告诉我说,乔老师在农场处了个对象很漂亮,最后他们随大批返城知青回哈尔滨了。 虽然当年高考我仅以三分之差落榜了,但我最终还是如愿回到农场成为一名教师。每当我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总觉得乔老师那双深邃的眼睛在默默注视着我,我便不敢有一丝懈怠,一丝马虎。由于工作出色,我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我的板书也受到校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赏。我想对我心中最崇敬的乔老师说——谢谢您,我的知青老师乔惠民!在人生的旅途中,您始终像一盏明灯,温暖我的心灵,为我指引方向,让我快乐前行。 【在线编辑:林兆丰】 刘晓琳,在邮政部门从事文秘工作。1992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1986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春风》、《丑小鸭》、《鸭绿江》、《芳草地》、《北方文学》、《青年文学家》、《当代旅游》、《度假旅游》;《人民日报》、《中国邮政报》、《工人日报》、《北方时报》、台湾《人间福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游记等文学作品三千多篇,并有百余篇作品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1999年,个人专著散文集《初恋》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顾问:孙文斌(小说家)沈晓密 (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创业者》杂志编辑》鄂俊光(《龙煤风采》主编) 于浩(《龙煤专刊》编辑) 白雪(作家) 张磊晶(作家)刘俊(《白露文学》主编 主编:瑞雪 13115477919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 主播:北方绿叶()安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