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两句残诗气势磅礴,两宋无人能续,400多年后朱元璋补全

 天地任逍遥耶 2023-02-26 发布于湖北

古代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宝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彰显了文豪们的文采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特色。

除此之外,这些文学作品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境况。就比如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曾在建国初期的一个酒宴上有感而发,随口作了两句诗。

岂料,酒席上竟无人能对出。直到四百年多后,另一人将后两句对出,才成就了这个千古名句。这位四百年后的伟人又是何方神圣呢?

文章图片1

陈桥兵变登基称帝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众所周知,赵匡胤不是用“正规”手段得到皇位的,而是通过兵变。

赵匡胤原是周朝的一位武将,很受周世宗柴荣的器重。柴荣驾崩前,钦点赵匡胤掌管殿前禁军。后来,赵匡胤又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地位可谓是节节攀升。

次年的大年初一,有传言说北方的契丹等国联合起来,准备对周朝用兵,宰相范质连忙命赵匡胤带兵北上抵抗。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所谓的联军攻打周朝,只是赵匡胤为兵变找的理由。

文章图片2

鱼已上钩,赵匡胤随即带兵“出征”。到达陈桥驿后,大军便在此“休整”,赵匡胤的亲信趁此机会在军中散播言论:新帝年幼,不能亲政,就算我们为他抗击敌人,他这么小,怎么能知道呢?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帝,再北上抗敌。

赵匡胤在军中素有威望,此言一出,战士们的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此时不“添柴”更待何时!赵匡胤的弟弟和亲信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盖在假装醉酒醒来的赵匡胤身上。

庭下众人纷纷跪在地上,山呼万岁,赵匡胤只得“勉为其难”地说:“你们想要拥立我为皇帝,就要听从我的命令。否则,我就不能当这个皇帝。”

文章图片3

众人当即表示唯赵匡胤马首是瞻,达到目的的赵匡胤遂带领兵变的士兵们班师回朝。镇守城门的统领是赵匡胤的亲信,自然是打开城门接应,赵匡胤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开封

范质等人这才知道上了当,但反抗也为时已晚,只得听命于赵匡胤。赵匡胤令手下宣读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就此正式登基为帝,将国号改为“宋”。

右文抑武文以靖国

赵匡胤登基后,想到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心中却生出了芥蒂,他十分害怕陈桥兵变再次上演。

文章图片4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他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全国的兵权都收归自己掌管

兵权收回后,他又担心将领与士兵勾结,就经常把驻守在各地的将领调来调去。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结果。

抑武的同时,赵匡胤也在大力尚文。赵匡胤虽然是个武将,但是很喜欢读书,对儒学更是推崇。在他还是柴荣的手下的时候,就因为喜好读书闹过误会。因此如今大权在握,赵匡胤更是要大力推崇自己的爱好。

文章图片5

也正是因为宋朝文学的蓬勃发展,涌现了诸多为人所熟知的诗人: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他们在各自的流派中流光溢彩,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名篇。因此,后世都说宋朝是文人的乐园。

喜好读书的人,文采都不会差,更何况是帝王。就像赵匡胤在酒宴上随口做出的一句诗,当时纵使有诸多文人墨客,却无一人能对上。

某年的中秋佳节,赵匡胤宴请群臣,酒酣之时赵匡胤看着满朝文武,又想到周围被自己收复的小国,一时之间很是志得意满,便举起酒杯随口吟道:“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文章图片6

此诗一出,满朝文武无不拍案叫绝。可这时尴尬的事发生了,这两句诗气势磅礴、壮志恢宏,就算是赵匡胤本人一时之间也难以想出与之匹配的后两句。

赵匡胤只得干笑两声掩饰尴尬,众臣子也连忙极有眼色地打圆场,都说这两句诗一般的句子配不上,需要好好思量。

就此,这两句诗成为了绝句,直到宋朝退出历史舞台,也无人能对出后两句。一直到四百年后,才有人对上这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文章图片7

此人在历史上也占据着及重要的位置,他就是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

朱元璋巧对诗

赵匡胤手握重兵,兵不血刃夺得皇位,与赵匡胤相比,朱元璋可谓是白手起家

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为了活下去,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叫花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朱元璋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几人结成联盟,经过数年的拼杀,才建立了大明朝。

二人虽然在获得皇位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推翻了前朝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都是新朝代的开创者

文章图片8

新官上任三把火,凡是推翻之前朝代、建立新朝代的君主,必定是对之前的统治者不满,对之前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不满。

建立自己的政权后,他们无论是真的想要改变之前的状况,还是想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通常都是一腔的雄心壮志、志得意满。也就是说,此时的朱元璋和刚建立宋朝的赵匡胤拥有同样的心情。

因此,朱元璋在得知赵匡胤的那两句诗四百年来都无人对出后,也想试一试。朱元璋读过后,只稍一沉吟,便将后两句对了出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文章图片9

这两句诗立刻就使赵匡胤原来的两句得到了升华,赵匡胤开辟了万国皆明的景象,朱元璋是想以此为志向,将这种盛况持续下去,这等志向和气魄众大臣无不拜服。

结语

两句气势磅礴的诗四百年无人能对出,直到有与赵匡胤同等心胸的朱元璋听说后,才对出了可以与前两句有同等气势的诗,也算是弥补了赵匡胤生前的遗憾了。

只可惜二人相隔四百年之久,不能结识。否则,也有可能成为意趣相投的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