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花生,最怕地下害虫和白绢病,有哪些简单实用的预防措施?

 佰秀农业 2023-02-26 发布于安徽

01

种植花生,有两种不可回避的病虫害

种植花生,地下害虫和白绢病,是不可回避的两种病虫害,尤其对于重茬种植的田块,即便通过种衣剂拌种和杀虫剂(杀菌剂)处理土壤,在遇到病虫害爆发的年份或阴雨天气较多的年份,依然会偏重发生,为当年的花生种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地下害虫

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蝼蛄,尤其是蛴螬,俗称“地狗子”,是致使花生空壳的“罪魁祸首”,爆发的年份,可致使花生减产20-30%。

蛴螬,属鞘翅目金龟总科金龟子的幼虫,同时也是危害我国农作物地下部位的主要“杀手”对温度比较敏感(10㎝土温达5℃时开始从土壤深层向土壤浅层转移,10㎝土温达12-18℃时开始进入危害期,温度过高时,又转移到土壤深层蛰伏,由此可见,气温较为适宜的春秋季节,是蛴螬活跃的高发期),喜有机质较多的土壤(腐熟秸秆或农家肥),成虫不惧严重危害性,但可以通过产卵来增加土壤幼虫数量。

在黄淮花生种植区,春播花生大多为三月份播种,此时土壤温度已经符合蛴螬危害的条件,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做到稳、准、狠!

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由齐整小核菌侵染引发,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遭受白绢病危害,是当前花生种植户所面临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

该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花生茎基部会产生大量白色菌丝,这也让花生白绢病变得极有辨识度。

防治花生白绢病,主要通过提前预防来完成,否则,一旦病菌蔓延泛滥,再采取施药防治,就已经造成了减产损失,经过白绢病危害后的花生植株,虽然施药可控制病菌蔓延,但因此而带来的损伤,大概率是无法逆转的。

02

如何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和白绢病

当前,花生预防地下害虫和白绢病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是提前预防,即通过种子包衣处理。

如采取22%噻虫嗪+咯菌腈+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每50-80毫升拌10-15公斤花生种子,可起到防治地下害虫、花生白绢病及预防生长期蚜虫的作用。

采取这个配方进行预防花生虫害时,有个先决条件,即田间现有蛴螬是否群体较多,若存在这种情况,应在整地前,每亩撒施2%氟氯氰·噻虫胺颗粒剂1500-2000克,再采取最小登记剂量的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即可达到较好防效。

在地下害虫较多时,只拌种不处理土壤,无法保证较高防效。

此外,每年4月份,是金龟子孵化的季节,从4月上旬开始,4月下旬达到高峰,种植户可在上中下旬各喷施一次菊酯类农药,对金龟子具有较大杀伤力,从而达到减少下卵的几率,当然,配合新烟碱类杀虫剂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二是被动防治,即病虫害发生后,开始进行针对性施药防治。

生长期发生地下害虫危害,可采取1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500毫升/亩,兑水150公斤进行淋根,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与此同时,每亩还可添加240克/升噻呋酰胺100毫升+250克/升嘧菌酯50毫升一起使用,对花生白绢病及其它根部病害,有着非常明显的防治作用。

03

地下害虫和白绢病防效不理想的原因

①施药意识原因

对于上茬蛴螬较多的田块及易发蛴螬的作物田块(玉米茬、部分块茎类中药材茬),种植户一定不能按部就班进行病虫害的预防,而是要采取多管齐下的防治方式,如不能提高防治意识,就会在生长期面对病虫害防治时手忙脚乱。

②施药水平原因

很多传统种植户,施药意识依然停留在辛硫磷、毒死蜱的时代,虽然有机磷类农药对地下害虫有非常理想的速效性,但持效期无法和新烟碱类农药相媲美,尤其对于毒死蜱来说,且不说杀虫效果退化,其农药残留也充满了争议。

③农药质量原因

在采取了正确的防治措施,依然没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白绢病发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农药质量的原因,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则是取得理想防效的前提。

#春耕进行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