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制很有新意的粒子偏转问题

 新用户65120Joi 2023-02-27 发布于山西
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q、质量不同的离子飘入电压为 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这些离子经加速后通过狭缝O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最后打在底片上。已知放置底片的区域MN=L,且OM=L。某次测量发现MN中左侧2/3区域MQ损坏, 检测不到离子,但右侧1/3区域QN仍能正常检测到离子。在适当调节加速电压后, 原本打在MQ 的离子即可在QN检测到。
(1)求原本打在MN中点P的离子质量m;
(2)为使原本打在P的离子能打在QN区域,求加速电压U的调节范围;
(3)为了在QN 区域将原本打在 MQ 区域的所有离子检测完整, 求需要调节U的最少次数(取lg2=0.301,lg3= 0.477,lg5=0.699)
        
         
        
将质谱仪和对数能建立起链接,不服不行,能充分证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名言的正确性。
         
人教版教材正文介绍过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相比于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面子给大了,都是在正文部分。江苏卷高考题在回旋加速器上做过很多大文章,有过计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的、有从某一位置往出引粒子的。相比较而言,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善意的,给足时间,这个题是可以三问全部解出来的。
         
(1)、(2)问就是起个热身作用,电场加速、磁场中偏个半圆,几何关系也好找,可以说考得很基本,难题不是所有问题都难,计算题不滚零是可以做到的。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第一问,在加速电场中还写上了粒子的速度度,牛顿第二定律写得不是原始表达式,直接就是半径等于一堆堆那个式子。审题环节和书写环节暴露的问题比较严重,解第(2)问时让同一位学生继续上黑板,写出了原始表达式。强调多次不如学生当面写一次,集体场合写才能对书写者本人造成一定的思维冲击,才能真正起到纠错的作用。
         
写(2)问时有学生特别郑重其事的问到:第(1)问中的m,(2)问是否可用?只能说明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一切科目的基本能力。
         
上黑板写的同学写出了不同方法,“通式法”和“最大、最小范围法”。通式法直接找到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和电压的关系后再求范围。范围法是找到粒子在磁场中偏转半径对应的两个极值,对应两个半径的极值,应用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来列式求解。都能计算出结果,但思维角度还是有区别的。没让写第三问,推理下去,(2)问两种书写风格,对应解答(3)问时,思路估计也是不一样的。
         
感觉通式法较为简单:
同一粒子,加速电压和粒子在磁场中偏转半径之间的关系:
m代入(1)问中所求m。
         
(3)只要给时间,蚂蚁搬家似的往QN区域挪,总能挪过去。(2)问感觉是为了启发(3)问而设置的一个问题。
         
电压为U0时,原本打在MQ区域的粒子质量范围可求:
         
         
这些粒子通过调整电压打入QN区域的过程中,粒子的质量认为是不变的。

原来在Q点的粒子打到N点,电压调节到U1
原来Q点打到N。反推U1时到了Q的粒子原来位置x1
解得

继续类推:调到U2时,原来x1到N,原来的x2到Q。
好像有规律了:
解得n=2.8,所以结论为3次。
         
为了使原来打在MQ区域的粒子都能在QN区域检测到,需要逐步调高电压,调节过程中,同样的电压,重新分布在QN区域时,长度比原来对应在MQ区域的长度要长,也就是说分批检测MQ区域的粒子时,由于质量不同,QN区域的长度是不变的,质量越小,原来区域的长度越小,调节越困难。
         
粒子偏转问题通常和几何的关系联系紧密,本题的几何关系比较简单,难在了递推关系上。从另一方面来说,(3)问给定了几个对数的值,对数通常和指数相联系,盲猜的角度来说,应该会出现类似等比数列的一种通式,往这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也可以找到解决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