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历史课堂交融培养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以《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为例

 huyanluanyuya 2023-02-27 发布于河北
乐东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 邢曾欢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的地位分析
本课是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上承第四单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 教材内容的提要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大的板块: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中期,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本课涉及相关史实范围较广,对学生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教学主题适当整合教材相关内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家国情怀素养与政治认同。
 
二、学情分析
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处在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中外历史纲要》是对初中历史的浓缩,本次课将学习的“鸦片战争”也是初中已学过的内容,学生对大部分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所有历史事件的逐一讲解上,而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料,来论证一些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国军民奋勇抵抗;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将史事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二)选取典型史料,论从史出,理解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的关系,运用和分析历史资料,养成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并尝试对历史进行解释。
(三)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林则徐、陈化成等抗英典型案例分析,认识个人与家国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
四、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马戛尔尼使华路线图]
并提问:200多年前,马戛尔尼子爵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驱使着马葛尔尼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那么不辞劳苦的大老远来到中国?
【设计意图】通过一张图片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学生感受到当时中英之间的差距。
 
(一)中国与英国——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问题⑵:从图中的注释看哪个词的出现最频繁?说明了什么?开拓殖民地根源于?
由此追问这一时期的世界形势?
【设计意图】通过一张世界地图,让同学们充分的挖掘历史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并让学生感受到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刺激,以及急剧发展的社会生产,急需对外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攫取廉价原材料,从而分析这一时期的世界形势。
教师追问:根据表格信息,对比世界形势,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史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比较
比较项目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小农经济占压倒性优势
军事
坚船利炮
军备废弛,冷兵器为主
外交
殖民扩张
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综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设计意图】认识到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一方面规定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规定了战争结果的必然性。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的能力即历史时空观。
问题(3):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鸦片战争?
预设:工业革命开拓市场、虎门销烟的借口、西方殖民扩张的下一目标、落后就要挨打、两大文明的冲突等。师生互动,思想碰撞。
教师:工业革命的完成——需求原料、市场——中国自给自足、封闭的经济、闭关锁国、闭塞的外交、天朝上国、自大的心态。——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使中国正当贸易之间英国处于不利地位。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生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让学生明白,英国为了扭转贸易的不利地位,竟丧失人性、泯灭良知,非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4):展示两张吸食鸦片情境图,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对个人:吸食鸦片之人,骨瘦如柴,意志泯灭,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
对国家:白银外流、兵弱银荒,国将不国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各阶层各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观看吸食鸦片的人的图片材料,知道鸦片是毒品,并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一方面起到中学生禁毒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对法律的认可、崇尚和遵从,一方面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过渡:先进的有志之士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奉命禁烟,1939年6月6日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年6月6日也被称为国际禁毒日,这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良知,这是对历史的反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国际禁毒日的的宣讲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禁烟与战争——正义之举与强盗逻辑
虎门销烟是我们对西方非法贩毒的正义之举,但是,当时,英国是如何看待虎门销烟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1:
“(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
                                         ——(英)时任外相巴麦尊
问题(5):找出巴麦尊最虚伪的用词?他的用意是什么?
商品——毒品,偷换概念,掩盖战争的真相,把战争的罪责推给中国
问题(6):从战争的发起者、目的概括战争性质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碰撞的背景下,英国为实现其全球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开拓市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无耻的侵略战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学会概括材料,训练史料实证的意识,同时得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并理解鸦片战争是一张非正义性的战争,我们在认识事件的时候应该用理性的精神去看待。
教师过渡:面对战争,清政府虽组织了抵抗,中国爱国官兵虽浴血奋战,民众自发袭击侵略军,但终因中英军事力量的差距过大,战败。
问题(7):鸦片战争的战败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图片

【设计意图】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并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主权与通商——山河破碎与世界市场
问题(8):从今人的眼光看,你认为哪些条款是绝不能容忍的?为什么?
师生互动:(预设)割地——领土主权 ,协定关税——关税主权,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治外法权)
五口通商:给中国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接触外面的空气,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通商口岸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从主观上这是英国殖民扩张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充分理性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那么,时人是如何看待的呢?“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问题(10):反映了什么?清朝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作何反应?通过材料回答:
材料2: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无知,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标准,清朝统治者还洋洋得意,以为这是外交的胜利,认为这是万年和约,理解到尽管世界给了中国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但统治者继续在麻木与愚昧中昏昏沉睡,错失了光阴,没有认识到这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这一些的根源都是由于我们的法治建设没有跟上社会的转型,没有接触国际法及认识国际法的惯例,因此,在当代社会,我们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法治意识。
过渡:1856年,英法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小结: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且丧丧权辱国的条约,我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帝国大肆对外扩张的贸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允许外国人游历、通商、传教,不仅贸易主权、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文化侵略也正在进行,可以说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未遇之国耻。
 
(四)失败与沉思——天朝迷梦与奋起抗争
教师:在鸦片战争中有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那么你自己知道的有哪些呢?他又具体做了什么事呢?我们知道在中英鸦片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力图救国救民的有识之士,但为什么鸦片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呢?林则徐等士阶层为挽救危局做出的努力自身又存在哪些局限呢?
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武器装备落后。
客观原因:英国制度先进;综合国力强大;经济实力强;军事实力强。
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型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演示两次鸦片战争中涌现的仁人义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个人与家国关系,建立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并引导学生思考林则徐等阶层的局限性以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
过渡:但是与统治者不同的是,我们仍有不少爱国将领浴血奋战,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组织汇译《四洲志》。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编写《海国图志》
徐继畬: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著有《瀛寰志略》。
【设计意图】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战争做出的积极反应,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在评价中国的探索时,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角度。
 
有人说:鸦片是被放在骆驼背上带到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鸦片,真的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吗? ……
百年再回首,鸦片战争留给了我们......请同学们用心写下一段话!
历史感悟: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感悟历史,才是真正的理解并同情,吸取教训,警鸣长钟,思变崛起,对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无形的渗透,继往开来、牢记历史,凝心聚力共同实现中国梦!
 
五、板书设计
中国与英国——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禁烟与战争——正义之举与强盗逻辑
主权与通商——山河破碎与世界市场
失败与沉思——天朝迷梦与奋起抗争
 
六、教学反思
本课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核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历史思维能力、养成一定的历史感,并在此基础上感知历史课所独特的实证精神,着重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充分了融合了政地的核心素养,比如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以及地理读图能力及地理实践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既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又能照顾到现实的考试制度因素,这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我力图在本课中做到这一点。我从学科角度出发,在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真思维和实证精神,展现历史学科的厚度、穿透力、洞察力和人文魅力。并渗透了政治和地理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课的情境教学是比较欠缺的,视频、图片材料不够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