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不重复,每一幅作品皆有独特风貌

 wjj_meiqiao 2023-02-28 发布于天津

Image




“几十年来,我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喜欢思考与坚守。艺术需要一辈子的修炼,需要放弃许许多多的东西。学画三十四年,我才有一种初入门径的感觉,以后的路更长,难度更大,需要更多的付出。孤独是一种难得的清闲和怡然自得。”
Image
“我的画,于鸟的描绘用功最多。与鸟为邻,以鸟为友,我对鸟特别有感情。画面上的鸟始终是主体,植物花草皆为陪衬。写意性是中国画的主导精神,即使是工笔画也应该尝试融入写意性特点和技法,意兴笔起,有感而发,如此构成我作品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体现的是天人合一。”
——罗原

Image


罗原:1964年5月生于成都,大专。斋号为“若水斋”,著名花鸟画家,工写兼能。师从著名书画家陈浩记、江苹、白允叔、蒲宏湘、秦天柱诸位先生学习书画等。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家,成都画院特聘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副秘书长。
Image
罗原十四岁开始学习国画,分别师从著名画家江苹、秦天柱学习绘画,著名书法家白允叔、蒲宏湘学习书法,后又入四川大学研修书法、篆刻。专业上深得诸多恩师的真传,秉承了先生们艺术思想的精髓。在传统文化的浸润濡染和恩师们光辉人格的映照之下,个性气质、人格精神和艺术修养,深深地烙上了中国文人特殊的纹印。
Image
他深沉内敛、激情诚笃、谦逊自信。凭借自己超常的定力、毅力,在漫长苦寂的求艺过程中,兼收并蓄,妙体众形,由技而道,自成一格。
其创作重在造境。绢素空间成为花鸟生命的家园,均是有情、有感、有形、有意之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历来备受人们推祟。
Image
正如王国维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清雍正时期的画家邹一桂说:“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宗白华认为:“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明人陆时雍则进一步认为,“韵”是意境的生命,“有韵则生,无韵则死”。而画家罗原工写兼之、收放自如、清雅俊逸的作品里,正形象生动的体现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Image
他善于画石,尤其是太湖石,幽趣奇巧,剔透突兀;墨色线条与笔韵都极度凝练、清舒、精细;更善于画鸟,几十年来对栖息树林中鸟的细微观察,使他对这些飞翔于天地之间的小精灵,充满着深情的热爱。他描绘出的山雀或者更多不知名的小鸟,有时双栖野谷小溪的枯石之上,但更多的是孤独的伫立于枝头或石缝间,散发出大自然中鸟类的轻灵恬适之趣。
Image
他极其善于绘画中细节的用墨以及线条的处理。他喜磨墨而画,他说,在静谧磨墨的过程中,既可阅读,也可思考,不失为一种雅趣。譬如画鸟,运用浓淡之墨色对鸟的丝毛进行反复刻画,因此,他画的山雀或者翠鸟十分灵动,让人忍不住有抚摸其毛绒绒羽毛的冲动。他画树叶,线条、用色十分细腻,墨色层次分明而幽雅,水墨与影调的点染之间呈现出笔墨岁月积淀之后的精致、优雅与成熟,细细品读之颇有妙趣。
Image
罗原在用色上,极其考究,他的作品于墨色分染、朱膘花青、淡绿白粉之间游离,从他的画笔下,可以读到画家本人真实的心灵抒发以及在绘画时的安静与张力。比如,他采用胭脂色对叶子进行分染,胭脂调墨、墨色素淡,因而,画中的树叶皆是片片精致唯美。
Image
因此,品读罗原的作品,总是能够让我们浮躁的心,在凝视画面的那一刻,变得温柔、恬淡、沉静。”情感的内蕴是花鸟画艺术的生命。现在有些画家的花鸟画作品之所以缺少感染力,关键还在于他对描绘的对象缺乏感情,对生活和自然缺少潜心的观察和思考。
Image

如今,已经在绘画艺术道路上行走探索了四十年的罗原,早已是蜚声国内外的知名画家,凭着自己扎实的素描功底与书法功底,他绘画不打腹稿,从不重复,每一幅作品皆有独特风貌,“心中若有菩提,清流氤氲自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