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洁癖下产生极端体验和强迫行为,在经历和感知中创建新的思维

 抑郁那些事 2023-02-28 发布于重庆

道德经》有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的生命状态不像成人整天思虑妄念纷纷扰扰,而是天真自然,活活泼泼,精气神合一,心里很清净,想什么、做什么总是一心一意,安住当下。所以婴儿的气很柔和。

成人由于业缘缠绕,心里很乱,心乱则气刚。所以养气、练功要达到婴儿的调柔状态。当然我们修行的目的并不是要一直活在婴儿的混沌状态,不然就会陷入另一个极端,而是有意识地出离头脑,跳出头脑编织的梦境,拥有活在当下的能力。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外界就会给我们立各种标准、各种框架、各种规范。当然并不是否认这些标准、框架和规范。这是必要的,如果只是基本道德的约束,那么社会就会失控。

但这些标准、框架和规范只是约束你我的行为不至于失控,但头脑却通过思维形成刻板僵化的强迫性思维,进而形成强迫性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1967年通过动物实验提出来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这一心理学概念。

实验中将一只狗关在一个充满电的铁笼子里面,狗被电击得四处乱窜苦苦哀嚎,但是却又无法逃脱,只能默默忍受电击的结束。反复多次以后,科学家将铁笼子打开以后再给笼子通上电,本以为那只狗会夺路而逃,而现实恰恰相反,那只狗苦苦地趴在地上哀鸣,等待痛苦的结束。这是限制性信念导致的绝对化思(absolutethinking),认为做得再多也没有用,一切都是徒劳!透露出深深的绝望感,这种刻板认知让我们执拗的认为事情已经无法扭转,最终面对欲望无能为力望洋兴叹,让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进而变得消极被动,无论是在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当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这种习得性无助的身影!

当我们为了迎合这些标准,头脑二元对立的特性,把这些标准对立起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那么身心就固在头脑竖立的各种标准中,你的生活就是一部刻板运作的机器,维持机器运作的程序就是限制性信念,一切都是机械的被动的,你不能指望一部机器活出自我。

当你活不出自我,那么就会在内心存储无数个冲突,在外在树立无数个障碍。为了缓解这种冲突和障碍,就会产生强迫性思维,进而产生刻板的强迫性行为。不管是焦虑、抑郁、还是强迫。本质上都是一种强迫思维,都是不断重复着同一个故事,处在抑郁心境障碍时,抓住过去的创伤紧紧不放,处在焦虑心境障碍时,抓住未来的恐惧紧紧不放,都是头脑解决内心冲突失败的产物。

当头脑竖立的标准在现实问题面前被粉碎,头脑往往采取的方式是逃避,压制和否认,如果没有勇气从内心整合出力量,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加的糟糕,形成恶性循环。或者自暴自弃,生命的能量就会停滞不前。就如习得性无助中的狗一样,命运就在无形的枷锁中固,无法舒展。

当我们受困于高标准要求的童年,那么成功是唯一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不得容忍自己半点的懈怠,那根紧绷的弦被拉到了最满,那么这个时候有可能一点外界的作用力就会崩溃,有来自别人的批评和质疑,有来自一次小小的失败。所以才会有感情失败后的杀害对象,生意失败后的跳楼自杀,所有的悲剧后面都有一个变态的完美主义的身影,这种完美主义评判的标准就是一切违背自己的意愿都是不容接受,一切事物的走向必须按照自己设定的走向发展。

可以想象,这种想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固定下来的完美主义,注定是失败的,注定是徒劳的。所以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当我们受困于道德洁癖的教诲,命运就会禁固在头脑设置的绝对主义陷阱,那么就会不断地试图改造自己,不断地试图改造他人,不断地试图改造社会。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一败涂地,只会加深内在的冲突和外在的矛盾,在情绪的加持下,把他人和社会塑造成仇恨的对象,让自己的内心得不到半点安宁。要么充斥着歇斯底里的愤怒,要么退缩和逃避。

人的心理运作的机制就是:当你抗拒的,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如果你恐惧社交,你就会调理生命的能量来阻止恐惧的生成,那么你不但无效,只会加剧恐惧的情绪,如果你恐惧死亡,那么你就无时无刻关注身体细微的讯息,不断地通过重复的检查来抗拒,通过头脑灾难化的联想泛化成各种疾病,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让你变得更健康,而是提前透支你的生命。

精神洁癖下塑造的绝对的安全感,把一切自认为危险隔离开来,所以,为了隔离细菌带来的恐惧,所以不断地重复洗手,在社交中,把不同价值观的人隔离开来,而最终的结果把自己置身于无菌的真空中。外面的进不来,但同样地,里面的自己出不去。

我们在头脑标是非标准驱使下,去生活中寻找绝对的正确,并用此标准去界定评判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在折磨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用自己标准所输出的世界观人生观跟价值观去界定评判世间万物的是非对错,我们乐此不疲,从本质上来是我们自己折磨自己。

所以精神洁癖下不断地制造极端的体验,要么极端自恋,要么极端自卑。伟大的画家梵高因为一个喜欢的妓女说喜欢自己的耳朵,而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妓女。

不管强迫、焦虑,还是抑郁心理问题,本质上都有一个惧怕,本质上都是掉进头脑编织的恐怖梦境,而无法觉醒。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死囚犯蒙着双眼,被绑在床上,身上被放上了各种探测体温、血压、心电、脑电的仪器。法官来到床边宣布对他执行死刑,牧师也祝福他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这时,他被告知将用放血的方法致死。随着法官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一位助手走上前去,用一小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他向床下一个铜盆中滴水,发出叮咚的声音。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感到自己的血正在一点点流失!各种探测仪器如实地把死囚的各种重量变化记录了下来:囚犯出现典型的“失血”症状;最后,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一个人的意念无法改变事实,但能够创造新的事实。从相信头脑到相信自己,从逻辑思维到直觉思维,那么灵魂就会开始觉醒,那么就会从头脑编织的梦境中醒来,勇敢地踏出你的左脚,感知真实的感知,经历真实的经历,我们感受双脚踩在土地的踏实,感受呼吸新鲜空气的沁人心脾,用舌尖去感受食物美味,用耳朵去感受音符的动听。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恐惧,没有障碍。没有扭曲,没有分别。

海洋之所以宽阔,是因为它们不惧怕泥沙。生命不怕搅拌,而怕的是一潭死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