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人生,从克服社交焦虑开始

 富书 2023-02-28 发布于北京

文|顾念安
社交焦虑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焦虑的态度。
《脱口秀大会4》第二期播出后,鸟鸟就以非常特别的方式吸引了我的关注。

她精准的描述了社恐人士的感受。

鸟鸟说:如果现在我被老虎咬了,很难求救。因为一旦有人来救,我就要思考如何跟那个人打招呼:

“ 如果武松从我身边走过,我会想,应该叫他武老师,还是松哥,武老师太疏远,松哥又太亲切。”

在鸟鸟眼里,即便是生命受到威胁,都不一定能改变社恐的自己。

这也是许多社交焦虑者的共鸣。
         
但当鸟鸟克服恐惧站上舞台,像海绵一样,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一点点挤压出去后,她变了。
 
她说:“说脱口秀以后,我终于知道自己长得并不奇怪,只是普通而已,我接受了我的普通。”
         
克服社交焦虑的鸟鸟,不再唯唯诺诺,反而变得自信,整个人熠熠生光。
         
当你鼓足勇气跨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社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是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虚设了障碍。
         
好的人生,从克服社交焦虑开始。

         
社交焦虑的本质,是不肯接纳自己
 
《害羞与社交焦虑症》一书中,对社交焦虑的定义是:

“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社交产生不舒服的、恐惧的情绪,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的退缩、回避行为。

鸟鸟就是典型的社交焦虑患者。

她曾多次在脱口秀里聊起困扰自己多年的社交恐惧,她说自己因为性格内向,很容易被别人忽视,像个透明人。

中学时,父母为了避免她早恋,让她剪了和毛寸差不多的短发。在女孩子最在意长相的青春期,鸟鸟不断接受着同学们刻薄的嘲笑。

甚至在有男生向她告白时,周围都会发出不合时宜的声音:“你这是什么眼光?”

外貌,成了插在她心头的刀,她开始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容貌。于是她封闭自我,长时间沮丧。
   
我们为何会感到社交焦虑?其实本质正是我们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缺点。

我们希望自己在外人眼里完美无缺,不希望自己的缺点暴露在他人眼中。而这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期的晏婴,个子特别矮,并且样貌丑陋。
         
但晏婴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发奋苦读。用自己机敏的头脑和善辩的才能,一步步做到齐国的相国。

有一次,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以其个子不高为由,让人引导晏婴从大门边上的小洞进。


晏婴见状,不卑不亢地回答:

“如果出使的是狗国,就从狗洞进去。如今我出使的是楚国,怎么能从狗洞进入?”

楚王无奈,只得让其从正门进入。
         
蒙田曾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不管是面对那个高光的自己,还是那个无助的、脆弱的自己,只有敢于接纳自己,才能掌控一切。
         
而我们总是在接纳别人的时候,很容易,接纳自己却很难,你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与短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人生最大的修行,是接纳自己。学会接纳,才能解脱。

         
不过度迎合他人,避免社交PUA
 
心理学有一个煤气灯效应,指的是用语言等暗示行为,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
 
也就是俗称的PUA。
         
社恐患者更容易因为自己的过度迎合,被人戏耍,遭受欺骗和打压。
         
在日剧《凪的新生活》中,女主大岛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曲意逢迎的老好人。
         
职场里,为了融入集体,被所有人接受,凪不停的讨好同事。


同事工作出错,只需一个眼神,凪立马主动背锅,只为了换来同事的认可。

爱情里,为了和男友结婚,不管男友提出多么过分的要求,凪都会满足。

男友说“最喜欢凪又顺又直的头发”,于是凪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起床。一根根拉直那一头自然卷,从没偷懒过。

可惜,凪的讨好并没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次,又在加班的凪,发现丢给自己工作的同事,并不是因为临时有事,而是相约出去聚餐,还吐槽凪好骗。

而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男友,竟也没有和她结婚的想法,还在同事面前调侃说:和她在一起,只是因为“那方面和谐”罢了。

听到这一切,凪的内心世界瞬间崩塌,一切不再有意义。

她毅然决定离职,回到乡下,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凪开始留自己想留的卷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做最真实的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融入身边的圈子,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去改变自己,迎合别人。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一书却指出:敢于做真实自我的人,在社交中可以表现得更加自信,从而摆脱焦虑,找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才不会被各种情绪束缚,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一种成长,叫克服“社交焦虑”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
 
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交中保持分寸感,但过度的焦虑,却会极大阻碍我们的成长。
 
运动员戴维·金曾说: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虑,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它只会有增无减;若无视它,却也无法将它转化成对当下,或日常活动有用的力量。
 
社交焦虑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然而大多数人面对社交焦虑时,往往都是选择回避,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殊不知,回避它,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损耗自己的能量,也会让我们越来越停滞不前。

樊登老师也并不是天生的演讲家,他谈及自己大学时,第一次当众发表自己言论的场景。

他说:“当时面对一屋子人,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的腿肚子一直在抖,连桌子都快被晃翻了,还是坐在身边的同伴按住了我的腿,我才得以成功输出自己的观点。”

后来,为了让自己克服这种恐惧,樊登老师便拿着演讲稿,自己对着镜子练一边练一边录。

然后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言语,从中一点点找不足,直到自己满意后,便开始刻意参赛去锻炼自己。

后来伴随着他一次次辩论、一场场演讲,他已经完全战胜了自己。

现在即便是对着万人直播,没有稿件,樊登老师依然可以从容应对。

樊登以自身的经历证明:社交焦虑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多次的练习,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可见社交焦虑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焦虑的态度。


林恩亨德森在《害羞与社交焦虑症》中写道:既然我们无法避免社交,不如敞开心扉,用更积极的态度告诉自己可以,并不断从中给自己正反馈。

克服社交焦虑,是一种成长型的心态,它能帮助我们成长,辨明真理。

面对社交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先看清它、接受它、再克服它。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其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不必一直浪费时间在社交焦虑中,自我内耗。

学会放下他人的期待,聆听自己内心的渴望;学会接纳人生的不完美,找到自己内心的快乐。

这不仅是更好人生的开始,更是自我成长的跳跃。

作者简介:顾念安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一生所爱,清风与自由,英勇与温柔,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