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异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 骨龄的异常,常常是儿科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方面。许多疾病将影响骨骼发育,或使其提前或使其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Alreb-ert综合征、性早熟、甲亢、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症)、软骨发育不全、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两个概念:生活年龄、生物年龄 生物年龄: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来判断体格和生理的发育程度,通过对发育程度进行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提前: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 ·延迟:骨龄比生活年龄小1岁以上; ·正常: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 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护;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可用于预测成人终身高;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 上图中的数字为相应骨出现时的年龄 女孩骨龄图谱 男孩骨龄图谱 骨龄评分法骨龄的测定都是利用骨的X线摄片、根据骨发育的X线征象即成熟标志而测定的。19世纪末Boas首次提出生长速率的概念,在发现如何用X射线摄片后不久,人类生长学学者们很快将此概念和技术用于骨发育的研究,对骨龄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长期探索和不断改进。 骨龄的测定方法较多,可分为计量骨化中心的“骨龄计数法”、与标准图谱比较的“骨龄图谱法”、按骨发育分期评分的“骨龄评分法”三种类型,并正在向计算机辅助评定骨龄的方向发展。但是,通过比较国内、外检测骨龄的各种方法后确定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1.我国许多地方仍在使用的计算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的方法应予淘汰,多部位摄片计数骨化中心的方法应予抵制; 2.G-P图谱法不够精确、不适应我国儿童的标准; 3.中国人骨成熟度评价标准-CHN法由多位学者制定,设计上有缺陷,不能与相应国际通用方法接轨;因此,创立一种符合国际学科发展状况、适应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同时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结果权威的骨龄评测方法符合中国国情和相关学科领域的需要。 4.2006年,基于国际通用的TW3方法,依据当代中国儿童为样本,新的骨龄标准《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简称《中华-05》标准),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Y/T 3001-2006),代替原行业标准《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TY/T 001-1992)。《中华-05》与国际通用方法接轨,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了深度开发,更加符合不同领域对于骨龄应用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广泛应用在医疗、文体及司法领域;经过与同期发布的生长学指标对比分析,《中华-05》是目前国内最适合于当代儿童的骨龄标准。《中华-05》依据TW3方法,将手腕部骨群落分为掌指骨(图中黄色部分)和腕骨(图中绿色部分),经长期研究发现,掌指骨群与腕骨群分别受不同激素的影响,因此《中华-05》对少年儿童的骨龄评价会有更准确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