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去年7月,因为一头粉发,一张在网上分享的拿着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去探望病床上的爷爷的照片,被荡妇羞辱、造黄谣...“陪酒女”“爷孙恋”“学历造假”“红毛怪”“夜店舞女”等等标签贴在她身上。“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净清净,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一通报丧的电话...” 郑灵华是个非常优秀且坚强的孩子 在她六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也因工作繁忙无法给予她过多的陪伴她是被爷爷一手带大的。虽然成长之路多有坎坷,灵华也曾听到过“少接触这种单亲家庭的小孩”,但她始终活泼开朗、勤奋好学。郑灵华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她以音乐统考省214名,综合排名158名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又以复试推免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她唱歌、跳舞、主持、朗诵、表演样样在行,也曾20天通过高中音乐教资笔试。她也和许多女孩一样,喜欢旅行、美食、动漫,就连她的网名“鸡蛋姬”也是取自《酵母君与鸡蛋公主》,但谁能想到,这竟能想到她后续被攻击的理由之一。老育拜访过她的社交账号,主页都是她主持、旅游、舞蹈等等精彩的校园生活,还有不少个人学习经验分享,处处都彰显着她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女孩。她喜欢粉色,为了拍毕业照她便把头发染成了粉色,她说希望毕业照片上的自己能使明媚而鲜艳的。她也知道,出于对老师、医生等职业的刻板印象,当她真正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就不会再染发了。将她拉扯大的爷爷是她的精神支柱,因脑梗、心梗和肠癌中晚期长期住院已经让她遭受打击。为了成为爷爷的骄傲,灵华继续攻读研究生,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应,一收到成功保研的录取通知书,她便奔向病房,一字一句地将通知书念给爷爷听,并拍了视频照片留作纪念,像往常一样分享给大家。老育当时也不理解,仅仅是与亲人分享喜悦的记录照片,为什么能引发这么多的恶意。►网暴的开端 你不得不相信,有人为了“流量红利”,盗用、编造,不择手段。7月22日,郑灵华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分享了这张照片后,大多数人都是给予爷爷美好的祝愿。存在着几条负面的评论,认为她“不配当老师”,说她“不正经”。也许这几条评论并不会对灵华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不乏有心之人,拿着评论、她的照片,大做文章。有无良商家编造出“专升本考上浙大后爷爷哭了”的故事借此售卖课程,导致多人被骗。这些偷窃造谣的行为,让她彻底“火了”,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源源不断地性别对立、行业侮辱、荡妇羞辱...恶意如洪水猛兽般将她吞噬。“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这些恶意郑灵华的生活带了巨大的影响,但面对这一切,她没有退缩,依旧很坚强,她开始收集证据,走上维权之路。也有善良之人一直给灵华鼓励留言,媒体开始关注此事,甚至有律师找到她愿意无偿提供帮助。所有侮辱教师行业、音乐生、华东师范大学、我爷爷、和我的人,一个都逃不了。也许是这一纸诉状让有些人害怕,开始对郑灵华进行道歉,并祈求原谅, 对于这些人的道歉,灵华以德报怨,不继续追责。有人说“看照片的确像陪酒的,这算什么网暴,陈述事实罢了。”“一看就不是正经女人,网友骂的没错,苍蝇不叮无缝蛋。”“哪怕你拿着证据,我都要去你以后工作的学校曝光你”这段时间郑灵华一边学习,一边维权,并将维权进度记录到账号上,她把平台上的辱骂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的一本,在律师的帮助下,要求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她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也许是意识到她的坚韧,灵华终于在这条维权之路上取得了胜利。►灵华的自救 研究生开学后的灵华也一直在社交账号上记录着日常生活,她会去旅游给自己放假,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去健身、主持,本以为一切都在好转,但在十月中下旬,灵华抑郁复发,不得不中止学业回杭州治疗。早在7月份遭到网暴时,灵华就已经开始接受心理咨询,那时,在老师、朋友的帮助下,灵华还能坚持下去。那段时间她将粉发染回了黑色,曾一度尝试卸载各个APP,每周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用学习和运动来填满自己的生活,但那些尖锐、粗俗而具有攻击性的评论仍在她脑海里盘旋。抑郁再次复发时比以往都更加严重,她对喜爱的音乐、舞蹈提不起兴趣,但她仍努力寻求自救,主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郑灵华也和同病房的女孩相互鼓励,约定一起出去玩。网暴让郑灵华遭受着严重的精神折磨,看着那些评论她也会偷偷哭,住院后她多次跟好友透露过自杀的念头,也承诺过一定会努力活下去。直到12月郑灵华停止了社交平台的更新,当消息再次传来,就是灵华的噩耗。 击溃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谣言,它让你百口莫辩,陷入自我否定。令老育震惊的是,在郑灵华离开后,恶意仍未消失,ta们将悲剧归咎于心理承受能力弱,不知道究竟是抱以何种心态能说出“好死香槟”如此恶毒的话。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就连最后的遗书都写着对家人朋友的感谢和歉意,她责怪自己没勇气活下去,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随口一言会致人死地,但每条评论汇聚成的舆论深渊却能将人吞没。网暴之所以能夺人性命,是因为它会渗透进你的生活。人肉搜索、电话威胁、短信骚扰、疏远淡漠...无一不蚕食着一个人的身心。2021年10月15日,网红“罗小猫猫子”在直播期间遭起哄疑喝下农药自杀;2022年1月24日,寻亲男孩刘学州被质疑立人设炒作,被造谣辱骂,最终不堪重负在三亚自杀身亡;2022年4月6日,疫情期间上海女子因打赏帮自己为远在30公里的听障父亲送饭的跑腿小哥200元,被指责精明、尖酸刻薄,最终跳楼自杀;2023年2月15日,自驾游西藏的网红“管管”因长期遭受黑粉的辱骂骚扰,直播时服农药自杀离世; 每每这类不幸的事情发生后,都会掀起抵制网暴的浪潮。实际上我国早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规第十二条指出: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法律与公共秩序,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都是违法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法不责众也不应该成为肆意妄为的借口。作为旁观者遇到网络暴力时也要及时干预,阻止“恶”的进一步滋生。当遇到有明显“带节奏”之意的发言时,未知全貌不妄下定论,发言也只陈述已知的既定事实,给他人和自己留有空间。言论不是绝对的自由,在尊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发表观点,才是有意义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