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高发的富贵病之一,看似只是血压升高的问题,但其实却会对血管内壁、心、脑、肝、肾等造成持续性伤害,且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脑溢血等疾病

患高血压的人多,但对高血压了解的人不多很多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对于高血压的控制非常不利。高血压的认知误区了解后,在控制血压的时候少走弯路、少受伤害。

1.高血压只有胖人才会得?

虽然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几率相对较高,但这不是说瘦的人就不患高血压了。高血压病因包括自身的健康状况、遗传、环境、饮食等,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几率高于瘦的人是因为肥胖者的运动少,而饮食上更加偏向高胆固醇、高能量、高油、高盐、高糖等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瘦的人血管弹性减弱也会患高血压。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贫血就不患高血压,“我是贫血,怎么会有高血压”这是认识上的错误,贫血指的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而高血压则是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力超过了正常标准导致。这完全是两个病,贫血者也有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血压也可能由于其它因素导致贫血。

2.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

有的高血压没有任何症状,无头昏头痛等不适,照常吃喝拉撒睡,但却不知道血压高了在持续对血管造成伤害,只是没有感觉而已,更有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如冠心病、肾病等等,这只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已,因此即使早期高血压没有症状,但确诊之后仍然需要按照医嘱服药。而且无症状的高血压往往没有重视,而在突发情况如过度高兴、悲伤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脑溢血。

3.中午是血压的高峰期?

很多人在中餐后昏昏欲睡、头昏脑胀等表现,所以就误认为这阶段是血压高峰期。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天中血压会有两个高峰阶段,它分别是上午的8-9点下午的4-6点,这阶段血压会有明显升高表现。而所谓的正午阶段,其实正是血压相对平缓的时期。而中餐后昏昏欲睡,感觉疲倦,是因为午餐后人体全身的血液大部分集中在消化道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而出现头昏和打哈欠。

4.血压平稳后,就能停止用药?

高血压一旦确诊之后,就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控制。用药后血压恢复平稳状态,但这是药物在体内分解后的发挥作用的结果,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对高血压控制非常不利,甚至可能因此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出现。

所以,对于各位高血压患者而言,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来服用药物,特别是在血压控制合理时,应遵医嘱,切勿随意增加减少药量,以免导致血压异常波动。

顺便说一句,高压高、低压高、压差大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有的只是高压高,如160/70mmHg;有的只是低压高,如140/95mmHg;有的高压低压都高,如170/98mmHg。高压高常常提示心脏不好,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低压高常常提示血管不好,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一般情况而言,一轮两次推动血液前行的力量,往往是心脏给力第一次够,血管给力的第二次就相对减弱。而压差大是因为血管弹性被破坏加重要靠心脏射血,数值很大,血管给不出力了,数值很小。这会导致心脏的负担重,逐渐的心衰就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