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起兮尘飞扬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沙尘暴铺天盖地,一夜之间,黄沙蔽日。

有人说头天(20211314)是“一生一世”,第二天就是“天荒地老”;头天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天就成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灰头土脸闯天涯”。

1.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来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最大的危害是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并且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移动,携带着砂砾,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只有当强风把足够的沙尘刮到天空,大气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时候,才称得上沙尘暴。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1)地面的沙尘物质,地面上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空气状态不稳定,这是沙尘暴形成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加之地面存在的沙尘物质和环境中大风的作用,这样容易形成沙尘暴。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风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土壤、黄砂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当干旱少雨且气温变暖时,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这样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就会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

2.沙尘暴有什么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无论是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还是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方面,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1.健康方面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与其粒径和形态有关:组成雾霾的颗粒物以PM2.5为主(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能够直接进入、附着在气管、支气管,甚至直达肺泡,诱发感染、炎症或者免疫反应,甚至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疾病的发生。而沙尘暴颗粒物要大一些,一般直径在PM10以上。PM10吸入后,沉积在上呼吸道,同时通过纤毛运动,随着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这些颗粒物会对上呼吸道产生刺激,破坏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引起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事实上,沙尘暴也有PM2.5,因此会对上、下呼吸道产生双重打击。另外,沙尘颗粒物沉积在皮肤上,使皮肤腺和汗腺阻塞,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皮疹;颗粒物进入眼部,引起眼部异物感、流泪,甚至发展为结膜炎等眼部疾患。

沙尘暴混杂有大量花粉等过敏原,从远方传至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沙尘天气时可能会出现许多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沙尘暴还混杂有大量细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随沙尘进入机体可导致相应部位感染。如进入上呼吸道可以导致细菌或病毒性鼻炎、咽喉炎,进入下呼吸道则可以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进入胃肠道、眼睛分别可以导致胃肠炎、结膜炎等,同时感染会引发原有慢性疾病的加重。因此,沙尘暴被认为是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曾经有报道,受沙尘暴影响,一地市民感染“链球菌”数量激增。

紫外线有消菌杀菌作用,沙尘暴会影响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使致病菌随空气进行传播。同时,紫外线波长在290~315nm范围内,可促使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能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所以,经常发生沙尘暴的地区,会导致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上升。

吸附在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机物,具有很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沙尘暴天气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频发,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沙尘暴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当沙尘暴出现时,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们心理产生不适感;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感到头痛、恶心、烦躁。其次,沙尘暴来袭时能见度较低,光线阴暗,使人产生压抑感、恐惧感。

2.2.生态环境方面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3.生产生活方面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

2.4.生命财产方面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武威、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武威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2.5.交通安全方面

影响交通安全(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3.沙尘暴来了个人怎么防护?

3.1.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3.2.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

3.3.保持室内湿度、注意皮肤保养,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在沙尘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此外,还要及时清洗面部,做好补水保湿。

3.4.多喝水多吃水果,沙尘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也就“上火”,机体缺水还可出现排便困难,引起痔疮、肛裂、便血。建议多饮粥类、汤类、茶水、果汁,增加机体水分含量,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

3.5.沙尘天气护眼尤为重要,防风镜可减少风沙入眼,风沙吹入眼内会造成角膜擦伤、结膜充血、眼干、流泪。一旦尘沙吹入眼内,不能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几滴眼药水,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3.6.尽量避免外出,吸入过多沙尘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小孩、老人和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危害较大,应减少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回家要及时清理鼻腔。必须外出时尽量少步行和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下逗留。

3.7.将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

写到最后,我不禁想起了唐朝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时,只有风儿没有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