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剂,是一种掺杂了剧毒物质二噁 ( 恶)英的高效除草剂,因其容器图案为橙色条纹而得名,号称“世纪之毒”。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将橙剂作为生化武器大量喷洒。60多年过去了,遗留在越南水源和土壤中的橙剂在自然界循环,至今仍未消除有毒物质污染,贻害广泛。越南数百万当地人民因此致死、致残和致畸。参加越南战争的美国军人也深受橙剂毒害,引发各种恶性疾病。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严重违背人类良知,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战争中,越南军人善于隐藏在茂密丛林之中打游击战,使美军炮火无处下手。美军因此伤亡惨重,只能被动防守。为扭转战局、切断越南军队供给,美军决定设法清除越南山区密林造成的视觉障碍,从而便于侦察机的侦察行动,使越南军队完全暴露于美军火力之下。因此,美军制定了“除草剂作战方案”,开始实施“牧场手行动”。该行动从1962年开始直至1971年结束,大量橙剂被美空军低空缓飞的飞机喷洒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部分地区的森林、田野和农田中,致使遮天蔽日的丛林顷刻枯萎,水稻等农作物大规模枯死。橙剂的使用,一是让越南军队丧失在广大农村活动的基础,在战争中失去优势;二是令农民无力自给自足,被迫前往美军控制的城市,是美军强制将农民驱离农村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对来自各界抗议使用橙剂问题置若罔闻,仅宣布停止在美国本土使用,在越南战争中持续使用长达9年。 橙剂毒性是氰化钾的130倍、砒霜的900倍,能引起DNA突变致畸或致癌,也会诱导淋巴细胞死亡并破坏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其主要成分二恶英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能通过食物链在自然界循环,半衰期为9年,一旦进入人体后将长期存在于人的肝脏、血液中,至少需14年才能全部排出。有医学报告表明,橙剂与白血病、皮肤癌、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死亡有关。 越南战争中,美军使用橙剂作为生化武器导致的“橙剂后遗症”,严重危害了越南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致使大量曾在越南作战的美国军人备受病痛折磨。 战争期间,美军在越南施放化学毒剂19905次、约8000万升,仅越南南部地区就有306万公顷(占越南南部总面积近25%)遭到破坏,平均浓度超过美国农业允许使用浓度的17倍,其中61%是二恶英含量多达366公斤的“橙剂”。该地区被喷洒2次以上的面积占86%,被喷洒10次以上的面积占11%。据越南橙剂受害者协会中央委员会和越南红十字会统计数据显示,战争期间橙剂直接或间接导致了40万人死亡,造成身体健康受影响的越南人数达到300万人。其中,至少有15万名儿童先天畸形,包括失明、腭裂、智障、疝气、多指(趾)等。越南战争中橙剂受害者问题,如今依旧是越南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越南战场回国的美国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因橙剂毒害引发心脏病、白血病和癌症等各种恶性疾病,后代新生儿遗传缺陷发生率、死亡率较高。1978年3月,一部曝光橙剂危害的名为《橙剂:一种毒气》的纪录片在美国一经上映,立即在越南战争退伍军人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1979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老兵提起大规模集体诉讼;1984年,美国政府为此成立专门赔偿基金。 橙剂不但让两国人民身心健康饱受摧残,还使越南当地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打击。橙剂造成越南20000平方公里山地丛林、近1000万公顷农业用地被破坏污染,3000多个村落被损毁。直至今日,一些树木虽再度复苏,但橙剂中的二恶英已经深入水土无法清除。战后许多越南人回到此地工作,在基地周围的池塘和沟渠中捕鱼,致使致癌致畸情况多发,原因是当地鱼类的脂肪和内脏中也累积了大量二恶英。此外,喷洒区的物种也几乎遭到灭绝,如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喷洒过的森林中只有24种鸟类和5种哺乳动物,而相邻未被喷洒的两个森林里分别有145种和170种鸟类、30种和55种哺乳动物。 生化武器以其杀伤力大、波及面广、成功率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历史上多次被用于战争。它的使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无疑是战争史上最黑暗的一面。越南战争橙剂污染事件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将生化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化武器具有不断迭代更新的形态结构和杀伤性能,包括基因武器在内,以改变生物病原体及其毒素的某些特性,更难预防、诊断和治疗。虽然《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规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禁止制造和使用生化武器的基本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化武器发展已退出国家间政治博弈舞台。由于生化武器项目较难察觉,且国际监督有效性有限,一些国家暗中开展生化武器研究情况依然存在。生化武器仍是国家安全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我们应加快建立国家生物化学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形成国家紧急储备和动员机制,打造装备精良、机构完善、军民一体、及时有效的医学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作为生化污染应急处置与减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生化信息支持系统和高新技术平台建立。当今社会,信息资源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许多国家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对预防生化武器扩散进行核查、评估和远程遥测。由于生化安全涉及生物学、化工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等多个学科,以及计算机、信息、通信、传感器等多项技术,因此,为有效推动这一领域发展,我们应重视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通过建立生化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起预警、监督与管理等信息技术体系,确保我国生化安全防御和处置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让生化防御成为国防教育重要一课。生化安全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不只是科学家或国家的事。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将生化防御纳入国防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专业人员在校教育和民众成人继续教育。因此,我国应加速构建生化防御知识教育培训体系,集技术培训、演练评估、咨询帮助于一体,并通过重点城市防御和应对演练,磨合部门间、组织机构间的协调性以及检验预案,以此提高全民综合应对生化武器投放的自救能力和清理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门学习培训,避免由缺乏专业知识带来的决策失误,提高自觉应对生化安全风险的施政能力。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3月1日第7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