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大叔自学中医多年,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中医,治好了家人的病

 九州好人 2023-03-01 发布于辽宁

50岁大叔钻研中医十多年,每天一有时间就看中医。

中医成了他唯一的爱好,他最近主要看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的书是包含了中西医理论和实践。

大叔说,张锡纯的书要看十遍八遍,有时候甚至更多,总之和经典中医理论书籍是一辈子要看的书。

张锡纯是清末人士,曾经考了两次科举都没有考上,愤而改学医学。

张锡纯家境较好,较好的家庭氛围养成了他宽广的视野,所以他有句名言叫:“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对这句话,大叔十分推崇,经常挂在耳边,好像自己也要有大的愿力。

除了张锡纯,大叔还看经典的中医著作诸如《内经》、《伤寒》、《金匮》、《本草》,这些应该是所有中医人的必读书籍吧!

文章图片2

大叔能把这些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句随口念出来,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又如: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有时还会以考核的口吻问我们。那样子有点像孔乙己在询问“回”字有几样写法。

至少在我看来,他身上有些古代书生的迂腐样子,但他要比孔乙己高明得多。

我本人也喜欢中医,但没有那么痴迷,只是有空翻一翻。而他则每次上下班都要提一个黑布包包,里面经常装着几本中医书。

文章图片3

在一起时,除了讲张锡纯,也说刘渡舟、胡希恕等这些中医大家。

当我问他,你了解倪海厦吗?就是那个中医鬼才。他说知道一点。其实在我看来,倪海厦的功力要比刘渡舟更厉害。

倪海厦号称中医鬼才,曾经在高中时候,凭一部《医宗金鉴》用三个月时间治好了姐姐多年的妇科病,后来更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在30岁就开上了法拉利。

大叔竟然不了解倪海厦,这让我有些诧异。

对于经典伤寒论,他能倒背如流,经常考我们,把我们问的哑口无言。不仅如此,他经常看医案。

文章图片4

大叔说,学中医,我们不仅要看经典,看名家,最主要是要实践。怎么实践呢?

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去医院跟教授实习的机会,那就在自己身上试药,试方子。如果有亲友愿意配合的,也可以在他们身上尝试,要大胆地尝试。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看医案,大量的名家医案能训练自己辨证论治的本事。

大叔告诉我,看医案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先看病人症状介绍,然后拿一张白纸,根据自己的分析在纸上写下方子,最后再和医案下面的附方核对。

这样反复多次的下来,医技大涨,大叔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舌苔、面色、脉象等来判断这个人属于什么证,该用什么方。

文章图片5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说他经常肚子冷痛,稍微受凉一点就拉稀,吃的东西凉一点,或者吃点辛辣的、不干净的,就跑厕所拉稀,发病有一段时间了。

问了大叔,大叔看了舌苔,说是太阴脾虚证,用附子理中汤。

我朋友说不想喝汤药,大叔说那就吃一个月的附子理中丸。

果然,朋友吃了几盒附子理中丸后,肚子暖烘烘的,怕凉拉稀的情况就好多了,又吃了一段时间身体便慢慢恢复了。

我们都很感慨大叔医术高明,大叔却笑笑,这算不了什么,小意思了。

前段时间我在看医宗金鉴,推荐他也看。

他跟我说,看不过来了,能把手头这几本书反复地看,反复地记住就不错了,我一看他那里还是那几本书,一个是刘渡舟的、一个是张锡纯的。

我很佩服大叔的定力。能专注地干一件事情,不追求名利,只是忠于自己内心的兴趣爱好。

他说他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他不喜欢交际、不喜欢看电视剧、看电影,甚至新闻娱乐也看得很少,唯一的爱好就是中医。

他本来是学化工的,后来娶了个媳妇是搞中医的,耳濡目染之下,渐渐地爱上了中医,现在他媳妇已经是中医主任医师。

刚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他还经常问媳妇儿一些专业的问题,现在自己出师了,也就很少问了。家里人,包括自己的老妈、兄弟、侄子有什么病痛都是找他解决的。

老妈经常腿疼,他用十付汤药治好了老妈多年的老寒腿。去年年底的时候,全民疫情感染,他用麻黄汤加减这个方子把家里人的疫情感染给治好了。

这时候,他媳妇的作用反倒不明显了,他成了家族里中医的权威。

文章图片8

大叔做事专一,兴趣专一,一生只爱中医,从一而终。他说,这辈子能把中医搞懂一点,就很不错了,不追求要靠这个生活,只是兴趣爱好而已。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用心、用功、专一,不成功反而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