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亮:传承蓝靛非遗文化

 雨雾迷朦 2023-03-0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蓝靛是过去用于染布的一种原料,制蓝靛工艺是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当今青年对制靛工艺知之甚少,已致没有一个懂得制作过程,这一传统工艺将面临濒危失传。然而在江永县夏层铺镇汉江源村的大瑶山里却有一位退休老师能熟练地掌握这项制作技术,传承着这项民族民间文化。

图片

江永县蓝靛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唐亮

唐亮是江永一中一名退休教师,今年63岁,自小生活在素有蓝靛制作之乡的夏层铺镇汉江源村。汉江源村地处湘西南都庞岭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特产十分丰富,一个小小的山村,竞有20多口制作蓝靛的靛潭。唐亮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蓝靛制作能手,每年都要制作二十多潭蓝靛出售。从小就看着祖父和父亲制作蓝靛,深受蓝靛制作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唐亮高中毕业回家就能独自操作蓝靛制作。但是他对蓝靛制作并不满足现状,又师从村里有名的蓝靛制作高手李仁才、谢盛丰,并且把自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蓝靛制作里面来,因此,在祖传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完美,掌握了蓝草栽培用肥,泡制蓝草用水要求,靛潭建筑位置,蓝草浸泡时间,制作用灰质量及数量等蓝靛制作技艺流程。在当时的年代,蓝靛竟有五六家染布作坊争相购买。
蓝靛是过去用于染布的一种原料。江永蓝靛制作所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都庞岭山区,尤以夏层铺镇汉江源的瑶民居住地为盛。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祖先们利用南方山区温润气候种植蓝草,制作蓝靛,卖给染布作坊,用以印染家织土布。
蓝草又称板蓝根,山蓝属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均可制成治疗感冒、腮腺炎的特效中药物外,它的另一特大功效是用来加工制成染料靛泥,能让染色后的服饰布料色质鲜、质期长、质感好、防霉透气、不易褪色,无化学污染。

图片

生产蓝靛的原料——板蓝根

图片

整理人工种植板蓝根用地

图片

采收用于制作蓝靛的板蓝根

盛夏进入雨水充沛期,蓝草生长茂盛,叶片汁液充足,到了大暑立秋边便可采摘叶片,制作蓝靛。制作染料蓝靛需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如采摘、下坛、捞渣、洗灰、搅拌、沉淀、出靛。
首先清洗制靛专用的大池子,也称靛池、靛坛,大池子深约1.8米,直径约2米。用清水将靛池清洗干净,再将采摘的叶片放入到池内,用清水注满靛池,浸泡三天三夜(冬天需多浸一两天)。经过浸泡后,池里的蓝叶蓝靛色素全部分解到水里,待池里的水变成蓝色,发出蓝靛清香味,再将大池子里浸泡出蓝汁的叶片残渣用竹枝制成的捞网捞出。这时把备好的熟石灰按下坛叶片重量100:15的量洗入靛池,熟石灰要求干而细。洗灰后稍搅动一下,这时产生大量如豆腐脑状靛蓝物质,停3-5分钟后开始搅拌。搅拌时用蓝靛制作专用木耙头自上而下均匀“翻打”池子里的蓝靛汁,直至池子里浮起大量的紫色泡沫,翻打约200下即可。静置24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再进行水靛分离,将靛池子内上层的废水放出。靛池上下设两个放水口,上出水口主要排放废水,下出水口用于排放蓝靛。

图片

将浸泡的板蓝根渣捞出

图片

洗炭——用一定比例的石炭在池里清洗

图片

搅拌——用专用木耙头自上而下均匀翻打

排出靛池上端的废水后,留取底层的便是蓝靛。这时再把下出水口通开,把大池底半固态蓝靛汁过滤到另一个小池。在小池里蓝靛液再次沉淀后将小池里的水放出或舀干净,剩下半固态蓝靛汁就是蓝靛,即用于染布的蓝靛成品。

图片

蓝靛池里的蓝靛

图片

收蓝靛

为了抢救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近年来,江永县开始对瑶族蓝靛制作传承人情况多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积极申报,2016年,唐亮有幸被列入县级蓝靛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名录。

图片

唐亮研究收集蓝靛资料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让传统的好东西继承下来,薪火最好越烧越旺。”作为江永县唯一的蓝靛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唐亮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从学校退休以后,唐亮回到家乡汉江源村定居,重拾蓝靛制作工艺,自己买来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工具开始对蓝靛制作进行收集整理,编著《江永县蓝靛制作传统工艺》一书,目前收集相片千多张,影像资料100多分钟,并向各种媒体宣传推广江永县蓝靛制作传统工艺;积极发展蓝靛制作传承人,免费向前来求学的爱好者传授这一即将流逝的民间技艺。同时,他也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与到挖山锣鼓歌、瑶族山歌、木桶制作、传统酒曲制作、扎染印染工艺等资料整理方面,为江永的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余热。

图片

记者:游康生

编辑:唐雪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