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林:就算没有西来的科学,中国最终也要发展出现代科学

 智汇百川 2023-03-02 发布于河北

今天,看到头条“反朴”转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评吴国盛著《什么是科学》(商务印书馆)的文章。我很赞同刘先生的看法。

首先,对科学史做比喻,刘先生认为“河”比“树”更合适。我也认为科学应该是各条涓涓细流汇成的一条大河,而不是从某一根部分叉的树枝。

文章图片1

其次,刘先生提出商榷的是关于叙述科学史的逻辑自洽问题,尤其当说到吴国盛在其书的前言中有“今天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东西本来就是来自西方的,要理解什么是科学,就必须回到西方的语境中”之句,刘先生很委婉地指出:“笼统讲我也是赞成的,就现实社会需求而论我也支持由此而推导出的一系列操作性主张,但细究起来,就不能认同了。”

为什么细究起来就不能认同了呢?刘先生说吴的说法暗含了“西方科学正宗论”,他说希腊的确汇入科学这条大河的水多一些,但它还是支流。

我之所以感兴趣也赞同刘先生这些观点,是因为我认为即便没有西方科学,中国迟早也会发展出现代科学,不管迟一千年或者两千年。因为有一个东西是东西南北的人共有的,那就是生活需求。我们的所有科技发明都源于人有需求。

只不过东西方走了不同的路子,中国有的是从宏观到微观,西方走的是从微观到宏观。这两者迟早是要汇合的,实践表明从微观出发距离现代科学更近一步,如此而已。

文章图片2

古希腊学者也很在意宏观上如何解释宇宙,他们仰望星空,但他们的落点在微观上。比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即便柏拉图的理念相当于一枚思想原子。按这个思路,两千来年后,人们真的确认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数真的成了描述宇宙结构的工具。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家们的起点并不低。他们认为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他们用道和阴阳解释现实世界,虽然也提出了精微之气的观念,却没有继续追究这精微之气是不是一个实体的东西。

问题在于后来的中国人认为先贤们已经揭示了宇宙的全部真理,后学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注释经典上而不是继续追寻宇宙的结构和运行的本质即规律。在中国人看来,所谓的学问就是对先贤们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图片3

有趣的是,中国人最讲究实用,却没有发展出最实用的现代科技。反而是希腊人总喜欢想入非非,结果最先接近最实用的现代科技。诡异的点在哪里呢?在中国人认为用道、阴阳、五行解释宇宙就够了,没有必要总在那里仰望星空。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放有用的事物——人际关系的研究上。孔夫子的“仁”,就是人人都要处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整个社会,各就其位、各安其分,这个社会就和谐了。统治阶级把孔孟之道拿过来,重新包装一番,构建起了一套统治术的理论。而且认为只有这个理论才是正宗的、高贵的,其它都是邪门歪道,故科举只考孔孟之学如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墨子一派因此逐渐没落,被蔑视为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其实,墨家学派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不亚于同时代的希腊人,但他们没有发展的机会。

文章图片4

当然,我们不能说儒家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根子还在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人们只要天下安定、不误农时、勤劳耕种,生存是没有问题的。人们对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愿望不是很强烈,安于现状,过小农经济的日子也很幸福。西方世界不一样,他们必须出海交易、必须打仗才能获得财富,这就刺激他们的获得财富的欲望无限膨胀,战争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须。也就是说,他们的需求对他们想改进技术的刺激更大。如果墨子生在西方,它的学派一定是引领西方科技的先圣,不会亚于亚里士多德们。

有人会说,中国也面临着此起彼伏的战争啊!为何没有刺激需求呢?中国的战争,除了抵御游牧民族周期性的侵扰外,就是内部的改朝换代。

我们在中国的史书上看到的是浓缩的历史,看起来好像天天在打仗似的,其实和平的时间还是长于战争的时间。而且,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后也模仿着中原农业文明,也学习继承了中原文化,包括孔孟之道为基础的政治文化。他们的学者一样把中国先贤的思想当成了唯一的学问,一样的把墨家学派的东西视为奇技淫巧,他们也没有在科学技术的路上去花过太多力气。

一句话,古代中国社会总体上的稳定性超过西方社会,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强烈。但是,慢不等于走不到位。总有一天中国人也会发现分子、原子、电子、质子这些东西,也会发明电器,一旦用上,尝到甜头,那就一发不可收拾。

回望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并不慢,和西方处于同一水平。后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的稳定性增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慢起来了,说白了需求不强烈了。

这就存在另一个问题,社会稳定不好吗?这显然不是!我绝没有这个意思。好是价值判断,慢是效率判断。好,这里是指一个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安稳感、和平感。人们认为安稳、和平的社会是好的社会,安稳了、和平了,只要勤劳耕种、纺织、渔猎、放牧,就会过上安稳、和平的生活。那时的人们没有我们今天体验到的现代科技,也就不可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另一种获得感。我们不能强迫古人能感受到我们今天对科学技术的感受不是?

我们注意到,老子很向往的那种鸡犬之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生活,古人把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生活想象的很美好,如中国的尧舜时代,西方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当代人住着洋房、开着汽车、玩着手机还天天抱怨这不幸福、那不幸福,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图片5

如果没有西方科学技术,今天的人们都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和平的生活,你能说人们就不幸福吗?

如果一边是安稳的、和平的、不为衣食而忧的,还可以追求个人的兴趣(例如琴棋书画)的生活;另一边是人们过的是拿着高科技武器天天打来打去,每个人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钟是不是还存在的生活。你选择哪一种生活呢?

我说的意思:科技不是决定幸福的因素,但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幸福感。

中国人就是这样,科学技术方面是比西方人慢了几步。但只要接触到科学技术,中国人就很快就把它溶解在自己的文化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可以预言,过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像没有缺失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一课一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些人还在争论,元朝是不是中国的朝代,清朝是不是中国的朝代,太狭隘了嘛!如果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说不定元朝再存在100年蒙古人和汉人都分不清了。如今,满人在哪里?和汉人融为一体了嘛!满汉真的一家了嘛!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了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不信我们假设就弄一批牛皮哄哄的央格鲁昂撒人来中国生活三代,你看他还剩多少昂撒人的味道。这和移民国外的中国人不一样,四、五代了都还记着自己是中国人。

由于中国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别的民族的文化一直在给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胡服骑射不是传为美谈吗?唐朝不是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为人称道吗?好像李渊一家也不是纯种的汉人吧?

许多人骂清王朝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清王朝也没有拒绝接受西方的科技嘛!不是有师夷技以制夷吗?师夷技不就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吗?学来了不就是自己的了吗?吵什么呀!

而且西方科学的概念不等于现代科学,西方科学只是汇入现代科学河流的一条水量较大的河流。中国虽然没有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但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中国科学也是汇入现代科学河流的一条支流,否则李约瑟拿什么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呢?

我们今天有了科学技术的加持,有条件既安稳、和平,又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这不是当然应该的,是几代中国的先烈们通过巨大的自我牺牲为我们挣来的,也是我们勤劳勇敢挣来的。对此,我们只有两个字:珍惜!

文章图片6

总之,我相信,就算没有西来的科学,中国最终也要发展出现代科学。只是我们这一代可能赶不上而已。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