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假之间的唐寅丁云鹏,明清之间的「带货小哥哥」

 画游记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艺海藏珍——历代绘画精品展·人物篇》在元旦前就开始了,我匆匆去看过两回,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有不少没见过的藏品,值得再多去看几次。

元,佚名《四烈妇图册之李氏断臂》

元,佚名《四烈妇图册之渐台避水》

元,佚名《四烈妇图册之刺虎救夫》

这套元画五年前在艺苑撷英特展见过,不过彼时灯光昏暗,看不大清楚,这次的灯光就好多了。都是比较著名的古代烈女故事,过去的楷模,除了救夫的那位,现在看都是愚妇,就不赘述了。据说本来共七页四图,但《婕妤当熊》已失,后面还有明代张弼、吴宽跋,前有姜立纲引首,这次都没有展。

画的山水背景都画得不错,多有南宋李唐刘松年风格,刺虎一开的枯树,甚至有北宋李郭味道。不过画中人物较一般,有的线条都没画清楚,两匹马画得还行,老虎则像玩偶似的。其实上博那件元代《白描群仙图卷》里的老虎也是,所谓情态可掬,会不会是因为到那个时候中原已经很难见到老虎?每页对开的楷书写在洒金笺上,《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说也是姜立纲手笔。

据广东省博物馆的预告,下半年会举办一个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广东的宋元书画本就寥寥可数,这套元画是否还会参展呢?

明,唐寅《竹亭高士图》

初看网图我颇有些怀疑,不过看到实物反而觉得还不错,就是品相太差了,皱褶太严重,此画大概超过十年没展了,其实绢画太长时间卷着不一定是好事。树石的画法是唐寅的,人物画得也不错,题字也可以,按所写的时间,是唐寅极晚期作品,但用笔又偏工细生涩,看真存疑吧。吴湖帆旧藏。

明,丁云鹏《人物图册》

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套白描作品,细致入微,飘舞的衣带与九歌图相若,屋瓦用墨从浓到淡渐次渲染,非常用心。不过丁云鹏作品罕见这种正统白描风格,而且丁的人物毛发会画得更细。此册有些人物开脸较呆板,水平未达仇英,接近尤求,也与尤的风格相类,或是尤求作品被改款也有可能。此册所绘成仙故事,馆方说或是《淮南子》作者刘安的门客“淮南八公”,不过画面具体故事则不清楚,古代成仙故事太多,跟上博那卷《群仙图卷》一样,逐一考究出来可能够写一本书了,但看人物服饰,终归是道家传说。丁云鹏是佛教徒,所画多是佛教人物,经常款书佛弟子,会不会专门画道家成仙故事,也是一个疑问。广东省博物馆有三件丁云鹏在展,其中至少《玩蒲图》是比较靠谱的真迹,也可以对比着看。

清,佚名《货郎担图》

货郎就是古代走村串巷的带货小哥,最受妇女儿童欢迎,宋以后很多这个题材的作品。这件我也很喜欢,馆方定为清画,我觉得可能是明画。非常大的立轴,人物及货担百物的描摹工细,有宋人遗韵,大概是照着宋本摹的,人物开脸犹存宋韵,特别是小孩,近苏汉臣《秋庭戏婴图》,未见清代呆板面貌,货物也没什么晚近的时代特点。背景比较特别,左上方加了个云间宫阙,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含义,大概是以不同古画为母本拼凑的。广东省博物馆的红楼梦展有一件国博的明代货郎图,可以对照着看,背景少一些,时代可能还要晚一些。

明,陈洪绶《松阴高士图》

较典型的老莲人物画。

明,陈洪绶《佛像图》

这件我就不太敢认,太呆了,老莲会用这样的线条?

明,郑文林《群仙图》

浙派的精品,不过已经是明中期了。

明,张风《微吟图》

书画都挺好的,逸笔寥寥,有点像唐寅的风格,不知道为什么书画鉴定小组有几位却看伪。

清,华喦《桐荫论道图》

华新罗的精品,见过几次,背景全用逸笔,潇洒。

清,黄慎《钟馗图》

黄慎这种开脸始终喜欢不来。

清,永瑢《临宋太祖蹴鞠图》

此图传是苏汉臣作,上博有一件钱选款的摹本,此本又不知是据何所临,连董其昌的题跋也一并临了,虽然临得很不像。

明末清初,顾见龙《仿李伯时笔意图》

这个跟李公麟好像关系不大吧。

清,姜浤《秋林雅集图》

这件画得挺好,但不知道秋林雅集是何典故,人物形象接近西园雅集。

清,高其佩《洛神图》

用指画那么粗的线条来画女神,不容易。

清,黎简《罗汉图》

学晚明变形风格,得其意。

清,王素《八仙图》

自称用唐解元笔法,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感觉晚清的职业画家基本上就没见过几幅前代真迹。

清,焦秉贞(款)《宫廷人物图十二条屏》

占了一堵墙,应该是作坊的出品,房屋的透视效果有晚清特色,人物造型倒是明代的,内容其实跟宫廷没关系,大概是郭子仪拜寿,该题材在潮汕工艺品中较常见。

清,苏六朋《园居闲适图》

展览中最多的就是苏六朋的作品,可以算半个个展了。从这些大轴来看,他能在晚清的广东达到这个水平,非常不简单,简直是广州的仇英了,山水背景画得特别好,只是人物开脸缺少美感,可能与时代审美有关。

清,苏六朋《洗砚图》

清,苏六朋《牧之隐竹图》

清,苏六朋《文会图》

清,苏六朋《文姬归汉图》

人物古古怪怪的,不知道摹自什么版本。

清,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寥寥数笔,真不错。

清,蒋莲《达摩图》

蒋莲的东西也非常多。

清,蒋莲《啖荔图》

自题仿元人笔意。

清,蒋莲《眠琴绿荫图》

清,蒋莲《仕女图册》

清,苏仁山《五谷熟成图》

苏仁山的也颇多,但实在欣赏不来这种“版画”风格。

清,费丹旭《洛神赋图》

楷书的洛神赋还挺不错,线条也可以,但晚清这美人脸爱不来。

清,改琦《修竹仕女图》

自题摹六如居士粉本,这开脸估计摹的也是个赝本。背景尚可。

清,何翀《松荫谈道图》

何丹山画师华喦。

清,余菱《人物图》

余菱是苏六朋妾,画风近夫。

清,任熊《人物图册》

很好玩的一套册页,画古代各种人物。

清,许祖庆《百儿嬉乐图卷》

画儿童的各种游戏,与今天沉迷电子产品的小孩真有天壤之别。

清,姚历山《人物图卷》

乾隆年间的作品,无论是建筑还是人物,都极具清代特色。与徐扬那种写实的作品相比,显得很质朴。

清,崔芹《山水人物图册》

崔芹学画于何翀,所以风格也近似华喦。

清,居廉《嫦娥图》

居廉这次的几个人物倒是有几分可爱。

清,居廉《采菱图》

清,樊沂《山阴修禊图页》

山阴?人好像少了点儿。

清,佚名《听琴图》

学仇英的青绿山水人物,有项元汴的天籁阁伪印,竟然没有仇英伪款配套。

清,沙馥《访友图》

清,钱慧安《进履图》

自题仿新罗山人笔。

清,汪浦《童戏图》

汪浦是寓居广州的安徽画家。

清,任颐《老子出关图》

就以这件任伯年结束吧。人物画比山水画的欣赏门槛更低一些,基本上每件作品都有个故事,馆方如果能把画面故事加以说明,或能吸引更多观众。当然,广州艺术博物院最近几次的展陈、灯光、释文、图册、线上展、配套活动等等都已经成为一种标杆,这背后的付出其实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希望未来新馆建成仍能延续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吧。说句题外话,真不希望改掉“博物院”这个名字,中国“美术馆”何其多,“博物院”又有几个?

●《艺海藏珍——历代绘画精品展·人物篇》

展期:20211229——2022330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