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0. 来,一起做一份职业规划

 火日立加煤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过年期间一直在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当然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思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这个问题,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话不要麻烦,咱们直入主题,抛砖引玉分享给大家。

对于个人来说,职场的发展无外乎金钱上的和能力上的。要想在金钱上有跨越式的增长,当然就和能力密不可分。另外,在职场中,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本质上来说,一个人赚更多的钱,实际上是因为自己为公司,甚至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成为了思考的出发点。

我认为要想创造更大的价值,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开源,节流,组织更大的协作(严格来说,这个分类法不算严谨,因为似乎不太符合MECE法则,即他们中有互相重合的方面,但是不妨碍它们仍然能一定意义上指导我们的行动)。

最近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异常火爆,这让不少人又开始再次思考:人工智能会影响哪些行业及其从业者?

去年,金融学家香帅老师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过一个结论:职场中有三种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分别是创意(创造性的阐释)、手艺(比如化妆)、和社交智慧(管理,组织合作)。这三个技能恰好和我想到创造更大价值的三个方面不谋而合。下面解释的时候,我就把他们融合起来说。

开源

我所谓的“开源”,就是为组织发现新的增长点,就是另起炉灶另起一项新的业务。具体来说,可能是新的产品,新的产品形态,甚至是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对公司来说,这是实现跨越线性增长的重要一环,是在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当然,这之中也有不小的风险。

对个人来说,“开源”所需要的就是香帅老师提到的三个技能中的“创意”

创意本身也不是玄学。创意是想法的组合,是观念的连接。所以说,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所在的这个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深入的实践。这样,我们才会在不经意中,迸发出一些好的,可实践的,有洞察的点子。这么说来,对所在的领域有足够的热情和喜爱也很重要。

开源的这种能力,对于团队的上层尤其重要,当然也对创业者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考虑的,往往不是管理,而是开拓业务,开拓全新的增长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可能就需要实践和读书两手抓。实践中积累对于事情的手感,在读书中接触到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新观念,这样才更容易碰撞出一些好的点子。

这些想法起初不需要多大,或许只是一件我们工作中可以尝试的新动作,新方法,也或许是一个对已有产品的一些更新。这些思考的积累和记录本身就非常重要,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节流

一个组织的业务逐渐成型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节流。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节流意味着优化流程,意味着节省成本;这其实也是一种变向的创造价值,而且是非常可控的,风险较小的创造价值的办法

如果说开源的创造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那么在节流这方面,每一个打工人都能做出贡献。

节流的本质,其实是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和反思。这与香帅老师提到的“手艺”很有关系。

我们课上讲过一篇Ted Talk,讲团队协作的Ted演讲者Tom Wujec提到公司中普遍存在两类技能,一种是specialization skills(专业技能);另一种是facilitation skills (没有找到太好的翻译,姑且称之为引导技能)。这里的节流能力,其实需要的就是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的specialization skills,也就是手艺和现场的经验。

具体来讲,节流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优化流程

不论你是公司的法务,公司的会计,还是任何工作流程上的一环,时间稍长,你对于你的工作流程就会非常熟悉,而且你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可以改进的空间

这时候,如果你能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推动与你相关的环节的流程上的优化,从今往后,在你这个流程上就会减少无数次可以避免的无效工作,你就是在为公司节省时间,节省人力成本,就是在创造巨大的确定的价值

这些价值,当然会在工资上有所体现,至少会在个人价值上有所体现。(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领导力和公司文化的问题,即你是否有站出来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意识;公司是不是有足够开放的文化能让每一个员工都敢于站出来主动解决问题)

最近看华与华公司去年年终演讲的实录,提到了他们的兄弟公司读客文化,他们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经营动作一共是4405个。他们的目标就是“把这4405个动作,通过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益化,把经营动作减少到3000个。

试想,公司的业务有几个能做到这样清晰的流程可视化?以及每一项业务或者产品有多么大的优化空间?这些改进都将会是巨大的成本节省,也是公司运营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

2.品控

再退一步,如果你不愿意跳出来承担优化流程的责任,节流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做,那就是品控。

品控,就是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到好上加好,进行“微雕”,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某种程度上,你在这一业务环节的稳定表现,远比你偶尔能有尚佳的表现要更有价值。稳定本身就是节省成本,创造价值。

一个成型的产品,能给用户提供稳定的体验并不容易。比如一个课程,不同的老师上效果不同,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上效果也不同。

所谓磨练专业技能或者手艺,就是要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产出更加稳定,而且整体质量更上层楼。

品控的本质就是标准化。比如前文说到的华与华,追求的是创意的标准化;那么老师追求的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标准化;球员追求的是球场表现的标准化。

标准化不是扼杀创意。从华与华的演讲中我得到一个启发:标准化就是把百分之一的优秀表现总结固定下来,成为接近百分之百的产出。这个课程,你给哪个班都能讲好。这个课程,哪个老师来都能讲得一样好。这些都是品控能带来的价值。

3. 帮助别人

在公司中,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创造价值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和同事同步信息。就这样一个小动作,都能为公司节省成本,创造价值。

这其中,形成自己工作流程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的意识非常重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意识”而不是要追求很多公司对于SOP的形式)。

你新来到一个公司,对于你要做的事情,你们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你们承担的责任,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一无所知,也没人给你讲。你反复试错,反复挨骂,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工资公司还是照发,某种程度上,这是公司人力成本的损失。

终于有一天,你理清楚了你要做什么事,以及怎么做。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新人,和你的境遇一样,也没人带他,也没人跟他讲他要做什么事情,他又得重新试错一遍。很多公司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和学习能力没有关系。很多大公司各种流程非常复杂,每一个新接触的人都得碰一鼻子灰。其实但凡有一个过来人带着,几分钟就能解决这个人一整天耗在那里的工作量。

你说公司花高价把这些人才找来,天天在公司的各种流程上浪费时间试错,这不是公司巨大的损失吗?虽然有所谓的培训机制,但是不少公司培训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远不如面对面就这具体问题,带着做一些工作有用。

这时候,你作为有心人,就可以出一份自己工作节点的SOP。

你把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固定下来,新人来了之后你可以把自己的SOP发他看看;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主动和他聊聊天,三言两语把他要做的事情以及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甚至等你哪天离职了,这份SOP依然可以放在共享空间给后来人参考,甚至成为以后公司人力培训的一部分资料。他们就又能在你的已有经验之上继续探索。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成本节省。

很多时候,明明就是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事情,就是没人说。明明无数人犯过的错,非要让所有后来人再犯一遍也没人提醒,这是件很愚蠢的事情。相反,你主动来做这件事,不过是张张嘴,举手之劳。这同样是节省人力成本,创造价值。放心,你的这些努力都会被看得到,被你帮助过的人也不会忘记。

组织更大的协作

除了开源和节流,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创造价值的方式,那就是组织更大的协作。

一个已经成型的盈利的产品,可以扩大规模,而规模的扩大又会带来超出线性增长的影响力和额外的价值,同时也能让员工有更大的成就感。你如果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协作,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必然也会带来金钱上的跨越式提升。

开更多分店,更多分校,从一个小众产品发展成一个大众产品,这都需要组织更大的协作。而当协作需要扩大时,当然就需要有人来组织这个新的协作。这种机会来临时,你是否会是合适的人选呢?

组织更大的协作,其实就呼应了香帅老师提到的第三种技能:社交智慧。

要我说,组织更大的协作,这里也包含了两件事:一个是管理能力,另一个是拓圈的能力。

管理能力,或者说领导力,最重要的技能我认为就是上文提到的facilitation skills。Facilitation这个词的英文解释是make an action or a process possible or easier(让一个流程变得可能或者变得更容易)。

说白了,就是你作为领导,能不能让这个事情变得更丝滑,能让复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能让流程变得更清晰,能让每个员工的价值得以发挥,能让团队的工作氛围变得高涨。要我说,这也是判断一个领导是否具有领导力的标志。

领导地位不等同于领导力。很多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其实根本没有领导力。

他们不仅不会让员工士气高涨,反而每天就知道批评下属,把整个团队士气都治得低低的;不仅不会让流程清晰,反而因为自己解释不清楚事情而让团队反复出错;不仅不会合理分工,反而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截止时间到来才着急赶工。这种人看似也有不少年份的工作经验,实则他们只能自己单干,根本没法组织更大的合作,因为他们没有领导力。

一个团队中具有领导力的,往往是推动事情起关键作用的人。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你提出了一个关键提议;在大家思路一团乱麻的时候,你出来帮大家理清思路等等。

这些场景在生活中天天上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锻炼我们的领导力。当真有一天我们有了下属,事情交到我们手里时,我们能不能舒舒服服且高效的让大家一起把事办了。

另一方面,所谓拓圈的能力,就是能不能组织起来和不同圈子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公司不同部门的,也可以是和其他公司其他行业的。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平时要积极拓展弱连接(weak ties),多主动接触不同圈子的人,接触他们在做的事情,在可能的时候,就能进行破圈合作。


最后,如开头所说,所有的思考都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想清楚这些内容之后,对我们的行动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首先,开源,那就是多读书,平时多积累新点子;节流,一方面继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流程,同时多和别人同步自己的工作流程;最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磨炼自己的领导力,多和不同圈层的人沟通。

这三个方面,或许可以对我们的职场规划有所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