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我通常写完一篇新媒体文章后,会反复阅读且修改,至少5~10遍,有时甚至比写文用的时间都长。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修改文章的具体方法:
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一个核心观点,其他的观点都是由主观点延伸出的。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主题是《从0到1突破私教卡点,我都做对了什么?》3个小标题则是由核心观点延伸出的副观点,它们都是为核心观点服务的,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做法:至少阅读2遍,确定核心观点,然后确保各个小标题与主观点相符,没有跑偏。
框架没问题,文章才有修改的意义。否则,一切修改都是治标不治本。一篇完整的新媒体文章,通常包括:主标题、开头、小标题(至少3个)、血肉部分和结尾等5大要素。不少刚开始学习新媒体写作的人,容易在5大要素上残缺不全,不是少主标题、小标题就是少开头和结尾。记得之前我帮一位伙伴修改文章,他的文章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唯独缺少结尾,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读者体验感不好。针对刚开始学习的伙伴,可以列一个清单,修改时对照看看,便会防止丢失,等慢慢熟悉后,就可以一眼确定。具体做法:花1分钟左右,浏览全文,并注意是否5大要素都齐全。
因此,在看到标题时,可以先看自己是否有阅读的冲动,然后再通过爆款标题的方式:是否引发读者共鸣?是否设置悬念?是否借助热点等做打磨。标题字数最好控制在26~30个左右,同时突出重点关键词,抓住读者注意力。
可站在读者、写作者、平台运营等多身份的角度反复阅读,查看开头是否引向文章的核心立意?是否能激发好奇?若不能,便从开头技巧:故事型、提问式、痛点式等方面分析,同时发给小伙伴看,看他们是否愿意继续向下阅读,然后再做反复打磨。3)小标题:
a.查看小标题是否与主标题有关联性?
b.判断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式、递进式、问题式还是正反对比式的?
c.各个小标题是否字数一致或相近,读起来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自然顺畅?是否简洁有力?
d.把每一个小标题单独拿出来,判断其是否吸引眼球,戳中痛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e.查看小标题的排版是否足够吸引人,比如:加粗、字体、大小、居中、颜色等。
4)血肉部分:
通常文章的血肉部分,包括精彩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扎实的理论以及图片、视频等,修改时,先检查是否存在这些内容?
另外,案例是否与观点表述相对应?故事要多于理论部分,最好是个人践行故事,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说服力会更强;
最后,检查内容中,是否有金句和总结性的话语,且进行修改。
5)结尾:
a.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促使读者主动转发,从而提升阅读量,修改时,可以查看结尾是否总结升华,戳中痛点,引发共鸣?
b.结尾的字数不易过长,要查看是否逻辑清晰、语句连贯?是否紧扣主题?
c.过尤而不及,金句固然好,但结尾的金句,最好不要超过3句,不然会适得其反。
1)语言是否精炼简短?语气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错别字?错标点以及错语法?4)不必要的因果词、语气词、虚词、副词、无用的形容词等,比如,”我“、、”的“、”是“、”了“等,能删则删,文章干净利索,读者爽心悦目,心情舒畅。5) 要注意用一些必要的过渡词,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反之”、“既然……那么……”、“不仅……而且……”;注意用一些过渡的短语。如“一言以蔽之”、“综上所述”,以及一些过渡的句子或语段。这些必要的过渡,会使文章更加完整严谨。一篇优质的文章,不是一句话好,也不是一段话好,而是细节、整体上处理的都很好。
作家赵树理曾提到过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
许多文章,光看是不行的,需要大声朗读出来,你才能判断句子读起来是否顺畅?逻辑性是否强?用词是否准确?一般有三种朗读方法:你可以读给自己听,读给别人听,或者请别人读给自己听。
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也是我经常用的一招,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在改文章时,自己反复朗读,就能快速找出问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没有人写文章时,可以做到一气呵成,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创造出佳作。虽然改文是痛苦的,但却是每个写作者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因此,不要怕麻烦,要多一点耐心,修改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精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