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交大附中高三摸底考|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这句话对于我们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非常有启示意义

 老余话语文 2023-03-03 发布于江苏

【交大附中高三摸底考】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这句话对于我们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非常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这篇文章,如果要求同学和原文相对应,那么其实如果没有积累过这句话的同学,肯定没有办法得到正确的立意。

因为后面那句话是——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也就是说,作为君子来说,有事情的时候才会被表现出来,没有事情的时候君子之心是无法展现的。

那有了这句话,我们写作来说,其实就是说我们对于自我和外界的关系,就是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无时无刻表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在很多时候,他只是看似普通的人,而只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变得真正的厉害。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指我们对于“强大”本身的期待,要有所调整——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无时无刻表现出君子之风所指向的价值,那么第一会让一个人投入过多,第二,人的本身能力边界导致没有人能够保证这样一种呈现能够被实现

那么真正的君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和普通人一样的,只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让人变现出与众不同。

所以,作为君子来说,重点不是呈现不同,而是我们能够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上述的论点,其实我觉得没有看过后面一句话的同学,很难想到这样的立意。







但是单从这篇文章本身来说,审题难度也不是那么的大。

逻辑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前面半句,都是说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参与,后面,重点就在不留声和不留影这个角度了,我们有些行为是可以不对客观世界带来影响的

而题目里面又说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在行为构成中,一种是“表面消极和激进”,一种是对于结果衡量的“实质增长和贬损”

而风过不留声,本质来说就是“表面消极”的行为——我们做一件事情,未必一定要让客观事件发生改变。

因为客观世界的改变只是变量,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变量会带来增长还是贬损。

所以说,表面消极与其说是消极,不如说是一种克制

因为有些时候,当变量会带来贬损的时候,避免贬损本身,也是一种对于世界的贡献。

就比如,我们没有必要直接纠正控制孩子的行为,因为直接控制看上去是一种“正向的激进”,但是也可能带来贬损的变量——过分限制本身,会导致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表面消极,相对较好的克制,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当然,还可以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于表面消极,是一种美德和智慧。

因为过度的激进本身,可能会让我们过度关心“声”和“影”,而忽略了行为的实质。

所以,相对低调的行为选择,可能才是最有效的。

就比如说类似于“做好事不留名”这个是我们要追求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关注好事本身,而不关注“名”是不是会随着自己行为得到彰显。

从而避免异化——目的和手段的异化

这个角度其实也可以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