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输油泵操作、运行、保养与维护手册
2023-03-03 | 阅:  转:  |  分享 
  
输油泵操作、运行、保养与维护手册1.运行所需材料润滑油:油的型号ISO VG46最大油温( °C ):85驱动端所需量( liter )升:
9.3(主输泵)/ 1.5(给油泵)非驱动端所需量( liter )升:6(主输泵)/ 2.0(给油泵)2. 机组简介2.1 型号
说明泵型号:310DY470—HY 其意义如下: 310—泵流量为310 m3/h; D—多级泵; Y—输送介质为油品; 470—
泵扬程470m HY—航天泵产品标志。2.2 结构说明该型泵是一种两端支承、水平中开、四级、单吸的离心泵。主要由泵壳体、转子部件、
密封等组成。泵壳体:水平中开式,蜗壳沿着轴向分开,上部为泵盖,下部为泵体。泵的吸入口及排出口设在泵体两侧面,这种设计使转动部件的解
体更加简便。四级压水室蜗壳采用互成180度对称结构以平衡径向力,蜗壳材料为铸钢。可更换的壳体耐磨环可以防止蜗壳的磨损。转子部件:泵
的转子部件主要由轴、叶轮、卡环等组成。轴:轴材料为合金钢锻件经精密加工而成。叶轮:叶轮为闭式结构。叶轮设有耐磨环防止磨损。叶轮材质
为不锈钢,与轴用键联接,并用卡环和轴用挡圈分别独立地固定在轴上。密封:泵中开面采用密封垫密封。泵轴密封采用单端面、平衡型集装式机械
密封。轴密封冲洗根据API682标准中的方案11执行。联轴器:采用加长集装式金属膜片弹性联轴器,其加长段与膜片集成为整体,当机械密
封需维修或更换时,只需拆下中间联轴器即可进行,而不需打开泵盖或拆下进、出口管路。轴承:泵的设计确保转子平衡大部分的轴向力和径向力。
泵转子剩余的径向力由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承受,轴向力由非驱动端的四点接触球轴承来吸收。轴承润滑:轴承通过轴承箱中的稀油自润滑。
轴承中设有油环,油环的下部浸没在润滑油中,通过油环随轴转动,从而把润滑油带到轴承处。在轴承体上装有自动加油的恒位油杯。当轴承室内的
油位下降时,自动加油杯会自动将杯中的油加入到油室中,保证轴承箱中的油位处于正常状态。仪器仪表:机组配置了测温、测振、密封泄漏监测等
仪表。其中:测温仪表:在泵两端轴承及泵体、电机三相绕组及两端轴承上设隔爆型Pt100铂热电阻。热电阻输出信号为4~20mA电流信号
,并在泵轴承体上设有就地温度显示仪表,显示轴承体内润滑油温度。测振仪表:在泵两端轴承上设隔爆型振动传感器,输出4~20mA电流信号
。密封泄漏监测仪表:在泵两端密封腔泄漏管路上设有液位开关,输出为开关信号。3.机组起吊与安装3.1 机组起吊机组为整体撬装,起吊时
只能用底座上的四个吊耳来起吊整个机组,起吊时需注意:(1)起吊机组或机组中的某一设备时,要事先检查机组上的各种管路(密封冲洗管路、
仪表接线管路)是否妨碍起吊,如可能碰到吊索,应将其拆除,吊装完后按原样装好。(2)在起吊过程中决不允许吊在轴或轴上的其它零件上。(
3)在起吊泵时决不允许吊在泵两端的轴承体上。(4)起吊时被吊设备应基本保持呈水平状态。3.2 机组的安装3.2.1 泵进、出口管路
的安装在泵的入口管线侧,通常管路应避免突然的弯曲,因为这样会大大地增加管路的摩阻。在入口管线内的高摩阻是使泵有效的入口压力降低的原
因之一,低的入口压力会使叶轮的入口产生汽蚀。3.2.2管道应力检查3.2.2.1在电机轴上安装百分表,测量泵轴在垂直和水平面的移动
量。3.2.2.2通过拆除泵的固定螺栓来观察泵轴的移动,以检查管道的扭曲。每个方向允许有0.05mm 的误差。如果超过这个值,必须
对管道进行调整,杏则,有可能对泵有严重的损害。3.2.3机组对中主管道安装完成后,完成电机到泵的最终对中。机组轴的不对中会引起过渡
的振动,使得轴承产生不正常的磨损。为使机组能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精确的对中找正。在进行找正前要确定是移动泵还是要移动电机,一般是将泵
固定,移动电机来进行找正。★★注意:此机组电机为滑动轴承电机,在进行机组找正时,必须首先将电机进行磁对中,其对中工具为交付产品时随
电机所带的轴头保护器,将轴进行拔出或压入到滑动轴承标牌上所示尺寸。然后再进行找正步骤。不对中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轴相互不平行,
成一角度,倾斜程度反映在端跳上,另一种情况是两轴虽平行,但不重合,偏差程度反映在径跳上,其形式如下图所示。机组找正至少要分两次进行
,有时要进行多次。两轴不平行 两轴不重合第一次找正:移动电机,使得电机的前后、左右位置基本合适后,再调整电机底座下面的垫片,来调节
电机的高度。可先用钢板尺进行粗略的找正,检查电机联轴器与泵联轴器外圆是否成一直线,两个联轴器端面的距离在整个圆周上是否都一样。然后
用千分表进行精确找正。在进行精确找正时,先将电机与电机底座之间的连接螺栓适当松开。把千分表固定在泵联轴器的外圆上,检查电机联轴器外
圆和端面处的跳动,一般是检测上下左右互成90 °的四个点,以便容易找准调整的部位。可用电机底座上的调整螺钉来调整电机前后、左右位置
。电机的调平示意图高低的位置可在电机与电机底座之间加减垫片来调整(切忌粗略找正时,使得电机中心比泵中心高)。垫片可用钢片。找正完后
跳动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当跳动值达到规定要求后,拧紧电机底座联接螺栓。部位跳动值联轴器外圆上的径跳0.03mm联轴器端面端跳0.0
4mm找正时允许最大跳动值再次找正:泵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振动超过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机,进行再次找正;当泵在大修后或更换与对中有关的
元件时也需再次找正。找正的方法与第一次找正中的精确找正相同。找正后跳动值应符合上表中的规定。3.2.4管线清扫3.2.4.1 冲洗
罐和管道,清除其中的所有外来物质,如果管道是焊接的,所有的焊渣必须被清除干净。3.2.4.2在运行的开始阶段,建议在入口安装一个过
滤器,以防止杂质进人泵内。过滤器的有效通过面积必须是管道的1.5~ 2 倍。使用8 #网眼的不锈钢(18一8)线滤网(具有1.6m
m 的孔和一定的耐压能力),双层折叠编织。滤网的安装如图示。★★注意:A、如使用如上所述的更细的滤网,可能导致进泵的流量不足,进而
产生更坏的结果。B、监视入口过滤器的压力降。如果过滤器的压力降增加34.5kPa ,则表示过滤器必须要拆开并清洗。在一段时间后(至
少24 小时),一般系统清扫应已完成,可以将入口过滤器拆除。3.2.5 其它设施的安装在对机组进行第一次找正后,就可对其它设施进行
安装,诸如电源、污油系统等等。3.2.5.1污油管路的连接在机械密封泄漏管路上设有排污管路,排污管路固定在撬装底座上,可将其出口与
泵站的污油排放系统接通。泵体进、出口法兰下方及泵体最低处设有放液孔,其出口设有连接法兰并引向底座端部。可将其与泵站的污油排放系统接
通。3.2 .5.2 排气管路的安装为使泵安全、可靠、正常地运行,必须将泵内的气体排净。在泵盖的最高处及级间过渡弯管上均设有排气管
路,可将排气管路的总出口与泵站的污油排放系统接通。3.2.5.3 接通电源首先将各种仪器、仪表所需直、交流电源及各种信号线路接好,
。然后将电机电源接上。点动电机检查其转向是否正确,如方向相反,调换电缆位置。3.2.5.4 连接泵与电机待上述各项工作做好以后,确
定电机转向正确,将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联接上。3.2.5.5最小流量管路如果泵在小于最小连续流量下运行,应该安装旁通管路,使部分液
流从出口返回到泵的入口,避免出现阀门节流过多而引起介质发热以及泵产生振动和噪声加大等现象。4. 机组的操作与运行4.1 试运前的准
备4.1.1 检查各处电源接线,仪表接线是否正确、牢固4.1.2 检查所有设施安装是否正确,各连接部位螺栓是否全都拧紧。4.1.3
轴承的注油4.1.3.1 泵轴承的注油将轴承上部的放气堵和恒定油位加油器的油杯取下,从上部的放气堵孔里加入ISO VG46号油,
加油时不宜太快,当恒定油位加油器的下注油器内出现油没过油孔时,马上停止向轴承体内加油。这时用油杯来继续加油,先将油杯装满油,然后迅
速扣回到下注油器上,这时油杯中的油位会下降,如果油杯中的油位下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这时再将油杯拿下,灌满油后扣回去,此时油杯中的
油面将不会下降。转动泵轴从放气堵塞孔中观察油环是否能把油带上来。如油环能把油带上来,并到达油镜的中心以上,说明油位符合要求,然后把
放气堵塞装回原处。泵在使用过程中,油杯中油位下降后,要及时向油杯中补油。4.1.3.2 电机轴承的注油当电机轴承为稀油润滑的滑动轴
承,电机出厂时一般已在轴承内加入了一定量的润滑油量。若加油,可打开电机轴承体上部的注油孔,从注油孔中加入汽轮机油,在加油的同时注意
通过油标观察轴承体中的油位,当油位上升到油标的中间位置时,停止加油,然后装好注油孔盖。4.1.4 灌泵当泵的进口有压力时,先关闭泵
的出口阀门,然后打开泵的进口阀门。当排气管中流出的液体中不含气泡时,说明泵己灌满,否则在泵起动后会发生振动。4.1.5 启泵前注意
事项(1)盘动机组转子,转动应该轻松灵活,无偏蹭或卡住现象。(2)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常?点动电机,从电机后端来看,泵旋转方向应是
顺时针方向。★★注意:当启动电机来检查其转动方向时,泵必须与电机分离开。(3)联轴器的安全装置是否紧固。(4)旋出位于机械密封上的
压板。(5)关闭压力管道上的截流阀(可微开一点,以利于排气)。(6)打开吸入管的截流阀。(7)灌泵和吸入管线并进行排空。(8)检查
轴密封。4.2 机组的运行4.2.1 机组的启动在上述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确认准确无误后,接通电源,启动机组投入运行。4.2. 2
工况点的调节当泵的出口产生一定压力后,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门。调节到所需工况点。4.2.3 检查泵的各种运行参数及仪表显示情况。4
.2.3.1 检查机械密封冲洗管路及机械密封压盖的温度此项工作在起泵后立即进行,如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应立即停泵,将冲洗管路中的空
气排净再起泵。4.2.3.2 泵内介质温升及轴承温度值当泵出口阀门未打开或出口阀门开度较小的情况下运行时,泵内介质温度将会随时间的
延长而升高,温升过高将对泵的使用不利,这是不允许的。另外当泵内出现故障时,泵内介质温度会激剧升高,监测泵内介质的温升能及时发现问题
,避免泵的损坏。泵轴承的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将不利于油膜的形成,容易造成轴承的损坏,高的温度也会反映出别的潜在的问题,因此对轴承的温度
也要进行监测,以避免轴承的损坏,保证泵的正常运行。泵在正常运行时其各控制点的温度值应符合下表中的要求,仪表按下表中规定值进行配置和
调节。检测部位设定值测量范围报警值停机值泵轴承(联轴器端)温度<900℃~140℃9095泵轴承(非驱动端)温度<900℃~140
℃9095泵体温度△t<4℃0℃~140℃△t>4℃△t≧6℃电机(风扇端)轴承温度<800℃~120℃7580电机(联轴器端)轴
承<800℃~120℃7580电机三相绕组温度<1200℃~200℃1201304.2.3.3 泵轴承处的振动值泵轴承处的振动值过
大,则反映出泵的结构、装配、安装等方面潜在的问题,对其振动值进行监测,从而能及时发现故障,确保机组安全运行。泵正常运行热振动值应符
合下表中的要求,仪表按下表中规定值进行配置和调节。控制监测部位正常工作允许值报警值停机值泵联轴器端轴承处Vrms<4.5 mm/s
Vrms≥7.1 mm/sVrms=11.2 mm/s泵非驱动器端轴承处Vrms<4.5 mm/sVrms≥7.1 mm/sVrm
s=11.2 mm/s表中Vrms 为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即均方根值)。4.2.3.5 机械密封泄漏的控制正常使用时机械密封的泄漏量
应该少于5ml/h,若泄漏量大于此值时,则说明安装或机械密封质量有问题,应停机检查,找出问题,重新安装。当机械密封损坏,泵内介质大
量往外泄漏时,则控制仪表将报警、停机。4.2.3.6 检查泵轴承体内的油位保证轴承体内一定的油位是维护泵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因此在
运行时必须对轴承体内油位进行经常检查,尤其是在运行初期更应特别注意油位的变化。当油位下降较快时,应查出原因,排除由于丝堵及密封垫处
密封不严漏油而引起的油位下降情况。当油位下降后,应及时向自动加油杯中加油,避免轴承缺油而损坏。4.2.4 停机停机应尽可能地迅速,
防止内部零件空转。4.2.5 机组运行中的注意事项4.2.5.1 当机组达到额定运行转速时,泵的出口必须要产生一定压力,否则应立即
停机。4.2.5.2 当泵起动,出口产生压力时,应及时打开出口阀门。4.2.5.3 不要通过调节进口阀门来控制流量,否则会引起泵的
汽蚀破坏。4.2.5.4 泵不能在低于最小流量点运行。4.2.5.5 运行时作好泵的运转情况记录,这样有利于寻找故障原因,以利故障
排除。5. 机组的保养与维护5.1机组的保养用正确的方法来操作,对机组的关键部位进行精心保养将能有效提高机组的寿命。5.1.1轴承
的保养轴承是泵的重要部分,而且对装配、润滑等各方面要求较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换润滑油的周期,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更换机油在投入
运行后3周,以后每运转六个月后可再更换润滑油,将使用过的润滑油放出,用干净油冲洗轴承后再加入新的润滑油。★★注意:如果由于环境或介
质温度过高,按前述中所用油品不能满足温度要求时,应当换用ISO VG 68号油,其相应的报警值和停机值如下表所示:报警值停机值油箱
内润滑油温88℃93℃滚动轴承温度104℃110℃5.1.2 机械密封的保养正确的安装位置,能确保静、动环接触表面的比压,保证机械
密封性能。机械密封需要进行冲洗,以带走动、静环磨擦后产生的热量,密封冲洗液必须比较清洁,可用外接粘度较输送介质低的液体,也可直接用
所输送介质进行冲洗。5.2 机组的维护在机组出现故障或运行一段时期后,要对机组进行解体排除故障或更换泵内损坏的零部件等。5.2.1
机组的拆卸5.2.1.1 拆卸程序(1)、切断电源。(2)、关闭进出口阀门及辅助管路的阀门,确保系统压力与泵隔开。(3)、拆除各
种仪表及接线管路。(4)、拆除机械密封冲洗管路。(5)、排掉泵内液体。(6)、拆联轴器罩及膜片联轴器部件。(7)、拆机械密封罩,松
开机械密封压盖螺母,(8)、拆泵盖。(9)、拆两端轴承部件(一般情况下,只要拆下轴承盖等零件即可)。(10)、拆泵转子。5.2.1
.2 拆除各种仪表及接线管路该泵配置有测温、测振、测压、泄漏等监测仪器、仪表,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拆除,只要与吊拆物分离即可。5.2.
1.3 拆除机械密封冲洗管路机械密封冲洗管路可根据泵维修的要求,决定拆与否,但只要拆泵盖,泵盖上的放气管路、机械密封冲洗管路均应拆
除。在拆管路时,应将管口盖好,以防脏物进入管中。5.2.1.4 排放泵内介质泵内介质可通过设在泵体下方或进出口管路下方的排液孔来排
放。5.2 .1.5 拆加长联轴器拆下联轴器罩后,即可拆联轴器,当要打开泵盖,吊出转子时,只需要通过拧紧强制变形螺钉使中间段组件总
长缩短以便退出泵联轴器一侧止口,即可将泵转子与中间联轴器脱开。。当只需对机械密封进行维修时,不需拆泵盖和转子,此时应将中间联轴器拆
下,然后将轴承部件上的有关零件拆下,就可拆下机械密封了。5.2.1.6 拆泵盖拆泵盖前,先将两端机械密封罩拆下,将机械密封压盖上的
定位板插入轴套槽内,并拧紧固定螺钉,再将两端机械密封压盖螺母拧开(两端共16个螺母),。然后拆下锥销,拧下所有泵体、泵盖联接螺柱的
螺母后,用螺钉顶起泵盖,在要放泵盖的地方,预先准备好不会损坏加工表面的方木或别的垫片,用泵盖上的起吊孔将泵盖慢慢地吊起,注意在起吊
过程中应将泵盖保持水平,等泵盖下面的大面距泵体有一定高度后,方可水平移动泵盖到所需位置,置于预先准备好的垫物上。5.2.1.7 拆
两端轴承座部件5.2.1.7.1 拆联轴器端(驱动端)轴承部件如图所示:拆卸步骤为:(1)卸下泵端联轴器及键;(2)拧开轴承箱下部
的堵塞,放净箱内润滑油;(3)拆卸左端盖,使之与轴承体分离;(4)拆卸右端盖,连同相应的轴承隔离器从轴上取下;(5)用工具取下两锁
紧螺母;(6)取出提油环及轴套;(7)取出轴承座与泵体相连定位的两螺尾锥销;(8)拧下轴承座与泵体之间的联接螺栓;(9)向外取出轴
承座;(10)用轴承拉拔器取出轴承;(11)取下轴承端盖及隔离器。5.2.1.7.2 拆非驱动端轴承座部件如图所示:拆卸步骤为:(
1)拧开轴承箱下部的堵塞,放净箱内润滑油;(2)拆卸右端盖,使之与轴承体分离;(4)拆卸左端盖,并取下;(5)用工具取下两锁紧螺母
;(6)取下提油环;(7)用拉拔器取出止推轴承盒;★★注意:旋转轴将轴头上记号处转到高处,以防取出轴承盒后轴上相连的键掉入轴承座内
。(8)再取出内部的油环及轴套;(9)取出轴承座与泵体相连定位的两螺尾锥销;(10)拧下轴承轴承座与泵体之间的联接螺栓;(11)向
外取出轴承座;(12)用轴承拉拔器取出轴承内圈;(13)取下轴承端盖及隔离器。5.2.1.8 拆机械密封部件机械密封为集装式机械密
封。先将固定板插入轴套槽内并用螺钉固定,然后松开压盖螺母。将抱轴器部件中的螺钉拧松,连同机械密封轴套一起将整个机械密封部件拆下。如
要对机械密封进行检查或更换,要进一步拆开,松开抱轴器部件中的螺钉,将抱抽器从轴套中取出,然后拆下定位板,将机械密封压盖连同机械密封
静环一道取下,如需要可将静环从压盖中拆下,把弹簧座上的定位螺钉拧松,即可把动环、推环、弹簧、弹簧座等一同从轴套上拆下。5.2.1.
9 拆转子部件转子部件见下图拆卸步骤为:(1)拆非驱动端轴承部件;(2)拆下非驱动端机械密封;(3)取下一级节流组件;(4)取出一
级壳体耐磨环;(5)将二级节流环朝二级叶轮进口方向推动,然后拆下顶一级叶轮后轮毂的轴用挡圏;(6)将一级叶轮朝二级叶轮进口方向推动
,然后拆下顶一级叶轮前轮毂的两半卡环;(7)分别取出一级叶轮、键、二级节流环、二级壳体耐磨环;(8)拆卸对称级间的级间节流环、卡环
;(9)将二级叶轮朝驱动端方向推动,然后拆下顶二级叶轮前轮毂的两半卡环;(10)依次取出四级叶轮、壳体耐磨环、键、进口节流环;(1
1)取出三级叶轮轴用挡圏,叶轮,壳体耐磨环,键;(12)拧下螺旋密封套的螺钉,并取出螺旋密封套;(13)向非驱动端取出平衡套;(1
4)从驱动端方向取下其它零件。5.2.2 泵零件的清洗、检查泵拆卸后,应将所有零件(机械密封单独清洗)进行清洗,检查有否磨损或损坏
,检查轴承、轴套、密封环,密封件和平衡套等件的磨损情况。检查各运转间隙是否磨损过大,如有损坏或磨损过大则应更换。如零件不及时组装应
在表面涂一层机油,以防锈蚀。5.2.3 泵的维护为使泵的泄漏不致过大,又不致造成“抱轴”及磨损过快的现象,对泵各部位的密封间隙有一
定要求,间隙范围如下:密封部位允许最大和最小间隙值:名义直径≤90 >90~120 >120~150 >150~180 >180~
220 直径间隙0.35~0.7 0.4~0.8 0.45~0.9 0.5~1.0 0.55~1.1 名义直径>220~270 >
270~320 >320~360 >360~400 >400~440 直径间隙0.6~1.20.65~1. 3 0.7~1.4 0
.75~1.5 0.8~1.6 注:最大间隙值为最小间隙值的两倍,此值仅供参考。泵在维护时,各密封处间隙应在上述提供的范围内。非驱
动端轴承盒总的轴向游隙范围为0.1~0.15。5.2.4 机组的组装(1)组装前的准备。(2)装泵转子。(3)装机械密封部件。(4
)装两端轴承部件。(5)装泵盖。(6)装联轴器部件。(7)装机械密封冲洗管路。(8)装各种仪表及接线管路。5.2.4.2 组装前的
准备组装前应将零件清洗干净,不能有油污及灰尘等,新更换的零件应去除毛刺。O 型密封圈和纸垫应更换新的,新的O型圈应与原O 型圈材料
、规格相同,新换的密封垫应与原垫材料及厚度相同(泵体泵盖中开面垫片采用0.6mm耐油钢丝橡胶石棉板)。5.2.4.3 转子部件的组
装转子部件组装程序及方法如下:(1)将轴水平支起,用台钳或其它设备首先将联轴器端靠近轴承锁紧螺母处轴上包上紫铜片夹住。(2)叶轮与
轴配合为动配合,将叶轮在轴上试装,用手能轻松将叶轮推到轴中间与叶轮配合的部位。如不行应清理轴及叶轮内孔,直至能轻松地将叶轮装在轴上
为止。(3)在轴上装上平衡套键,将平衡套、螺旋套装在轴上。(4)拧上螺旋套的螺钉(螺钉体在轴肩外);(5)装三级键、三级壳体耐磨环
、进口卡环、三级叶轮、轴用挡圏;(6)装四级进口节流环、键、四级壳体耐磨环、进口卡环、三级叶轮;(7)装二级键、叶轮、进口卡环、壳
体耐磨环、进口节流环;★★注意:需先将叶轮朝驱动端推,然后装好进口卡环,再将叶轮朝非驱动端推,只到将进口卡环卡紧为止。(8)装对称
级间卡环、耐磨环;(9)装一级叶轮键、一级叶轮、一级叶轮进口卡环;(10)将一级叶轮向非驱动端移动,卡住进口卡环;(11)装一级叶
轮的轴用挡圏、壳体耐磨环;(12)将非驱动端集装式机械密封套到轴上(不要固定);(13)装驱动端机械密封。5.2.4.4 机械密封
部件的组装集装式机械密封已在密封制造厂内完成了组装(见图),仅在进行维修包(进行摩擦副的更换)时,可参照以下步骤执行。(1)把机械
密封部件的零件清洗干净,注意保护好磨擦副表面。(2)将静环上装好O 形密封圈及防转销后装入压盖内。(3)将弹簧、推环、O 形密封圈
、动环等零件按顺序装入动环座内。(4)将装好动环的动环座装在轴套上,用固定螺钉将动环座固定在轴套上。(5)将轴套连同动环座装入压盖
内。将定位板插入轴套槽内,并用螺钉固定在压盖上。(6)将抱轴器装到轴套上。(7)在轴及机械密封轴套的配合表面上涂二硫化钼膏,然后将
整个机械密封部件装到转子上。5.2.4.5 轴承部件的组装5.2.4.5.1驱动端轴承部件的组装(1)将叶轮侧的轴承端盖及相应的轴
承隔离器装到轴上;(2)装轴承挡圈;(3)加热轴承到80℃,并迅速将轴承装到轴上;(4)装轴承座;(5)装提油环处轴套及提油环;(
6)拧锁紧螺母;(7)将叶轮侧的轴承压盖拧到轴承座上;(8)装外侧轴承盖及轴承隔离器。5.2.4.5.2驱动端轴承部件的组装(1)
将叶轮侧的轴承端盖及相应的轴承隔离器装到轴上;(2)装轴承挡圈;(3)加热轴承内圈到80℃,并迅速将轴承装到轴上;(4)将轴承外圈
及滚动体装到轴承座上;(5)装轴承座;(6)装中间提油环处轴套及提油环;(7)装配止推轴承盒;(8)放入提油环;(9)拧锁紧螺母;
(10)将叶轮侧的轴承压盖拧到轴承座上;(11)装外侧轴承盖。5.2.4.5.3转子吊装(1)用吊索套转子的两端,将转子吊起置于泵
体上方,将壳体耐磨环、节流环、螺旋密封套上的防转半环置于转子部件下方,将转子呈水平状态慢慢置于泵体上,适当调整使各处防转半环对入相
应缺口中,对称级间耐磨环上的销也必须入泵体销孔中。(2)将两边轴承座的螺尾锥销对准泵体,并将轴承座按锥销置于泵体上;(3)用螺栓将
轴两侧轴承部件装在泵体上拧紧。5.2.4.6 装泵盖(1)装好泵体、泵盖中开面连接螺柱。(2)在泵体中开面上放好密封垫。(3)将泵
盖吊起,保持呈水平状态,对准泵体慢慢下落,在泵盖与泵体没有完全落实(吊索还受力的状态)时,将定位销装上后,再将泵盖完全落下。(4)
装中开面螺母,螺母由泵中间向两端按对称方式进行拧紧。5.2.4.7 装联轴器部件如泵联轴器还未装上,则先装泵联轴器部分,找正后,再
依次装加长联轴器,联接螺钉等。5.2.4.8装机械密封冲洗管路装前先将管路清洗干净,检查管内有无进去脏物,在螺纹联接部位缠上四氟薄
膜,待螺纹对准后方可用扳手拧紧,防止丝扣损坏5.2.4.9 仪表接线、安装各种仪表按拆时的相应位置进行接线、安装。各装配完后应盘车
检查,保证转动灵活,并进行精找正。5.3 检查运转2年后,应当对其进行一次检查,为此,泵必须停下来并打开。检查包括下列点:●用眼睛
检查所有零件是否有损伤●检查泵壳的磨损情况●检查叶轮、卡环的磨损情况●根据间隙表检查径向间隙是否在规定值●清洁并检查滚动轴承。●检
查泵轴的同轴度,其偏差不能超过0.03mm,●清洁和检查所有的辅助管线,●检查联轴器的传动部件,如果损坏应将其更换●检查机械密封及
轴套的磨损情况★★注意:机械密封上即使有最小的损伤也应将其更换。●更换所有的垫圈、密封圈、口环及耐磨环。6. 联轴器的装拆6.1联
轴器的安装(1)将调整垫放入法兰盘上的止口。(2)通过拧紧强制变形螺钉使中间段组件总长缩短,以便放入两法兰盘之间。(3)先将中间段
组件放入一端法兰盘的止口,然后拧掉强制变形螺钉,中间段组件恢复自然长度并与另一端的止口相配。注意:按相对位置标记(如图所示)安装。
(4)分别将两端的螺栓、自锁螺母装入。注意:螺栓应从中间段组件向法兰盘穿,请勿装反。注意:联轴器经过动平衡,必须按相对位置标记装配
。同一套联轴器上相同规格的紧固件经过称重,可互换。(5)先拧紧一端螺母(螺母安装时,应涂少量中性润滑油)。注意:拧紧时要尽量注意使
螺栓不要跟转。扳手至少分两次按对角顺序均匀拧紧。自锁螺母允许多次使用,但若用手能自由地将自锁螺母锁紧部位拧入螺栓或自锁螺母收口部位
有裂纹等缺陷时应报废,严禁再使用。(6)慢慢地转动机组2~3转,确认它转动自由。(7)安装联轴器保护罩。6.2 投入使用与运行6.
2.1 投运前复核所有螺栓的紧固,如有必要重新拧紧。对中也应当复核,如有必要需改进。必须检查辅助安装用的强制变形螺钉是否全部拿掉。
6.2.2 运行期间,请留意:·运转噪音的变化。·突然发生的振动。如噪音突然变化或振动值超过许用范围,应停机检查原因。6.3联轴器
的拆卸6.3.1 拆卸前应熟悉联轴器的结构和装拆程序。观察各零部件之间是否有相对位置标记,螺栓、螺母、衬套是否齐全,以便于再装配。
拆卸时应注意保护好膜片的表面及止口,以防碰伤。6. 3.2 先将两端螺栓、螺母拆出。然后通过拧紧强制变形螺钉使中间段组件总长缩短以
便退出止口,可以用顶起螺钉帮助拆卸(如图所示)。最后拆卸法兰盘。6.4 维护应当根据站场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联轴器进行外观检查,但最少
一年一次。必须特别注意以下情况:·膜片的外层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过度的永久变形等缺陷。·螺母是否有松动。·开口销是否有折断或缺损
。·联轴器法兰是否损坏。·螺栓配合段表面是否有明显揉伤。·机组轴对中是否已变化,若不对中数值已超过规定,应重新进行对中调整。紧固件
必须整圈更换,即使仅有一只紧固件损坏。单独更换损坏的紧固件会破坏联轴器的动平衡。如果膜片或相连的紧固件损坏,必须更换。建议将中间段
组件发给我公司修复并重新动平衡。7 故障排除下面的列表列出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并且给出了对于各种故障的初步诊断和解决方案。故障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参考序号泵流量太小1, 2, 3, 4, 5, 6, 7, 13, 14压差太低2, 3, 4, 5, 6, 7, 13, 14泵的功率太大3, 6, 7, 9, 10, 13, 14, 17, 19泵体温度过高2, 5, 7, 9, 16, 17泵运转不稳定2, 3, 4, 5, 6, 7, 9, 10, 11, 16, 17, 18, 19轴承温度过高7, 9, 10, 11, 12, 16, 17, 18, 19,20轴密封泄漏8, 9,泵壳体泄漏15产生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措施序号产生原因解决方案1设备的背压超过泵的设计点压力将排出侧的截流阀打开到所需位置,以达到操作点2泵或管线没有完全抽空或充满排空或充满油3吸入口管或叶轮受阻塞清洁管线和叶轮4在管线中有气泡产生安装放空阀5许用的NPSH太低检查给油罐中的油位将给油管线上的截流阀完全打开如果摩阻损失太大,重新布管检查吸入口管上的过滤器6泵旋转方向错误变换电机的两相电极7泵内部部件磨损更换磨损部件。8轴密封损坏检查轴封零件,如果需要则更换9泵机组没有完全找正重新找正。10泵承受应力检查管线连接有无应力11轴向的推力过大检查叶轮,并更换密封环12给出的半联轴器间隙没调整重新调整13电机电压不匹配匹配电机电压14电机仅以两相模式运转检查电缆连接,更换保险丝15螺栓未完全拧紧拧紧螺栓,更换新密封16叶轮不平衡或转子未完全平衡检查叶轮,重新平衡叶轮/转子17轴承磨损/有缺陷更换轴承18最小流量没有达到将流量提高到最小流量19错误的找正重新找正泵、电机和联轴器20润滑油缺陷清洁润滑油,检查润滑油和油位轴承座部件及其零件明细表 驱动端轴承部件 非驱动端轴承部件转子部件及其零件明细表 泵剖视图机械密封及其零件明细表。19221
献花(0)
+1
(本文系SuperX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