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林漫笔】《我的小城》多多益善/ 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我的小城》多多益善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文化馆馆长李寒与其好友张子齐共同创作的《我的小城》这首歌,受到了很多人、特别是抚宁人的热捧。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1)

这歌魅力,咋这么大?能够走红,根由何在?歌者、听者的普遍反映是——
其旋律,是民谣,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觉得很接地气;歌词以“我的”为主线,把“我”带进去,“我”融入其中,唱着、听着感觉特别亲切;地域的亮点宁海大道、魁星阁、天马、商业街等等嵌入歌中,“小城”乃抚宁的真切的写照。这些热议,足以表明,凸显鲜明的地域特色,乃《我的小城》的魅力之源;取材于本乡本土,乃其成功的要因之一。

(2)

 这种现象,并不费解。包括歌曲在内的文化产品,一般都“烙”有地域的印记:江南与塞北,风格不相同;东北与西北,各有其特色。长期生活于一地,对当地的文化往往很青睐。评剧好听,山西人却不喜欢;晋剧再好,咱冀东人却听不进去。东北人“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让他们去听越剧,就难免打瞌睡。

(3)

“最亲不过故乡土”;“最美不过家乡水”——“谁不夸咱家乡好”,恋家乡的情结很普遍。恰因如此,“这座小城已不是儿时的模样,可它依然是我终要回归的故乡……”《我的小城》中的情愫,让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备感亲切,让乡音难改的游子们眷恋家乡。乡情悠悠,心弦拨动,岂能不热衷传唱或聆听呢?!再者说了,歌曲具有传媒的功效,可作为地域宣传的载体,可用其扬名以便提高美誉度,因此大可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

(4)

综上述,可看出,大范畴的文化产品,犹如丰盛的“大餐”。诸如《我的小城》之类的地域性文化产品,或许“土气”一些,“档次”低一些,但大可称之为美味的“小吃”。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妙道,各有各的好“味道”。扬大抑小不可取,可取的是给地域文化产品一席之地,助其蓬勃发展。

此说并非只指歌曲这一脉,还包括着诸如小戏、小品、相声、快板、曲艺等等,均宜与歌曲一道繁荣发展。

(5)

欲如此,一方面,宜下大力抓创作。县区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宜不断发现和挖掘人才,切实壮大创作的队伍;不妨结合采风、笔会、座谈交流等活动抓好培训,努力提高其创作的能力。另方面,宜不断地增添推动力。抚宁区把《我的小城》推上当地的春晚,使其成为那场盛会的主打的歌曲,同时还在网上推出。在借鉴其做法的同时,不妨再多些创造,为地域性文化产品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用足优势,挖掘潜力,让《我的小城》向更大范围的“我的”扩展,让地域文化更加活跃起来,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